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提高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提高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的对策和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的调查及结果分析,提出提高造林成效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造林成效;对策;措施

为加快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而我省西部部分县市因风沙干旱严重,森林覆盖率较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尤为重要。经过两年的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退耕还林工程还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存在认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尚未达到最佳效果和目标。本文在对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旨在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成效。

1.加大工程造林投入,提高和巩固造林成果

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从不认识到认识,拿出用于生存的土地,换取生态效益和效益。也要看到由于对退耕还林的重要性认识上的差距,对工程造林的人力、资金等投入不足,造林质量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在60%-80%之间,成活率在、40%以下的重造面积仍占一定的比重。因此,要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和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国家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退耕还林与环境建设、经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相互依托,只有广大群众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做好经营、管护的各项工作,退耕还林工程的实现才有保障。

2.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适度控制工程建设规模

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设计,对提高退耕还林工作至关重要,是更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基础。鉴于现阶段农村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状况,要特别注重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适度的建设规模。

2.1规划设计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我省西部县(市)自然条件较差,年降雨量低,风沙、干旱严重,为此,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这一有利的契机,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首先治理好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和风沙源头,在短时间内的改善这一区域的环境,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基础,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规划设计要做到集中连片,有利于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

森林的防护效能除物种自然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在于它的数量、质量、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造林中要统一规划,保证造林面积的相对集中,即便于工程的实施,又便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森林植被和气候环境,使森林尽早地发挥防护作用。要通过组织协调,在规划设计时变零星小面积造林为集中连片造林。造林面积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获取最佳的防护效益。

2.3局部和整体利益兼顾,保证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森林所产生的巨大防护效能和综合效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且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对农业的增产增收,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林木对距离较近的农作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在干旱地区,10米范围内的农作物几乎绝收、10-30米范围内减收。退耕还林工程在农田中的小面积或2-3行的造林,无法形成森林环境,对周围的农田防护作用甚小,应尽量控制这类造林,使区域内的总体经济不受影响。因此,造林中即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要竖立“质为先”的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力争造一亩成功一亩,逐步扩大造林面积,确立可行的造林规模,确保退耕还林目标的实现。

3.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

不同季节使立地条件,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而不同的立地条件特性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也就是说造林季节是关系到造林成效的重要因素。春季造林免去漫长冬季给苗木带来的各种危害,苗木可以很快进入生长发育阶段。造林季节、立地条件、造林树种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提高造林质量有很大的益处。限于每年造林面积大,又必须为分两季造林,通过对造林效果的调查比较,提出几种选择造林季节的建议:

(1)立地条件差、风沙干旱严重的地块,尽量选择春季造林,以避免漫长冬季造成立地条件变化及对苗木造成破坏。

(2)风沙干旱严重,易产生流沙、表土风蚀的地块,营造乔、灌混交林或灌木纯林宜选择春季造林。采用乔木树种或大苗造林时,宜选择秋季造林。

4.合理配置造林苗木,保证造林质量的均衡性

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达不到标准等级的苗木不准投入造林。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林时不可能全部使用高等级的苗木,同是达到标准的苗木也存在质量差别,合理的配置苗木,对提高造林质量非常重要。在退耕还林质量调查中,我们感到苗木配置不尽合理。对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造林的社会效果强的造林地,投入高等级苗木,造成了优质苗木的不合理使用。而那些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小班使用的是质量相对差的苗木,用优质大苗造林的地块保证了质量;使用苗木质量相对差的长的不好,成活率也低,形成了造林质量不均衡。

苗木配置应按“优势互补”的原则,苗木经费的支持尽可能转向造林难度大的地块。立地条件好、方便经营、成林希望大的造林地,使用达到标准的苗木即可;对立地条件差、不便于经营的造林地,使用优质大苗造林,争取当年造林达到标准,减少重复投入和资金浪费。确保造林质量的均衡性。

5.科学合理地营造混交林,以短期效益促进生态林培育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至今,栽什么树,造什么林的问题,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的效果。我省为更好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的防护能力,提倡营造混交林,各地在工程实施中,营造大量的混交林。从目前状况看,还需加以完善,要解决营造混交林的技术问题。

5.1营造乔、灌混交型的林分

营造混交林,退耕农户积极性不高。但工程造林又必须营造一定数量并有较强防护效能的混交林。这就要求开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混交树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乔、灌型的混交林,混入有经济价值的灌木树种,即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又能获取经济效益,培育优质林分。在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混造相应的灌木树种,会有很可观的经济效益。新花样且灌木树种对林地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土壤改良有其特殊的功效,有一些灌木树种的饲料、药用价值也很高。

5.2营造灌、草混交型的林分

在土壤贫瘠,抗旱性差,集中连片的退耕还林地,可营造灌、草混交的林分,充分发挥其防护功效。种植优质的木草,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短、中、长期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能促进退耕还林目标的实现,又能使退耕农民获得经济效益,使林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林地经济产出比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6.加强工程造林质量监督,科学的评估退耕还林成效

造林质量监督是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造林质量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掌握在一定时期内,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有关部门准确的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检查验收。县(市)级自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实事求是地上报自检结果,给整个质量监督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解决好自检验收的经费问题。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工程实施中耗费资金较大,有些单位资金紧缺,各级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