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民居院落墙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民居院落墙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传统民居院落蕴合中国数千年的民俗文化、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民居院落墙更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设置院落墙可以改变内部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层次,引导人的视线和行为。以萧山朱凤标故居为例,从其反应的思想观念到空间功能组织再到构造工艺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民居院落以及园林景观墙的建造有所启示。

关键词:传统民居;院落墙;功能组织;构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U2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4-0069-04

1.引言

传统民居院落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院落墙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特有的民族地域文化。院落墙,区别于一般的景观墙,不仅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一般来说是在传统民居建筑群体中用来围合、分隔空间的,既要满足划分空间的功能性要求,又要有一定的装饰作用。院落墙是分隔院落空间的主要手段,常常与大门、围墙、建筑等相结合设置,来强化民居内部空间的围合感。院落墙结合绿化、假山、水体、铺装等各类景观要素同时又能使内部空间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宁静深远。本文对传统民居院落墙进行分析研究,从其反应的思想观念到空间功能组织再到构造工艺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民居院落以及园林景观墙的建造有所启示。

2.以朱凤标故居为代表的传统民居院落

朱凤标故居位于萧山区新塘街道朱家坛村,1999年8月萧山区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萧政发(1999)103号)。朱凤标故居总占地面积约5000m2,包括故居、万寿桥、万寿庵、船道及石拱桥等。2000年7月萧山市人民政府划定朱凤标故居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萧政办发[2000]86号)。

朱凤标故居(以下简称故居)各栋建筑建造的具体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万寿庵中朱凤标亲自撰写的《永远碑记》,大规模建设应该是在清乾隆后期至嘉庆初。万寿庵是朱家的家庙,从草创至郁然大观,当与其家宅的建设大致同步而稍后。故居前后四进,即正房三进加一进附房,左右有厢房,系两个四合院纵向组合(图1)。故居总体规模宏大,结构完整,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以此为例研究传统民居院落墙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朱凤标故居色彩以黑白灰为主,给人以清凉、宁静、幽雅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墙体搭配-深绿色的植物和多种装饰纹样的地面铺装,展现出江南建筑的轻巧与细腻。其中景墙和漏窗是民居内部最重要的装饰元素,在分隔空间的同时,用漏景、框景的手法让不同的空间景观相互渗透,一步一景,富于变化(图2)。

院落墙采用黑白灰三色,构图巧妙,以仙草瑞兽,几何图案为基础,寓意吉祥如意的各式彩绘和花窗,周边栽种正直虚心有气节的竹,坚忍傲世的梅等植物,以衬托主人的心胸和情怀。

3.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民居院落墙

3.1封建制度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养成了中国人中庸、保守、内敛的性格,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还在延续。朱凤标故居院落墙也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形成,外墙下部用石板砌筑,加固处理,是一道隔绝外部世界的屏障(图3)。

儒家“内向自省”的思想与传统民居空间组织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内向自省”思想包括内敛、退让、包容、谦虚等,同时也是自我束缚的体现。朱凤标故居外墙的开窗数量很少,而且窗户尺寸非常小,一层的窗户全部是透雕石窗,异常坚固(图4)。而开向内部院落的窗户全部是木质花格窗和砖雕漏窗,窗扇雕花精美,和外部石窗形成鲜明对比(图5)。这种内向组合体现了民居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特点。

3.2天圆地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如锅底倒扣在大地之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永无休止;地上万物各有定形,静止不动。这种人们对自然界的直觉感受不但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而且对中国建筑、政治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朱凤标故居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故居内部各个空间均被设计成方形或近似方形。人们还试图把其他形状的各种空间改造成方形。如故居前院的处理就是一个实例(图6)。故居前院非常狭长,通过在前院内设置两道墙体,将前院划分成三个方形空间,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在院落墙上绘制彩画,增加空间的景深,从而弥补空间狭小和院落墙的不足。两者结合,彼此补充,相得益彰。

3.3风水理论的影响

风水理论讲究住宅的朝向,空间布局,面宽与进深的关系等。居住空间通畅而不通达,气场徐徐流动循环,才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运气。朱凤标故居坐北朝南,方向稍微偏向东南,进深大于面宽,正面有前门,后面有后门。整栋故居气流前后通畅,而不通达,个别过于通达的地方设置院落墙以阻挡气流,如果后天井未设置院落墙,这个空间就变得涣散,没有凝聚力(图7)。

4.院落墙对空间功能的组织

中国传统民居布局以内向性为基本特征,由单体或群体建筑与院落墙结合构成不同的活动区域,院落墙将庭院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民居强烈的围合性虽然充分满足了人对安全和空间私密性的需求,却从另一方面限制了人的思维,使人感觉孤单、自闭。因此,故居院落内设置多处景墙,使不规则的空间变成多个规整的空间组合。景墙上安装镂空花窗,通过借景、透景丰富视觉景观。院落墙上开设墙门,使各个空间相互连通,对人的活动起到引导作用。民居院落是人休憩,活动和交流的内部开放空间,划分空间的院落墙对人的行为方式及心理感受有着重大的影响。院落墙以何种形态融入到民居建筑空间,又从哪些方面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院落墙设置的关键。院落墙的组织功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空间的围合与开敞,对视线的渗透与遮蔽,对行为的引导与限定。

4.1院落墙对空间的围合与开敞

院落与民居建筑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连续完整的墙体形成较好的围合感能够充分展示院落空间的形态,营造稳定的环境,吸引人在院落中停留,聚集,并赋予人们归属感。墙体的尺度和连续性都会影响院落的围合感。从人的角度出发,围合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视野距离与边界的高度关系,也就是H/D比值(图8)。

朱凤标故居院落宽12.48m,两侧墙体高度为3.6m,人的视线高度约1.5m,H/D的比值约为1/3(H=3.6-1.5=2.1m,H=12.48/2=6.24)。墙体的这个尺度既能形成院落的围合感,又不显得压抑。墙体的连续性也是形成围合院落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全封闭的院落墙会使空间显得压抑、束缚,所以故居院落墙上必不可少会开设门窗洞口,门窗洞口越大就越开敞,门窗洞口越小则越封闭。

4.2院落墙对视线的渗透与遮蔽

从人的角度出发,院落墙可以引导视线,也可以遮蔽视线。人的视线透过墙体看对面的景物会变得灵活而有情趣。依据人的视觉特点,院落墙实与虚的结合或高度变化都可以影响视线的渗透或遮挡。

以人的视线高度为分界点(大约1.5m),院落墙低于视线高度,视线渗透;高于视线高度,视线就被遮蔽。朱凤标故居院落墙高度为3.6m,但在1.5m高度位置开设漏窗,对人的视线有遮挡也有渗透。院落墙上的漏窗对人的视线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透过漏窗可以从一个院落观察另一个院落。漏窗的设置丰富了院落空间,同时削弱了墙体的限定作用,提升了空间的亲和力。

4.3院落墙对行为的引导与限定

院落墙结合庭院空间的序列,引导人的行为路径和视线的连续。视觉的连续能增强人运动路径上的连续。院落墙对人行为的限定,就是通过实体或人的心理因素来限制人或引导人的行动范围及行动方向。如人看到门洞就会自觉走向门的方向,通过门进入另一个庭院或空间;如果人看到一面墙体就会自觉绕开。朱凤标故居院落墙上的石库门引导人从一个院落进入另外一个院落,而其他封闭的墙体则限定人的活动空间范围(图9)。

5.院落墙的构造工艺

外部院落墙一般下部采用条石砌筑,非常坚固,能够抵御多种外力冲击,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盗作用。石板结构致密,能有效防止地下水入侵,也能防止雨水和潮气对墙体的侵蚀,保证室内环境干燥。石板质地坚硬,结构致密,能够抵御风雨侵蚀和阳光暴晒。朱凤标故居墙体下部为石板清水墙面;上部为空斗墙白灰抹面,在白灰上绘制墨画或彩绘。墙面既坚固又美观,整个墙体乃至整栋建筑都显得稳重大方。

5.1外部复合墙体构造工艺

朱凤标故居的外墙构造不同于一般的空斗墙,而是采用青砖和石材复合砌筑的墙体(图11、图12、图13)。外墙±0.000处采用15cm厚45cm宽长约2m的条石板,条石板顶部标高为±0.000。短石柱安装在条石板之上,墙面石板安装在短石柱之间,墙面石板与短石柱之间通过榫卯连接。石板内侧用1/2砖墙填充,石板与1/2砖墙之间用灰浆粘结胶体填实。短石柱之上安装压顶条石,压顶条石之上砌筑空斗墙。墙体内侧采用纸筋灰浆分层抹平,最后石灰水喷洒罩面。外侧空斗墙墙面部分抹灰做法与内侧相同,石灰水罩面后再绘墨线墨画,或绘制彩画,外侧石砌部分采用清水墙面。

5.2内部院落墙门的构造工艺

院落墙不同于其他墙体,院落墙划分院落空间,其位置和体量都受到院落空间的制约。院落墙上门洞位置由于空间所限,不能加设门罩,普通墙门是门扇安装在墙体外部,导致门扇等构件受到日晒雨淋极易损坏。对于这个问题,朱凤标故居用创造性做法予以解决了。普通的墙门是墙体砌筑完成后再安装门扇,朱凤标故居院落墙门的做法则是在砌筑墙体时就要把门扇安装在门框内,将墙门的门扇做在院落墙内部,这样既避免日晒雨淋,又增加墙门的牢固程度(图14)。

6.结语

传统民居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民居院落墙的设置更是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民居院落墙对传统思想观念的运用,空间层次的划分以及墙体构造工艺的处理亟待我们传承与创新。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现当代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景墙类型。立足于传统民风民俗,传承院落墙原来的理念和结构,可以采用新型的建造材料代替原来的墙体材料,从而使墙体更加环保和实用,倡导民居绿色再生理念。

参考文献:

[1]赵立瀛,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艺术[J],建筑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19.

[2]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85.

[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姚承租,营造法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日]卢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6][荷]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刘大馨,译,大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