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城市公园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城市公园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公园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是主要提供暂时避难的场所。既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二者的结合设计,是对防患于未然的最佳阐释。

关键词: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设计

城市是人口聚居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寓于自然中,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等灾害的发生都会对城市造成危害。城市应急避难所是指破坏性城市灾害发生时对 灾民紧急救援,并且可供无家可归者避难栖身的应急场所。城市公园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设计,就是在城市公园的基础上加入避难场所设计,求同存异,将其功能和建设初衷发挥到最大。

1 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功能分区

城市公园,广义上是指除自然公园以外的一切公园,狭义上则指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按功能可以分为:

(1)安静游览区

安静游览区主要是作为游览、观赏、休息、陈列,一般游人较多,但要求游人的密度较小,故需大片的绿化用地。安静活动的设施应与喧闹的活动隔离,以防止活动时受声响的干扰,又因这里无大量的集中人流,故离主要出入口可以远些,用地选择在原有树木最多,地形变化最复杂,景色最优美的地方。

(2)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是进行较热闹的、有喧哗声响、人流集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区。院内主要建筑往往设置在这里,因此常位于公园中部,成为全园布局的重点。

(3)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规模按公园用地面积的大小、公园的位置、少年儿童的游人量、公园用地的地形条件与现状条件来确定。

2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

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绳,充分考虑市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场地的实际条件,建设安全、宜居城市。

(2)科学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作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要合理制订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近期规划要适应当前防灾需要,远期规划要通过城市改造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3)就近布局

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尽可能在居民区、学校、大型公用建筑等人群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使市民可就近及时疏散。

(4)平灾结合

应急避难场所应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活动场所,配备救灾所需设施(设备)后,遇有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重大灾害时作为避难、避险使用,二者兼顾,互不矛盾。

3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内容

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总体来说它包含城市公园的绝大多数设计内容,它们存在一些共性。主要从规模设计、路程设计、建设方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因为这三点是应急避难场所所特有的。

(1)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设计

结合城市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特点以及居民疏散的要求,可将应急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级建设:一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市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5平方米)以上。二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区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规模在1.5-5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以上。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规模在2千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千人以上。

(2)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程设计

选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问题,注意所选场地的地质情况,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空旷,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跨塌范围距离之外;选择在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段。

(3)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方式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体育馆式应急避难场所,指赋予城市内的大形体育馆和闲置大型库房、展馆等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二是人防工程应急避难场所,指改造利用城市人防工程施。三是公园式应急避难场所。四是城乡式应急避难场所。五是林地式应急避难场所,指利用符合疏散、避难和战时防空要求的林地。

4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与管理

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是比较重要,但是后期的维护管理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否则,最重它的功能还是会被人们所忽略和破坏。树木是“三分种,七分养”,同样的道理也适应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1)实行谁投资建设,谁负责维护管理

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人应按要求设置各种设施设备,划定各类功能区并设置标志牌,建立健全场所维护管理制度。

(2)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到位

应急避难场所的政府管理部门,应制定针对不同灾难种类的的场所使用应急预案,明确指挥机构,划定疏散位置,编制应急设施位置图以及场所内功能手册,建立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并向社会公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检验性应急演练。

(3)纳入政府政策中

各级政府、各部门编制的单项应急预案应与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相衔接。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费应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5城市公园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设计

(1)城市公园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与城市规划相整合原则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整合,争取与政府的计划项目相结合,在近期建设规划中促进实施,尽快提高城市防御能力。应急避难场所必须适应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的人口变化对避难场所提出的要求,在规划年限、人口规划、用地规划等方面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B安全性原则,因地制宜

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建设要进行安全性、地质环境上应该避开地震活断层、岩溶塌陷区、矿山采空区和场所容易发生液化的地区以及地震次生灾害源,应尽量避开松软地基。在自然环境上,应不会被地震和水灾侵犯,不受海啸袭击;有较好的交通环境、物资供应能力以及必须的配套设施,应设防火隔离带、防火树林带以及消防设施、消防通道。

C均衡布局,就近安排

体现应急、分散、集中、有序的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距居民区直线距离2000米到5000米,步行0.5到1小时内即可到达,使群众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全、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D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应急避难场所平时具有休闲、娱乐、健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战争和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发挥避难场所的功能。建设时要考虑多种灾害如战争、地震、火灾、洪涝等情况下的应急避难,尽量做到一园多用。

(2)功能分区设计

A平时的功能分区,其中包括安静休息区:用于游览、观赏、休息;文化景观区:宣传防灾类知识,置于教育意义的景观小品;儿童游乐区:用于儿童娱乐等。B 灾时的功能分区,其中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区:用于指挥救灾;宿棚区:用于临时睡觉休息;水源区:用于临时生活用水;停车区:停放救灾车辆。

(3)配置原则

A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道路、建筑等因素布局。B满足各级场所的基本运行功能,合理设置。

(4)建设内容

A应急棚宿区(应急集结区):宜设置于避难场所内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靠近避难场所主要出入口、面积相对集中完整的区域。B应急供水系统:供水宜采取分区供应,设置多水源、双管网系统。C应急供电系统:应急避难场所的电网应形成双回路,并宜根据场所功能需要备足相应容量的发电机,以提高应急系统的可靠性。D应急厕所:应急厕所的设置应考虑平灾结合,同时结合棚宿区,确立其位置。E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选址可以结合人防工程或高级别防灾建筑物,临近防灾避难救援输送道路设置,外部应预留直升机停机坪、救灾车辆放置场、紧急救护场所等开放空间。F应急停车场:宜靠近避难场所车行出入口,同时就近布置应急物资供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