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开小差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开小差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间,高俊逸在我的办公室门前走来走去。看着他躲躲闪闪、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知道:他一定有事!

我把他叫来交流。从他激动得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明白了他发现我们课间喝的牛奶有“问题”。不过,他一时还说不清楚,我让他把“发现”写下来给我。

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手稿。

学生奶,倒(到)底有多少升?

这天,我像往常一样,拿了一瓶(盒)学生奶。可是,今天是我最讨厌的麦香味,我便把它放进柜子里。

可到了美术课(注:实际上这是数学课发生的事,也就是说,高俊逸是在数学课上开小差的,也许是由于这份材料要交给我这个数学老师,他把开小差的时间由数学课转嫁到美术课了),我忍不住开小差了,手不由自主地去摸牛奶盒。这时,我忽传(然)想到:我来量量牛奶盒的容积。

我量了量,得知:长6.1厘米,宽4厘米,高8.2厘米。厚度,一层不好量,两层一起量是1毫米,这样一层厚0.5毫米。

这样的话,牛奶盒内部的数据为:长60毫米,宽39毫米,高81毫米。容积为60×39×81=189540(立方毫米),189540立方毫米=189.54立方厘米,189.54立方厘米=189.54毫升,189.54毫升<200毫升。由此可见,包装盒上的净含量200毫升是骗人的。这瓶(盒)奶最多只有189.54毫升。

哈哈,高俊逸对每天喝的牛奶的净含量产生了怀疑。

又过了一天,我收到高俊逸发来的邮件,他对“牛奶”事件意犹未尽。

学生奶的容量

这天课间,我像往常一样拿了牛奶。我刚准备喝奶时,上课铃忽然响了,我便赶紧把牛奶放进抽屉里。

下课了,我忽然想起了上节数学课的家庭作业:让我们量两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我不如现在就来量一量这个牛奶盒的体积和容积。(注:高俊逸再次掩饰了上课开小差的事)

我先量了牛奶盒的长、宽、高。长、宽、高分别是61毫米、40毫米、82毫米;体积为61×40×82=200080(立方毫米);200080立方毫米=200.08立方厘米。

接下来我来算算牛奶盒的容积。由于我们平时会把厚度忽略不计,那么体积就等于容积,但这次我真的很想知道一盒学生奶到底是多少,那么算容积一定要把厚度考虑进来。我量了量厚度,一层纸盒太薄,不太好量,我便把两层并在一起,量了两层的厚度,两层厚度总和为1毫米,平均每层厚度是0.5毫米。那么,从里面量,长、宽、高应该分别为;61-0.5×2=60(毫米),40-0.5×2=39(毫米),82-0.5

×2=81(毫米),容积为60×39×81=189540(立方毫米)。189540立方毫米=189.54立方厘米=189.54毫升。不到200毫升啊!

放学后,我来不及回家,赶紧跑到在南大化学系工作的姑姑那儿借了个量杯。我小心地把奶倒入量杯,一看,真的距离量杯上的红线还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哦!

可是,牛奶盒包装上写的“净含量”为200毫升,“净含量”应该为去皮重量(注: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是指去除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物的实际质量、体积、长度。这里是指体积,而非重量),但实际只有189.54毫升,这说明奶厂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哦!

我在寻思:学生为何会想到牛奶盒包装的问题呢?

因为,高俊逸开小差了。

那高俊逸在数学课上开小差,我怎么会没觉察呢?转念一想,幸亏我没有觉察。否则,高俊逸的“发现”就没了。

学生为什么会开小差?有人如是分析,一是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使人的注意力分散,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等;二是周围人的影响;三也是主要的原因,即个人思想,如果认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上,就很少会开小差了。也就是说,引发开小差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对开小差,我们一般都持否定态度。再想想,我们每个人自己有过开小差的经历吗?是否是我们自己未能做到时,却往往要求别人做到?我们是否有这样“律己以宽,待人以严”的现象?

为什么不允许学生开小差呢?当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很精彩,学生欲罢不能时,他们会开小差吗?

高俊逸的“发现”,一定是开小差“开”出来的么?如高俊逸所说,量牛奶盒的长、宽、高,计算体积,是否和之前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有关?

我又想起了几天之前补充给学生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家饮料生产商生产一种饮料,采用长方体塑料纸盒密封包装。从外面量盒子长5.5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盒面注明“净含量:225毫升”。请问这家生产商是否欺骗了消费者?(通过计算、比较后说明问题)

“小差”的背后,是否是由于这道练习题的启发作用?

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打量生活的时候,也许,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有可能将此经历迁移到生活中。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有时是否又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呢?

高俊逸交给我的那张纸,“江苏质量咨询中心”,这是否是他的某位家人或亲人的工作单位?他在“质量咨询”的耳濡目染中,对“质量”又是否多了一分敏感?

那段时间,“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附注: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国家有关部门介入调查。高俊逸的“发现”,发生于2008年10月16日),这对高俊逸也一定有某种影响。

由此来看,高俊逸的“发现”是需要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内部条件,也就是高俊逸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及有关容积的知识;外部条件,是指触发高俊逸“发现”的背景,是教师布置了有关测量的家庭作业,在之前还练习了一道有关“饮料盒容量”的问题。高俊逸的某位家人或亲人在江苏质量咨询中心工作,以及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而开小差,只是为“发现”提供了一段时空安排。

学生的学习、思考、发现,一定是有着某种背景的。这样的背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场”。学生处在某种际遇中,会因为这样的背景焕发、激活并生成新的想法。

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真空”中。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