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S银行钢贸风险事件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经济增速减缓、银行不良率普遍上升的背景下,信贷风险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S银行钢贸案例进行分析,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钢贸危机对银行业带来如此惨重影响的原因:一是借款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于较高风险的领域;二是银行在此过程中疏于管理,“三查”执行不力。因此当前环境下,建议银行强化“三查”执行力,完善信贷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信贷考核、激励与问责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管理;钢贸;三查
一、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综合来看,经济持续放缓、银行盈利增速趋缓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质量承受的压力增大,银行普遍不良资产贷款率居于高位未回落,核销转让、拨备计提力度均较大。以下根据2015年银行中报的更新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一)银行业不良贷款现状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在加速凸显,仅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3家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低于1%。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1.83%。上市银行不良率呈逐季上升之势,拐点尚未形成。2015年6月末,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45%。五大行整体不良率为1.49%,略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城商行资产质量较好,整体不良率仅为0.92%。不良资产暴露自2013年来开始进入上升通道,目前从整体和各项指标来看,下半年仍难见到资产质量触底的趋势。
核销转让的不良贷款加回后,资产质量压力则更为显著,也可见核销转让力度之大。6月末,加回核销转让后,16家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53%,较披露数据提升22bps,五大行平均不良率1.62%,较披露数据提高14bps,股份制银行平均不良率1.62%,较披露数据提高27bps,城商行平均不良率1.13%,较披露数据提高21bps。此外,加回核销转让后的不良净生成率的增幅更为显著。中信,南京、民生不良率较中报披露数据上升幅度较大。
(二) 银行业不良贷款预警
90天内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快速增长预示着持续的资产质量压力。2015年上半年,总逾期贷款方面,16家银行环比大幅增长近42%。
二、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报告期内,S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合理增长,不良贷款有所上升,拨备覆盖保持稳健水平。 在贷款监管五级分类方面,受经济下行影响,S银行不良及关注类贷款均有所上升。其中,不良贷款增加以次级类贷款为主。对重点领域把控方面,2015年,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制造、多晶硅、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S银行动态调整行业信贷政策,提高准入标准,实行严格名单制、限额和核准管理,加强退出执行过程监测,优化风险缓释手段,降低再次因授信过度集中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钢贸风险案例分析
(一)钢贸风险案例概况
2013年底,钢贸系统性风险爆发,导致银行不良率骤升,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而S银行的钢贸授信业务的担保方式主要以联保、互保为主,受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极大,钢贸授信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数据显示,整个F市中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在7个月内增幅达到了217%;不良贷款率也从2013末的0.85%升至2.6%。而其中不到200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里,投向钢材贸易、塑料贸易两个行业的坏账占了50%。
(二)S银行受钢贸风险影响的原因分析
在S银行“两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查中,“贷款被挪用”属于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且主要集中在钢贸授信客户。事实上,在近几年钢铁产能过剩、钢贸企业利润严重下滑背景下,钢贸行业贷款资金普遍被挪用。而此次钢贸风险反映出来的不仅是外部原因,也凸显了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着很多漏洞。从风险案件来看,借款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对外投资房地产或其他偏离主业经营高风险领域是诱发风险的关键,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环节中都没有进行及时的风险预警和防范。下面就钢贸企业外部因素和银行内部两个方面对钢贸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1、钢贸企业骗取贷款
据公安机关通报,存在部分钢材贸易企业偏离主业,以钢材贸易需要流动资金为名,以钢材市场为融资平台,通过虚假注资的担保公司,采取互保联保等方式,借此大量套取银行贷款后投向房地产与股票等高风险行业。钢材市场融资资金本身数量巨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造成银行大量呆坏账,极大地危害当地金融安全。但由于S银行在经营业绩的驱使下,始终将高回报的钢贸市场作为其业务拓展方向,导致钢贸行业授信高度集中,借款主体总体风险特征趋同,系统性风险长期积聚,并最终爆发风险。
2、“三查”执行不力
目前,在对钢贸授信的检查中,发现对钢贸授信“三查”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1)没有调查核实实际控制人拥有多家关联企业,和关联企业在多家银行已有融资的情况,导致信贷风险过度集中;(2)未对相应客户企业进行流动资金需求、销售收入的科学分析与测算。
二是贷中审查审批不严。(1)授信行业过于集中。将钢贸、塑贸行业作为业务发展主要方向,对钢贸行业授信过度集中;(2)信审流程简单化、模糊化和批量化,导致贷中环节风控职能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逐渐积累系统风险;(3)对新增授信缺乏实际需求、用途和实际控制人对外投资的了解和分析。
三是授信货后管理不到位。(1)银行存在重贷轻管的错误理念。存在部分银行未按照要求对证明材料进行进一步核实,未对信贷资金流向及借款人结算回款进行监控,导致风险暴露后才发现问题;(2)银行信贷系统中的定期检查报告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的经营盈利水平,导致信贷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并提出相应措施。
鉴于以上可总结出,钢贸系统性风险爆发除了市场方及企业自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银行内部管理不严、基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走样,特别是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也是风险爆发主要内部原因。
四、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三查”执行力
强化贷前调查。贷前调查从形式上来看,应采取实地调查与线上查询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借助网络与信息系统可查询客户信息,借助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从内容上来看,应包括:一是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二是借款需求、用途与还款来源的真实性;三是客户与担保人等关联合作情况、客户生产链中上、下游客户与客户的合作情况,同时分析其与银行合作的可能性。
强化贷中审查。贷中审查是重点对贷款合法性和安全性进行审查,综合评价客户情况后,确定是否给客户提供贷款。审查贷款行是否具备承办该笔贷款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特定业务可能产生的政策、法律风险。形成审查报告。相关的审查岗在审查后,撰写审查报告,确定是否给客户提供贷款,若进行贷款需提供相应的额度和利率等方面审查结果。
强化贷后检查与管理。贷后检查主要是由贷后管理岗在对贷款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贷后调查报告。贷后调查报告应客观评估、真实反映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变动情况,如果发现借款人有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损失。贷后管理的配套机制方面,应完善贷后评价机制,多形式多维度地介入贷后管理中,从而创新并强化贷后管理环节。
(二)完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响应国家智库建设的号召,完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对银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为银行储备专业而忠诚度较高的人才库。另一方面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普遍专业素质,强化全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尤其是要重视培养业务人员的风险识别、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能力,充分认识到“三查”的重要性。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考核与问责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考核体系,对提高贷款“三查”执行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设置对银行从业人员基础知识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将“三查”各个环节的信贷资产质量情况作为相关部门人员考核评分点,转变重业绩轻管理理念。
建立合理的问责机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加大问责力度,落实责任人并借助信息系统对不良记录情况进行录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与职业操守,从而减少案件防控难度。
参考文献:
[1] 银行2015年半年度报告,2015年8月25日.
[2] 尹正茂,商业银行钢贸贷款问题反思与启示[J],金融纵横,2013年,第10期.
[3] 孙雨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探讨[J],财经界,2013年,第11期.
[4] 肖格格,中国银行ABC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研,2010年.
[5] 金轩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研究 ――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为例,2013年.
[6] BeiSing xiao、Jinlin Li, Theory and Sethod of CoSSercial Bank Credit Risk SeasreSent[J],Journal of SysteSs Science and InforSation,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