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到中年的必修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到中年的必修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年人可谓已到达人生最高峰的阶段,自幼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及青年时期曾做过种种的努力。而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价值,但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成人阶段有好的生活表现和成就。

在成年时期其个人的生活状况、适应情形,不单是代表其个人的成就或失败,同时由于这个年龄的人影响很大,可能是某机构的老板、经理或职员,也可能是教师或公务人员,至少是家里的父母,都可说是身居要位。在其生活之内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所以成年人自己若能适应得好,那他身边的人都有福了!反之,若适应得不好。那其身边的人会非常痛苦,非常容易发生问题。

成年人是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之后的一个算总账的阶段,是成果的呈现,先前的培养、栽种皆将于此时收成。过去种得好的因,现在就会有好的收获,种的坏得因,则会有坏的收获。在人生中,成年时期是最主要决定成败的阶段,过了此阶段进入老年,已算是走下坡路了,并非不能再继续努力、补救,但总是有很多的困难,也不容易有预期中很好的结果出现。

停滞危机

人到了中年很容易产生停滞的状态,心理分析学家Erikson称之为“停滞危机”,他认为人在中年阶段所面临的十字路口,一方是倾向于生产与影响,另一方是倾向贫乏与停滞。

Erikson认为一个人自幼年、少年、青年时,每一个阶段都能适应得很好,到了成年时期自然就会关心在生活中能够生产什么,能够影响什么。在此所言生产,是指生物性的生殖,希望能有孩子,而且很在乎,哪怕在年轻时曾扬言自己不要孩子的人,此时都会很在意,以前不想结婚的,现在也想成家了,总希望自己能制造些活动的小东西。

另一方面,成年人也很喜欢从事一些制造性的活动,在工作中或其他场合里做些东西出来。如果是位工匠,会希望盖栋房子;或是主管某业务,能完成一件事;或是一位学者,希望能做些研究出来,产生、制造一些非生物体的事物。

此外,成年人喜欢影响、教导他人,尤其是比其年轻的人。此年龄的人好为人父母、好为人师表,因为他自觉经验够多、够好,看到周围幼稚的人,恨不得将所有好东西都掏出来,这是此年龄的人的心情。当然,很多年轻人就吃不消,但身为子女的,不妨忍一忍,将来自己也会如此的!应该了解你的父母、师长或上司在中年时,就是要靠关怀、重视生产和影响来肯定自我,使他感觉到生活有意义,自己有用处,感觉自己能有效、正常地发挥功能。

由于成年人有这些特性,他很乐意照顾、关心他人,不像年轻的人只顾自己,这是很自然的历程。成年人很在意、很重视生产和影响,看到新的东西出现,旧有的东西改变,就觉得很快乐,一旦透过生产,制造出来的人、事、物,他会很珍惜地保存,使之能够延续,不要使之消失、破坏。因而成年人自然就会很关心已经被制造出来的人、事、物,无论是自己或是他人制造的,都会很乐意地给予帮助,甚而很乐意与他人分享其经验和知识。

但也有些人,由于在中年以前的适应不好,或者在此之前都很好,到了中年适应上才有了困难,因而,无法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走上一条比较不健康的道路,亦就所谓的停滞和贫乏,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想做任何事情,不想产生任何东西,也不想制造、涉入任何事物。

有的人在停滞的危机下,自己并不承认,有时反而有意地去关心或制造一些事物,故做一种姿态怕他人看出,往往只做形式来应付外界,他也工作,但其生产活动仅点到为止,轻描淡写并不尽心投入,成果的素质很差,这是较消极的。

也有的较积极,总是强迫他人接受其意见、教导,以便显示其权威。事实上,对对方并不关怀,只是做一种生产和影响表面的形式,这都是停滞危机的自我掩饰的状况,外人看起来似乎没有差别,但其中差别就在于一种含关怀、照顾的成分,另一种则无。

也有些人为了克服停滞、贫乏的感受,在中年时期有一般人说的“老人花”的行为,对异性特别地感兴趣,又舍得花钱,好似过去的日子都白过了,想要求得补偿,而风花雪月一番。其实这些人因无法做正常的生产和影响的活动,也找不到人乐意让其生产或影响,藉由金钱达成自己的愿望;也可能由于停滞、贫乏的心理状态过于空虚、无味,反而无法投入生产、影响的生活,因此寻求刺激感官的活动。

当一个人中年时期陷入停滞或贫乏的心理危机,无论是裸地表现出来,或是遮遮掩掩不为人知,但其实质是相同的,表示其中年时期不是过得很好,未走上适应良好的道路。

值得警惕的是,一旦度过青年阶段进入中年时,就需不断地提醒自己,应好好培养生产和影响事物的兴趣,而且切勿只有形式没有心,没有关怀和投入,渐渐地就能身心合一,一点一点地尝试、培养和努力,自然就会走向一条比较确实的、良性的生产和影响,避开生活停滞、贫乏没有意义的感受。

工作的成就

由于成年时期很重视生产和影响,而工作是达此目的最主要的活动,不仅可制造一些工作成果,且可透过工作影响他人。

根据工作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的功能极广,首要的,工作是为了换取经济的资源,满足经济安全的需求。其次,工作可满足影响他人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权力欲望,而在工作中可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影响他人。此外,工作尚可满足人际亲和的需求、社会赞赏的需求、满足自我表现的需求、追求成就的需求…--有太多的需求可在工作中获得满足。

所以一个人在中年时期必须要工作,而且必须要认真工作,投入工作中,而后人生的重大基本需求和动机几乎可获得满足,而往往社会也以工作的成就视为对你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互不依赖的亲子关系

常听到一些为人父母者说:“何必当初,生这些儿女做什么?”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观念,生下孩子本身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而且生下孩子不是为了将来要报答你,并非要子女性得感恩才值得养育。

事实上,在子女不再很能接受父母的意见、看法之前的年岁中,父母已经获得相当足够生产和影响的欲望,当然,孩子长大后,父母仍应继续在可能的范围内发挥影响的作用。但随着子女年龄的不同,表达和影响的方式要转变,本身亦要不断地改进,绝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仍以二十多年前的“老货”来影响子女。孩子进步,做父母的要跟着进步,如此至少总比子女多一些东西,总是看得较深、较广,再以适切的方式表达,孩子依旧会心悦诚服的。

做一个现代的中年人,为人父母者应该慢慢地摆脱传统社会那种父子轴的亲子关系,除去一些过分依赖的心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早期看来是子女依赖父母,但事实上,父母亦很依赖子女,靠子女来养活自己。

许多心理学家也都认为中国的亲子关系是相互依赖的,这一点是需要修正的。子女随着年龄增长,在情绪上、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愈来愈减少,同样地,父母也要随着子女的长大,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但有许多家庭中,由于子女不再依赖父母,可父母却对子女依赖增多,而造成许多的问题。

中年父母对子女在情绪上的依赖,应随子女年龄增

长而减少,而在经济上的依赖根本就不要有,生下孩子就不要期望他会奉养你,若孩子能奉养父母那是意外收获,要能自己为自己打算,俗云:“老来三件宝一老伴、老友、老本。”老本很重要,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要能抓得稳,对自己的事要安排好。

过去农业社会是以家为单位,现在的社会则是以个人为单位。每一个人的经济能力只够与其最亲密的妻子、孩子生活,这是社会制度的转变,将来在经济上照顾你的,不是你的子女,而是整个社会。

老伴与老友

夫妻关系亦是中年人很头痛的问题,我觉得人到了中年,对夫妻之间关系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不要老是想继续持有二三十年前谈情说爱时心目中的夫妇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心理、生理都有所变化,任何一桩婚姻历程中,每个阶段夫妇感情的成分都不一样,不可能到了八九十岁还能保有二十岁时的内涵、强度的感情,但却有很多的中年人,尤其是妇女始终执迷不悟。

中年人的夫妇关系应是随时在变的。到了中年时候的夫妇关系不再那么地激情,内涵上成为一种认知上的了解,对对方的谅解,形成一种自己人的共识,不乐意对方受到任何伤害,有了另一种默契,含蓄地表达感情,甚至还掺杂了近乎朋友的感情。

到了中年,夫妻双方都已原形毕露,当初年轻时海誓山盟,曾应允要改掉的习性,有的人幸运地改掉了,有的则不但没改掉,反而变本加厉,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面千万不要再继续有“我还要继续改造对方……”的观念。虽然还未到老年,但中年人的习惯、行为、性格都已相当定型难以改变了。天下也绝无白马王子,许多人却有一种求全的心理,非要制造一个白马王子,中年夫妇若还有此想法,非但目的达不成,婚姻生活也会很苦,最好坦然接受对方。

此外,中年夫妇要慢慢地减少依赖对方的程度,虽然夫妻是相依为命的,但不要太过分,要开始认识到,双方都需要给对方一个较大的自由度,让其已不易改的性格、习惯能够自由地表达,并且要先做一种万一丧偶的心理准备。中年人应将自己的感情做多元化的安排,要多交朋友。―个平时广交朋友的中年人在不幸丧偶时,比较能够度过丧偶的危机,在身心上的打击和伤害比较不会难以补救。有些人在丧偶之后,虽然没有自杀,但也等于慢性自杀,因其在身心方面受到的打击太大,往往在配偶死后不久也去世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除了夫妻俩,应再多交一些同性的朋友,将感情稍微地分散出去。

许多中年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甚至在年轻时就有此观念),认为年纪大了之后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也都会有这样的假设:小学的朋友不如幼稚园的好,初中交的朋友不如小学,高中不如初中,大学不如高中,离开学校后又不如在学校时交的朋友。总是假设人长大了就老奸巨滑,很难以真诚相待。

所以很多人到了中年,在此错误观念下,不能很诚心地和人交朋友。其实,每一年龄阶层的人,都有诚实与不诚实的人,而每个年龄层都有足够诚实的人让你与之相交;不同年龄层身心发展程度不同,成为友情的素质、内涵不同,因此,小学所交的朋友不能取代高中所交的,学校里交的朋友不能取代中年时交的朋友。

在每一年龄层都应好好地交朋友,千万不要固步自封、画地自限,中年人交朋友,时间绝不晚,中年人不单是为了老年三件宝“老伴、老友、老本”而结交同年龄层的朋友,甚至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多交忘年之交,可以和比自己年长的人建立友情,也可以交比你年轻的朋友。有的人认为交朋友要从一而终,朋友愈久愈好,但也应随时交新的朋友,尤其在现代移动性极高的社会,友情就可经常寻得安顿。

主妇症候群

许多女士婚后全心投入在孩子和丈夫的身上,成为其人生主要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几乎到了忘我、无我的境界,完全为子女、丈夫而活。到了中年,子女长大不再常和父母在一起,先生的事业也有所成就,甚至更忙碌于工作,此时,主妇就出现了一种症状,过去所重视的孩子、丈夫都不再需要照顾,一下子跌入自己多年来所制造的无我、忘我的境界,发现自己是空的,掌握不住生活意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自己的位子又在何处,今后又当如何……整个混乱起来。

一方面继续向先生、孩子要求一些事情,但事实上又难以如愿,于是成了一个非常哕嗦的母亲或太太。久之,子女和先生更怕她,照面的时间更少,身为家庭主妇更哕嗦,表现出不太理性的行为或情绪。另一方面,也可能发展出一种忧郁的情绪,或是莫名其妙地焦虑、恐慌,不觉得自己有价值,甚至进一步成为一种纯粹的心理无能症,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造成对家庭的伤害。

因此,中年妇女最重要的还是要寻回自我,人本来是不能够无我、忘我,而能生活得很好,过去是由于先生和子女强烈地依赖,以他们替代了自我,勉强地生活过来。一旦情况转变,主妇无法在真空的无我、忘我中身心健康地生活,此时必需重新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而发挥自我,这可以靠自己做到,或者请专家协助。

尤其拜科技之惠,现今人类寿命增长,对中年人而言仍旧来日方长,所以必须下定决心重新检理自我,慢慢地重新看看自己。面对、探讨、了解自己,逐渐地就会开始知道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甚至发觉有好多的目标、理想,好几十年都没能实行。不要老是和先生、子女绑在一起,可以实际地去重新学习一种新的技艺、兴趣,交新的朋友,参加社团,甚至上学都可以,只要觉得对社会有贡献,自己有兴趣,都可去做,可使你从中建立、寻找回自己。

但要特别强调的是,并非一定要去就业。若有能力,也乐意就业,或是觉得就业更能把握住自己、肯定自己的话,可以就业。工作可分为职业与志业两种,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未必是其志向所在,可能在职业活动之外去完成志向。当然,最好的状况为职业就是志业,但中年主妇若无职业,还可追求自己的志业。

主妇症候群较易产生的时期是更年期,而男性更年期不如女性明显,若中年妇女心理上的真空状态刚好与生理上的更年期同时,则其主妇症候群会表现得特别强烈,而产生很多问题。有此情形的人,可到医院检查,了解是否与更年期有关,再配合心理上的调整,会较容易度过。

社会变迁的适应

在现时代的中年人,还需面对另一特殊的适应问题――社会变迁的适应。这在其他国家则不一定有,中国近一二十年,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型到工商业社会,变迁极为快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意义的转变都太大了,造成对中年人适应特别困难。

社会转型阶段,由于儿童、青少年可塑性大,问题较少,对新的事物认识较快、也较易接受;老年人则骨头硬了,观念也大势已定,基本上很难改变,社会也不期望其改变,比较迁就老年人,问题也较小。唯独中年人,是在社会舞台上最中间的分子,社会对其期望很高,但他们过去所受的训练、教育,皆具有相当程度的传统色彩,而社会转变极快,现实社会的结构及所提供的生活方式已经变了,年轻人的观念也不一样了,中年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感觉自己落伍了,跟不上节奏,对新的事物难以理解,不知如何应付每天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对他们要求很高,必须面对问题,也需负责,否则只有。

解决的办法仍是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成年人也不过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既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年轻人能学,成年人为什么不能?成年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机会、地位来学习,不仅应该学新的事物,反而要用比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力去学习,不一定要和年轻人一样好,只要别人说的能懂,姜是老的辣,至少判断力强、经验多,做事的成果未必输入。

另一补拙之道就是运用年轻人,那些思想观念较新的年轻人可为你所用,可以领导他人,只要做到一点――脑筋不要太顽固。自己想不出好点子,让能力强的人发挥,然后要“识货”,做适当的选择和判断,且要有开阔的胸襟、风度,不要权威,不耍脾气,同样能有所进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