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代烹饪艺术奇葩“烧尾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代烹饪艺术奇葩“烧尾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烧尾宴”,是指唐代文人应试及第或官吏升迁时的一种喜庆宴席。

“烧尾宴”有两种,一种是指唐代文人新登第或升迁庆贺宴席。据唐代史学家封演著《封氏见闻记》卷五《烧尾》载:“士子初登荣进及升迁时,亲朋同僚前来祝贺。主人设酒宴盛情款待,并伴以歌舞欢宴同乐,称为‘烧尾’。一说是谓老虎变人,尾巴变不了,须烧尾焚除,才能真正变成人。又说新羊入群,相互抵触,不相亲附,须火烧其尾则定。”上述说法,以“烧尾”来表示文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而举行的一种庆贺仪式。这种“烧尾宴”,民间广泛流行,其宴席规格,虽有“酒馔音乐”,但菜肴酒食的丰盛程度,主要视主人官职与财力而定。

另一种是唐代凡新任命朝廷大臣官职者,按“例许”向皇帝“献食”,以表示感激皇帝恩宠,这种宴席也称“烧尾宴”。这种专门邀请皇帝赴大臣家设的特殊宴席规格很高,要请御厨及民间烹饪高手参与烹饪制作。据北宋文学家李等撰《太平广记》一八七苏壤引载:“时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日‘烧尾’”。“烧尾宴”其典出“鲤鱼跳龙门”。“龙门”条引《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白海及诸州,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而清代文学家张澍辑录《三秦记》复云:“江海大鱼薄集于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腮龙门’。”后世民间传说,遂称之为“鲤鱼跳龙门”。唐代“诗仙”李白(赠崔侍御>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业伴凡鱼。”即用此典故。

唐代给新任命大臣官职者,例许“献食”,这特殊的喜庆宴也取名“烧尾宴”,其寓意是“鱼龙变化”,象征着前程远大,官运亨通,赋予吉祥美好的祝愿。据史载,该“烧尾宴”习俗起源于武后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即帝位,复唐国号。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夏官侍郎同平章事韦巨源官拜中书令,封舒国公,为此,他特意在府上设“烧尾宴”,宴请唐中宗李显赴宴。宴席上集山海奇珍、美味佳肴之精华,可谓“天下一绝”。深受中宗李显的赏识,自叹宫中御膳不过如此,“烧尾宴”精彩夺目,诱人胃口。据宋代官居礼刑户三部尚书陶谷著《清异录》“烧尾宴”条记载,舒国公韦巨源设“烧尾宴”的“食单”,所列食品佳肴,水陆杂陈,品目繁多,既有精美讲究的饭、粥、糕饼、馄饨、饺子、香粽等主食,又有鱼、鸡、鸭、鹅、兔、猪、牛、驴及鹿、熊、狸、骆驼、蟹、鳖等等山珍海味,其中异味奇珍就有58种之多。“食单”所列名肴菜谱,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诸如:鸡有“葱醋乌骨鸡”和“乳烹仙人脔”:鱼有鱼白烹制“凤凰胎”,鱼子烹制“金栗平槌”和“乳酿鱼”、“吴兴连带鲜”以及各种鱼脍:鳖有“遍地锦装鳖”;羊鹿合拌“羊鹿升平炙”;特殊烹制的“熊掌豹胎”:活鹑炙制的“箸头春”;冷蛤蜊烹制的“冷蟾儿羹”;乳兔烹制的“卯儿香羹”,等等。此外,还有各种飞禽走兽肉品合成的一道道佳肴“小天酥”、“五生盘”、“朝天乐”以及形形的精美熟食冷盘,色香味形奇绝,简直是一席百花齐放的烹调艺术精品。真可谓“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

这席特殊的“烧尾宴”,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深居皇宫的唐中宗李显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大加赞叹了。从韦巨源“献食”菜谱,可见盛唐时期烹调艺术文化之概貌,也是唐代烹调技术高度发展的代表作,通过喜庆“烧尾宴”集中展示出来,堪称盛唐烹调艺术文化的一支奇葩,对后世中国烹调艺术文化继承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