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尊重学生人格 提高课堂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尊重学生人格 提高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困生”是每个学校都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的转化是刻不容缓的,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而对学困生的转化,要以诚心换真心,以品格塑造人格,以尊重赢得尊严,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 键 词】 学困生;转化;尊严;人格;教学;效率

许多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很单纯,因为他们接触最多的是未成年人,但我却想说:教师的工作是最最复杂的。因为教师要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处于成长阶段、有着鲜活思想而性格迥异的孩子,教他们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谈何容易,更不必说还要一点一滴地教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如果说都是乖孩子还好,可学生哪能都一样呢?特别是那些被人们看作“学困生”的孩子,教师的工作就会增加难度。

“学困生”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成为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呢?这是我常常都在思考的问题。说句心里话,这些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的孩子其实很可怜,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感受最多的是白眼、歧视和暴力……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的转化是刻不容缓的,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地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的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这一现实问题,正确认识他们,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事一线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我摸索总结了自己面对“学困生”的一些经验。

一、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是正常的,因为人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家庭环境都可能存在差异。这其中既有先天的遗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遗传与培养又有着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应当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生活经验上的差异,学习水平上的差异,学习方式上的差异,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要把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等同看待,不要总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不是工厂的零件加工者,学生更不是等待加工的零件,不要用一个“模子”塑造学生。以上多方面原因造成有些学生学习掉队,家庭学校没有及时补救,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最后甚至自暴自弃,变为“学困生”。

首先,是学校教育。这些孩子在学校得不到同学的尊重,常常受到责备、讥笑,抬不起头,从此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也许没有人培植过他们的自信,没有人同他们促膝谈心、真诚地倾听他们述说心里话,有的教师甚至讨厌他们,认为“学困生”总给自己找麻烦,耽误上课进程,因而不愿提问“学困生”,使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更没有人用心去发掘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去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其次,家庭教育。有不少家长一味注重孩子的分数,而不关心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和身体各方面的变化,无形中加重了子女的心理负担,孩子稍有差错便拳脚相加,不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结果造成孩子极不自信,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失去学习兴趣,成了“学困生”。

最后,是社会因素。社会上有些人只重视分数,对优秀学生大加赞赏,而瞧不起“学困生”,久而久之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经常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跟不上集体步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成了“学困生”。

二、洞察“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难道他们身上真的就没有值得关注的闪光点吗?我认为不是,而是因为他们惯常的不良表现蒙住家长及老师们的眼睛。当他们还在充满幻想而浪漫的年龄,就被戏谑地称之为班级乃至全校的“名人”,饱受老师的批评指责、同学的冷嘲热讽乃至家长的诟病加拳脚……即使好不容易用泪水赢得的一点尊严,也往往随着时间而消失殆尽,他们的心灵因长时间缺少阳光的照耀,渐渐地失去了自信。也许正因如此,他们的心灵才变得异常脆弱,只有通过一点点叛逆来引起他人的关注,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所以,老师讲课他说小话,一写作业他就睡觉,离家出走、旷课逃学、上网游戏、打架斗殴等等成了他们排解内心孤独,那么,对于他们,教师又该怎么办呢?

第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罗森塔尔心理学证明:老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第二,抓其特长,促其转化。其实许多“学困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挖“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对“学困生”倾听、微笑、赞许、关心等。

第三,亲近“学困生”。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极其重要,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彼此建立友好感情。建立平等的师生观,有利于学生进入教师的心灵。

在一次次尝试与他们的交往中,我真切地感悟到,其实他们同普通的孩子一样,依旧童心未泯,时时渴望阳光的沐浴,渴望激情的渗透,渴望一次微小的激励与赏识。这样的教育思想也贯穿在我的课堂上,我把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并且经常用目光注视他们,偶尔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请他(她)回答。

三、摈弃不良习性,求学路漫漫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人的潜能。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保证采取因材施教的手段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不同的知识信息。

四、转化“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学生很在乎老师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把他们和自己放在同一高度,平等地对待他们,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像朋友一样地与他们相处。任翔同学曾对我说起他沾染“网瘾”的苦恼。他知道成天痴迷网吧不好,也并非不想学好,只是难以自控、自拔,并深感自责和烦恼。为帮助他走出困惑,重新回归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我多次和他谈心,给他讲海伦、张海迪的故事,鼓励他学会用意志克服困难,还特意到他的家里请他的奶奶一同配合做他的工作,帮助他由天天进网吧到一周去三次,再逐渐到一个月去三次,并减少到最终一个月只去一次。为使他能克制自己,先不谈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我找来他喜欢的书籍,告诉他在哪个频道和时段有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想去网吧时就看看书或电视。一学期下来,他的脸上渐渐有了自信和快乐的笑容。每每遇见我,总是微笑地告诉我:“老师,我这段时间没再进网吧了!”正是由于对每位学生耐心的关爱,以及师生之间平等而宽松的交流,无形中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我逐渐成为学生们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和朋友。

回顾自己为师二十几年来的经历,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有过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依旧执著,因为我选择的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我“以诚心换得真心,以品格塑造人格,以尊重赢得尊严”。亲爱的朋友们、老师们,不要在抱怨中锁紧眉头,在训斥中造就冷漠与隔阂。让我们把纯朴的人性关爱撒进每位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的一抹绿地开出鲜艳的花朵,给他们一片蓝天任其自由翱翔,给他们渴望的尊严去坚守自己做人的权利吧!

【参考文献】

[1] 潘玉峰,赵蕴华. 学困生转化技巧[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 李献林,张淑清. 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刘安龙. 尊重学生人格,高效解决课堂问题行为[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