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翻转课堂,从教师视域看,是指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前,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或教学形态;从学生视域看,则是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前,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的学习方式。

在翻转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突破教学难点,为课上完成作业、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发展核心素养创造条件。本文以小学数学课《折线统计图》为例,阐述了开展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流程,以期为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翻转教学的同行们提供研讨案例。

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概要

学生要学习的折线(单式和复式)统计图的知识,是在已经熟练掌握并运用条形(单式和复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对统计的意义、统计思想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教材编写时也加强了两方面训练:一是加强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了几个问题,以便让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思考;二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与以往教材相比,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删除了繁琐的制图操作,强调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了半独立完成的习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2.达成目标发掘

学习内容的重点是正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难点是根据图中折线的变化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例题中用折线变化情况表现一位学生的身高变化,学生不仅要能根据横轴和纵轴的数据,找到每个年级段身高点的画法,还要看出各个年级段身高的多少,并根据折线的变化形态、走势,判断和预测身高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例题以及后面练一练的内容学习方面没有多大问题,完全可以根据问题引导自己学习。微课主要是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折点、标数、连线的绘制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绘制的统计图中的折线形态变化,回答问题,预测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后面的运用性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学生对发烧时体温的变化有感受但不会有统计意识,而商场中商品的销售量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发掘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素材进行课堂学习,素材的选择还是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

翻转课堂实施前的准备

微课程教学法创始人金陵先生认为,开发微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中有难度的任务,从而使微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变教师上课资源为学生学习资源。[1]微课具有针对性强,方便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的特性。

1.制作微课

《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如果此教学环节在课中进行,往往会耽搁学生对统计的数据调查、整理、表示、分析等这些过程的体验。基于此,笔者采用语音合成软件、PPT、影音合成编辑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录制讲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制作的微课,时长仅7分钟,详细讲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样式、各部分名称、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以及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任务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习指南,包括课题信息、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二是学习任务,这是任务单的主体。学习任务须采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帮助学生“明理通达”,提升学习绩效,从而体验学习成就感。三是困惑与建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填写与否。教师通过收集反馈的信息,在课堂上调整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绩效。

笔者会在课前收集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看看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观看微视频,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并预测身高变化。只有少数几位学生,在描点时出现了一些小偏差。从总体上看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二是看看学生的问题反馈。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学生不仅能通过自学轻松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透过表象,力求探索统计图的本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折线统计图具体在哪些地方用得比较多、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等,其思维深度超越了以往。

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

1.课始自主检测

课始阶段的5分钟,主要目标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后,是否已经学会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学生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根据中国参加第23~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二是小组长一一检查组员的描点是否正确、数据是否标出、线是否依次连接等,如果有问题,立即由组长或同组成员互相指导解决。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在小组内解决的疑问尽量在小组内解决,使得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同时也能启发他们不断地自主思考。

2.课上进阶训练

笔者在学生自主检测后开展了微课学习的问题反馈活动,学生提出了折线统计图和以前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问题。由此,笔者设计了三项训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训练一: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笔者先出示2016年3月1日至10日的苏州最高气温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让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对比统计表和统计图。各小组通过对比很快有了自己的观点:与统计表相比,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训练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笔者先出示跳绳的个数统计表和跳绳后心跳的变化情况统计表,然后将“如果要把这两张统计表绘制成统计图,是不是都需要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小组的热烈讨论,有几个小组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共同的想法:前者因为只需要统计个数,所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而后者因为涉及数量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训练三:折线统计图的简单分析。

笔者出示一张简化了的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如上页图),并提出了如下问题:①折线统计图的纵轴省略了一部分,为什么?②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③病人的体温从几时开始下降?从几时趋于平稳?④从折线的变化趋势来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怎么样?

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很快就总结出要简化统计图的原因,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病人的病情正趋于平稳。此环节是通过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集中汇报的形式,聚焦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的困惑,最后通过教师引领、全班讨论,完成课堂的达成目标。

3.课中合作探究

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2]翻转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此环节中,笔者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抛出了三个套餐来引导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分析统计图中蕴含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A套餐:请研究A套题的小组注意对比分析两张图,分别是2016年3月7日至11日苏州市最低气温统计图和胜浦实验小学2016年3月7日至11日学生流感情况统计图(学生上网搜集一周的最低气温并做好记录,还到学校医务室了解并记录了近一周我校学生发烧、咳嗽等生病学生人数),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问题引领:①统计图说明流感人数的增加与什么有很大关系?②如果我是班主任,看到这样的情况,会对学生说什么?我会建议学校医务室的教师做些什么?③在采取措施后,我希望流感情况统计图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B套餐:请研究B套题的小组注意对比分析,学生自己课前调查的学校2016年秋季学期第一、二周餐厨垃圾统计图,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学校在第二周再次倡议“光盘”行动,并开始下发文明餐桌牌。

问题引领:①在学校开展“光盘”行动后,为什么在第二周餐厨垃圾又有上升趋势?②如果我是学校大厨,会为学生做些什么?如果我是少先队辅导员,又会做些什么?

C套餐:请研究C套题的小组分析一家商场去年各月销售电冰箱的情况统计图(课前和家长一起研究什么时候买家电比较便宜),要注意电冰箱销售量的高低跟月份变化之间的关系。

问题引领:①销售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哪些?②为什么有的月份增长快,有的月份下降快?③如果我是商店经理,会做些什么?

在此环节中,小组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不仅能发现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能发现折线统计图蕴含了各种信息,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研究A套餐的学生说,通过两张统计图的比较,我们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联系。春季是冷暖交替的季节,天气忽冷忽热,一不小心就会感冒,我们小组希望同学们能多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保暖,保证身体健康,也希望校医能给我们多讲讲预防感冒的小窍门。

研究B套餐的学生说,其实每样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希望同学们能将“光盘”行动坚持到底,同时也期待学校的大厨能尽量做一些符合我们口味的饭菜,让我们因为爱午餐而更爱我们的学校。

研究C套餐的学生说,每逢大的节假日,商场总会进行打折促销活动。如果我是经理,肯定会抓住顾客的心理,多进行促销活动,薄利多销。

4.课终评价拓展

(1)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

评价自己,能审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他人,能学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在此环节中,通过“你有哪些收获”“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你觉得哪个小组(或哪位同学)值得你学习”等问题的引领,让学生不仅能学会评价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也能学会评价他人,让自己更有前进的动力。

(2)让学生带着思考出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质疑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以疑激趣,以疑促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实践和合作交流,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那一堂课是否应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结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绝不是给学习活动画上句号,相反地,应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在进入交流评价后,笔者还设计了让学生课后阅读材料,根据其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和预测,根据自己的实际撰写“治理雾霾天气”小报告的拓展内容。

心中有疑问,必然会主动去求索,学生从被动地获取变为自主地探寻,最终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留下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拓展到课外,自学,自悟,自得。

翻转课堂的思考

《折线统计图》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发学生课前的思考,为其课中的学习创造了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所以课堂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让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地选择时间进行学习,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对翻转课堂有两点思考。

1.学习环境必须支持“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对信息技术和家庭配合支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家是否能顺利访问和浏览在线视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思想不仅影响教师,也会影响家长,所以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还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师生必须适应“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只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还要求师生要改变原有的教与学的观念,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

教师一方面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供学生参考学习;还要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

学生要渐渐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这种理想的状态。而要实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养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即自觉、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以上只是笔者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教育本身是多元化的,翻转课堂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把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势进行互补,定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