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日趋下降这一现象,简要分析了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淡化的原因,着重探讨在高职院校管理及教师层面如何提升,从而增强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能够从精神上和物资上获得满足、自由,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随着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身心愉悦的持续快乐体验。根据社会调查显示,高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教师正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没有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升,而是正在逐步淡化。

二、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淡化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教育对象的日渐复杂化,产生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而制约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我认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淡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学生素质

高职院校的高考招生分数线在本科之下,甚至为了录满指标,每年都要降分补录一部分。这导致高职院校中文化基础差、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客观上的生源质量,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降低了教师在自我实现维度的满意度。

(二)工作压力

在高职院校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属于家长式管理模式。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卫生等方面负责,另外还要疲于应付名目繁多的会议、评估等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这严重影响了有特长和有能力的教师的成长。而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壮大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以及专业教师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想得到发展和提升,就得不断地学习、深造、提升。现实的工作状况以及职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凸现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过度,久而久之,职业倦怠心理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社会地位低

作为一个团体,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在外部人看来,高职学生的素质低,相应的高职老师就不需有多高的理论层次,所以认为高职老师从事的还是二、三流的高等教育,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即使在学校内,教师的话语权也很少,教师不能对工作做出自己的决定,处于受雇者的地位,在精神上没有归宿感,在专业上失去了自由和自主,根本谈不上幸福感的获得。

三、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拥有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调适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提升高职教师的幸福感。

(一)改善人格素质,提高教师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 ell-being ) 是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1]主观幸福感和人的性格倾向、精神追求、审美素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适度的期望值。作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合理的评估,从而提出适度的期望值,这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一致时,心理才不会有太大的落差。2.一定的心理疏导。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引导,不定期的举办心理健康研讨和交流会,多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活动,开拓教师的视野,培养教师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

(二)加强学校的人本管理,增强教师工作幸福感受力

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为教师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工作更有动力。学校在管理中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多尊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给"压力"贴上"荣誉"标签,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教学领域和技能领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尝试与创新。压力本身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没有压力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消极、倦怠、不思进取的心理,所以人在工作中有适度的良性压力是非常必要的,但过大的压力又容易产生职业恐慌,同样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领导必须具有"良性压力管理"和防范"恶性压力"的意识,结合本校实际,适度制造具有激励措施的压力,当感觉教师良性压力过大时适当为教师开展一些减压活动。学校管理层要改变"有忧患才有压力才有效率"的官本位的管理理念,树立"和谐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的理念,提倡在学校中的"良性压力"。避免恶性压力造成的职业疲劳,也就是把压力控制在教师心理和生理都可接受、可消化、可转化为积极行动,形成良性竞争的范围。要在学校内部创造这样一种氛围,教师们的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都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都为学校的明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取得卓有成效的,学校领导要予以肯定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如此才能增强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创造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三)营造平等友好的育人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和教师激情教学的根本,也是人与人之间得以友好相处的基础。由于不少高职学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刻苦精神、兴趣爱好广泛但不专不深等问题,这样就往往是教师一腔热情、学生无心学习,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教师工作的挫败感,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教学的思想。如此恶性循环,师生之间关系就不融洽,教师权威性就会下降,这样对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发展都是不利的,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激情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想学,教师愿教,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理解"、"尊重"的,在情感上是互相爱护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 Being.Pschological Bullet in,1984,95(3):542-575.

2.盖晓芬,邹宏秋.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高职院校新型师生关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