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亚砷酸联合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例。联合组给予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给予亚砷酸治疗,维甲酸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化疗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 结果 联合组、亚砷酸组的所有患者(100%)完全缓解,无死亡病例,维甲酸组13例(81.2%)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例死亡,化疗组仅6例(37.5%)完全缓解,2例死亡,前3组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

[关键词] 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84-0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发病率较高,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10左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发热等。APL患者往往起病急,在发病早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很有可能引发出血性感染,使这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较高,因此,应积极采取早期诱导治疗[1]。20世纪80年代,临床医学开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效果明显但复发率高。亚砷酸属于新合成的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可明显加快缓解患者的病情,但依然有患者用药后出现凝血异常而终止生命[2]。为了研究更加可行的治疗APL的方法,本院对16例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APL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16例。联合组:男9例,女7例,年龄9~43岁,平均(30.07±4.85)岁;临床表现:发热7例,口舌溃疡10例,皮肤黏膜出血9例,阴道流血3例。亚砷酸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3~47岁,平均(31.58±4.33)岁;临床表现:发热8例,口舌溃疡6例,皮肤黏膜出血11例,阴道流血5例。维甲酸组:男8例,女8例,年龄11~45岁,平均(31.23±5.01)岁;临床表现:发热13例,口舌溃疡8例,皮肤黏膜出血7例,阴道流血2例。化疗组:男12例,女4例,年龄10~48岁,平均(31.23±4.52)岁;临床表现:发热2例,口舌溃疡10例,皮肤黏膜出血10例,阴道流血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进行内科检查,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均给予成分输液、补充血小板、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抗凝和新鲜血浆等治疗。联合组给予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给予亚砷酸(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60616)治疗,维甲酸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昆明长春花科技公司,批号120101)治疗,化疗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维甲酸用药方法为静脉滴注,10 mg/d,全反式维甲酸采取口服用药,40~90 mg/d。治疗期间,需依据患者肝功能变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维甲酸综合征等情况,适当调节维甲酸和全反式维甲酸的用药剂量,直到患者完全缓解[3-5]。化疗组实行DA、HA、HOAP、COAP等方案联合化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通过血尿常规、白细胞总数、凝血功能、早幼粒细胞总数、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骨髓形态学等严格检查判断并记录患者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情况、平均缓解时间和早期死亡情况(患者治疗1周内死亡者列为早期死亡)以及患者有无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发生,同时注意观察用药或化疗后是否存在APL分化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6-8]。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联合组、亚砷酸组所有患者100%完全缓解,无早期死亡病例;维甲酸组13例患者完全缓解,占81.2%;化疗组6例完全缓解,占37.5%。前3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亚砷酸组、维甲酸组的平均缓解时间(用药至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维甲酸组的2例未缓解患者有1例转为联合化疗,1例放弃治疗;1例早期死亡患者是在服用全反式维甲酸1周后,出现颅内出血不治身亡。化疗组的8例未缓解患者有5例转为药物治疗,3例放弃治疗;2例早期死亡患者有1例出现颅内出血不治身亡,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

表1 各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比较(n)

与化疗组比较,*P

2.2 各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的比较

联合组、亚砷酸组、维甲酸组、化疗组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恢复正常凝血指标的时间(恢复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各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的比较

与其他3组比较,*P

2.3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化疗组胃肠道反应、皮肤损伤情况较严重,受影响患者明显多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伤情况,联合组最严重,亚砷酸组次之,维甲酸组较轻,化疗组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n(%)]

与其他3组比较,*P

3 讨论

APL属于临床病症中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通过母婴遗传影响婴幼儿造血细胞的活性,大部分APL患者都有出血症状,而且出现该症状的患者发生细胞遗传特征的可能性也会明显提高[9]。

APL是年轻人常见重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症,在本研究中,64例患者年龄为9~48岁,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造成年轻人高发APL的具体原因临床至今仍无明确定论,但第一次发病时多出现全血细胞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这时通常采取补充血小板或者血浆以及实施药物诱导治疗,可有效缓解出血症状,也可较大程度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实行射线化疗也可调节白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在血液细胞中的占有比例,进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射线化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伤害,由于患者身体承受力等原因制约,治疗效果也不理想[10,11]。目前,临床医学中,治疗APL多首选药物诱导治疗,常见药物有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主要对早幼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全反酸式维甲酸主要对白细胞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APL的治疗都有显著效果[12-15]。本研究结果验证了一观点,采用单药物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维甲酸组,且亚砷酸组无早期死亡病例,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疗效和远期生存率。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满意,16例患者都采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达到所有患者完全缓解的满意效果,患者用药至达到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短于亚砷酸组和维甲酸组,其中维甲酸组平均缓解时间最长;患者发生凝血指标异常后持续用药,联合组患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早于亚砷酸组和维甲酸组,维甲酸组纠正凝血异常用时明显长于前两组,说明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的临床疗效是最好的,且见效快。分析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双诱导治疗对抑制白细胞、早幼粒细胞分化及增殖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并缩短药物作用时间;②静脉注射药物比口服用药发挥作用快;③双诱导治疗可极大抑制APL细胞合成促凝物质,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凝血异常,改善患者预后的疗效,减少早期死亡病例;④APL治疗过程中合理进行丹参、输注血小板血浆等治疗,也可加快纠正凝血异常,避免患者死于颅内出血。

综上所述,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完全缓解率高,可有效控制凝血异常,增加患者远期生存率,但对肝功能损害较严重,临床医师应谨慎用药,选择单药物诱导治疗或双诱导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余为旺,杨军,许惠.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4-26.

[2] 谢伟成,程淑琴,谢碧霞,等.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68-669.

[3] 刘朝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亚砷酸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6):375.

[4] 焦力,王书杰,庄俊玲,等.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和副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5):555-558.

[5] 汤春静,任辉,孙伟,等.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5):286-288.

[6] 黄望香,李蕊.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0例疗效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5):282-285.

[7] 王志刚,刘丽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亚砷酸应用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18-19.

[8] 陈蓓莉,林文远,王晓桃,等.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94-95.

[9] 丁静,戴海滨,张延清,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616-2617.

[10] 罗保安.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6):2441-2442.

[11] 冯翠,张华,李虎生,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3, 26(15):492.

[12] 丁宇.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42-2643.

[13] 刘春梅,黄红铭,秦燕,等.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患者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2,38(14):1653-1656.

[14] 朱贵华,林圣云,李秀梅,等.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6例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0):1762-1763.

[15] 姚伟,殷献录,李静.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0,28(3):253-254.

(收稿日期:2013-12-09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