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碑帖漫谈(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碑帖漫谈(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青少年朋友在学习书法时常常遇到碑与帖的问题。我们通常都说“临帖”,没有人说“临碑”,那么我们平时所说的帖就是一个泛指,即指的是字帖,或者说叫范本。但“帖”还有一个所指,在与碑相对时,它专指墨迹而不是拓本。从大的范围来说,拓本也是临摹的范本,也叫帖,而从特指的角度来看,墨迹才叫帖,拓本往往以碑称之。为了区别起见,往往称范本为“字帖”,而称与碑相对的帖叫墨迹或手帖。很多的初学者搞不清碑与帖,对碑与帖的理解深度不够,导致书法的学习走向误区,本章我们就碑与帖的问题向大家讲述一下。

一、“碑”与“帖”的概念

碑的名称最早见于周朝,《说文解字》解释为“碑,竖石”。也就是指竖在地上的长形石块。“碑”在《辞源》中的解释是:“①古代立于宫庙前视日影的竖石。②宫庙大门内拴牲口的石头。③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的木柱,后用石。”这是从碑的用途来解说的。最初的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人们触景生情、睹物生义,就情不自禁地将碑刻上文字,而且,用它刻文记事,可以长期保存,昭示后人,流芳千古,于是便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碑。关于碑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碑是指立于墓穴旁的石刻,广义上的碑泛指各种石刻文字。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人们常把镌刻有文字的碑石都纳入碑的行列。其中包括:呈圆状的碣,葬于墓穴中的墓志,纪念僧侣的塔铭,儒、道、佛的刻经,石窟中的造像题记,依山刻石的摩崖以及题名、界碑、画像等等。这些都是碑的含义的引申与扩展,以至成为碑的总称。

帖,最初专指写有墨迹的丝织品。《说文解字》解释为:“帖,帛书。”《辞源》中的解释为:“古代未有纸,写字用竹木或布帛,写在布帛上的叫帖。”写在竹木上的叫简。铭功纪事的石刻叫碑,手书叫帖。如王羲之的《姨母帖》、《兰亭序》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等。石刻的拓本也称帖。联语,对联也叫帖,如春帖、楹帖等。由于帖的含义不断延伸与扩展,帖逐渐形成了六个方面的含义:①写在帛上的字迹叫帖。《说文解字》中的“帛”是丝织品的总称。②自纸发明以后,帛与纸广泛地用于书札,因此,当时多种应用的手书墨迹都称之为帖。③自汉代以后,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和逐渐受到重视,书法家的墨迹被士大夫们收集、珍藏用于欣赏和学习,而被收藏的这些字迹也被称之为帖。④由于纸帛容易损坏和失落,难于经久收藏,为留住经典,人们将一些优秀的书迹刻于木板或石板上,这叫刻帖。如最早的小楷石本《乐毅论》、释智永的《兰亭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等等,均属于刻帖。尤其到了宋代,刻帖更为兴盛,汇刻历代名家书迹,名谓丛帖或集帖。比如《三希堂法帖》、《淳化图帖》、《绛帖》等。⑤从石刻上拓下来的拓片,为了便于欣赏,被装裱成册,亦称之为帖。⑥到了清末,凡镌刻、手书等一切书法作品经过影印装帧成册的都称之为帖。

二、“碑”与“帖”的区别

碑与帖,书法风格面目不同,它们的功用也不同。碑刻是严肃的事情,所以书法多朴厚庄重,而帖书多为信札随笔,所以无拘无束,挥洒自然。具体说来,它们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制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为了永垂于世、流芳千古,人们在碑上增加了文字,并从最初的随意刻写到庄重严整、一丝不苟,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传扬书法,书写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唐代以前的碑碣大多不署书者的姓名,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此期的碑是重内容而轻书写的。刻帖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并发扬书法艺术,是为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它的选择标准,只要是名家的书作精品,即使是只言片语的一张便条,也照样收入,很少顾及内容。②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数为长方形,也有圆顶、尖顶的,有一面有字的,也有两面都有字的,分为碑阳和碑阴,还有四面均有字的。碑的大小也不同,有的丈余高,气势雄伟,有的则较小。帖因为大多是写在简帛、木牍、书信纸上的,所以一般尺幅较小,呈横式,高度在30厘米上下,长则不等,多为石板状,只在正面书写或刻字。另外,帖有木刻的,碑则绝少。③书体不同。隋代以前多以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入碑。直至唐以后,才有行书入碑。草书刻碑的除武则天的《升天太子碑》外,绝少有之。而刻帖盛于宋代,多数是诗文简札,故而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④制作方法不同。南朝梁以前,碑一般是书丹上石,即由书写者用朱笔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石板上,再进行镌刻。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使字在风格上稍有变化,即与原书丹之字略有出入,有的甚至是刻碑者未经书丹直接奏刀刻之。很多碑上的字融入了刀刻的味道,有金石气,非毛笔所能体现,实际上是书丹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纸勾勒下来,然后用朱色从背面依字勾勒,再拓印上石,最后再刻,比碑多出两道工序。刻帖要求必须忠于原作,尽量毕肖,每道工序均不能掺入己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