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节的家门:归还是不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节的家门:归还是不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你身在何处,在这个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一家人乐乐呵呵地团聚在一起,始终是在外打拼者的愿望。

然而,期盼亲情团圆中也有一些困扰:“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去年赚了多少钱?”“吃的什么,长得这么胖啊?”“看你还是这么瘦,怎么弄的?”……春节走亲访友,被问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头疼?近日,网上出现一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表中罗列出长辈爱问的问题,还有网友总结出十大过年见面的禁忌问题,让围观网友倍感“亲切”,不少网友直言:“你们这样问,还让不让人过年啊?!”

归了:女大龄青年的尴尬

“我不想去走亲戚了。”春节假期进入后半程,80后的李小姐“忍无可忍”,向父母正式提出抗议。从正月初一开始,无论去哪个亲戚家串门拜年,李小姐都被密集地“关心”。“一上来就问,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为什么还不谈一个?”李小姐说,接下来又是一系列劝谕,比如“别太挑剔了”、“女孩子早点结婚生孩子比较好”……李小姐的经历不是个案,那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能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便是最好的例证。

春节期间,除了辞旧迎新大团圆,好多人也患上了“春节综合征”,由亲戚聚会的各种“关怀”引发的心理疲惫就是其中之一,消除这些“春节疲惫”需要一段时间。春节历来是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论离家多远,不论车票多难买,只要有条件,出门在外的人们还是要回家过年的。可对于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回家过年的快乐之余,还遭遇了不少尴尬,最无奈的莫过于亲戚聚会引发的各种“轰炸”,正像网友描述的“又到了嘴角四十五度上扬微笑回答各方亲戚朋友‘今年多少岁了在啥学校读啥专业大几啊拍拖没啊实习没啊毕业以后做啥啊有没有一米八啊多少公斤啊脸蛋又俊了痘痘又多了啥时候结婚啊老爸老妈啥时候可以抱孙子他家隔壁三姨妈的女儿和你挺般配啊我儿子的朋友搞传媒的要不要介绍你啊’的时候了”。

春节聚会时互相聊天探问各种“信息”,亲戚觉得是关心晚辈生活,能够增加感情,拉近距离,毕竟年青一代离家在外打拼不容易,平时没时间深入交流,趁春节回家多联络感情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或许是存在代沟等各方面的原因,对亲戚过于“热情”的关心,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却不买账:上学的问学业,不上学的问工作(当然更少不了工资),而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则是“通杀”――难怪有网友将回答问题的过程比喻为“过堂”:追根究底,一针见血,“哪壶不开提哪壶”。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年青一代尤其如此。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面对亲戚过于“关心”的探寻,会有“隐私被刺探”的感觉,心里虽有一百个不情愿,可亲戚也是出于好意,自己再怎么不情愿也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要“虚与委蛇”地面上堆笑与之敷衍,心里却又不是滋味。更要命的是,问出了底细还要攀比,人家那谁谁的月薪八九千,那谁谁的儿子都满地跑了……因此,不少人表示“最讨厌亲戚打着关心的旗号探问隐私”。

对于亲戚的“轮番轰炸”,有网友给出了针对亲戚问题的“反戈一击”,不外乎询问亲戚挠头的问题,而且专门“揭短”,内容包括健康问题、退居二线、儿女的学业婚姻问题等,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专门拣“不开的壶”去拎。这些反击策略被称为“先敌出击,唯快不破”。“装作关心的样子”先问人家的短处,人家自然就没胃口去挖你的“隐私”了。

春节回家是为了团圆,但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烦心事。除了行市见长的压岁钱让许多年轻人“吐血”外,“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过度关心也让人吃不消。这或许也是许多“恐归族”最害怕的。事业上有点儿成就或许不假,但凡事就怕比较,一比就显出了高下。工资、婚姻、车子、房子,在当今社会上各种“拼爹拼背景”的时代,毕竟靠自己的努力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或许也是许多人厌烦亲戚问东问西的原因。“春节亲戚发言大纲”及其应对策略的走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习惯与现代意识之间的冲突尴尬,更暴露了年青一代面对重大压力却无可奈何的处境。

恐归:分红包买礼物力不从心

小宋是青岛某大型银行的一名职员,2011年在市北区台东商圈买了一套 90平方米的房子,和女友步入了婚姻殿堂。眼看到春节了,小宋总觉得心理压力大。最为发愁的,就是回老家后要送的红包太多了。他和妻子都是80后,刚从“收钱的变成给钱的”。

“刚结了婚,因此今年回老家过节显得更为重要,首先是孝敬双方父母。给老人买衣服,怕穿着不合适,钱花了却没有让他们开心。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给红包最实际。掐指一算,至少要包两个2000元的红包。”

小宋说,除了要给双方父母红包,还有亲戚家的小孩。“算来算去,我和妻子至少要给8个小孩红包,即便按每个100元算,就是800元。”除了红包,还要带点青岛的特产,这对于尚在还房贷的我们来说,确实感到了压力。

怪不得小宋感叹,过年晒的花销清单,晒的不是数字,是他们两口子的喜怒哀乐。

城乡习俗差异较大

年轻夫妻怕回老家过年,有的感到经济压力大,有的是不再习惯老家的风俗习惯。

张女士去年刚刚结婚,一想到要回山东东营的公公婆婆家过春节,内心就不情愿。张女士说,除了农村生活条件是个挑战,她还要去接受当地的习俗,“和城里比,农村春节习俗多一些,听说要去很多亲戚家拜年,这也需要时间去理解、学习”。

职员刘刚告诉笔者,春节回家最头痛的是拜年喝酒,当地风俗是除夕夜开始拜年,走亲戚从初一上午开始,几乎是一天一家。农村非常看重这个,亲戚朋友去了一家不去另一家,别人就会认为你瞧不上他了。亲人离得远了不常走动,别人会说“远亲不如近邻”。刘刚在外漂泊打工,父母总还需要周边的亲朋好友照顾,春节正好是走动答谢的最佳时机。

刘刚说,每年春节回家过年,在他们村的人眼里,好像是回来向父老乡亲汇报,这一年干得怎么样?是衣锦还乡,还是捉襟见肘?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个人能力、社会资本的综合实力,被春节回家这面“镜子”一照就显露无遗。今年,刘刚不想再去接受村里乡亲们目光的“检阅”,他要留守在城市里,看看电影,逛逛商场,好好给自己放个假。

针对一些年轻人春节出现“恐归”的现象,青岛大学社会学教授孟天运分析说,一年一度的春节团聚是民族传统,现在出现“恐归族”的原因,首先是面子问题,那些“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打工者、漂泊者,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事业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觉得回家怕村里亲友逼问或者瞧不起;其次是观念变化,漂泊族在城市里待久了,会对农村的风俗习惯产生“逆反”,包括年青一代与父辈们在生活观、价值观上的差异,如年轻人晚婚晚育,父母不一定理解,产生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社会观念的逐步改善。当然,还有旅途奔波之苦,“放假几天还不够在路上来回折腾的”。

三言两语

宁不宣:回家过年的心情都是相似的,“恐归族”的恐归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怕经济不堪重负、怕父母逼婚、怕春运折腾等,简而言之就是单身、钱少、怕折腾。凡此种种的现实无奈,我们很容易感同身受。

萧浩:恐归的理由再多,也不足以成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绊脚石。

那仁宏:春节团圆是传统民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有越来越多人害怕回家过年。一言以蔽之,因为春节回家过年开销太大,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

刘传统:既然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那就快乐一点,为了家人,承担起责任。

杨千华:来回的路费、父母亲人的礼物、走亲访友的花销、晚辈的压岁钱以及同学朋友的饭局应酬……这些算下来,还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月收入不高的工薪族来说,“恐归”说到底就是一种无奈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