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教育和创业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教育和创业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互联网+”的时代特色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动力之源。在这种背景下,对大学教育的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进行了思考。和传统教育不一样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重点不再是让学生去适应某个工作岗位,而是让他们去创造岗位并且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文指出,大学教育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给予更多的创业指导,例如典型案例分析、团队协作教育、跨行业能力培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创业者少走弯路,从而孵化更多的创业型公司。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教育;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35-03

一、“互联网+”的时代特色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发表了“互联网+”为题的演讲,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演讲指出:互联网将会成基础设施,它会深刻地融入并且改变传统行业。2014年11月: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不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时代有三个特点: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1]。在线化指人的行为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数据化指行为活动可以用变化的轨迹数据刻画,并且可用于分析和利用;智能化指利用计算设备和数学算法来分析利用数据,进而可以辅助或替代人作决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可以坚定地认为“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动力之源[2,3,4]!在我们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等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大学生创业创新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这种现状,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教育创业进行相应的思考

二、大学教育

大学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我们知道,大学有三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虽然不同的大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独特的气质和迥异的理想与风格。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学都崇尚真理、创新、踏实与胸怀!正由于大学崇尚真理、创新、踏实与宽广的胸怀,反映在大学的社会职能上,就是对人的教育:育才与育德!大学的育才,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完成:教、学、研。这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首先,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研究基础,就不可能给学生传授专业前沿知识。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传授基础知识,还能将最新的前沿研究带到课堂上,给学生开启大门,指明方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一定是建立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上的。其次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深入思考。在大学里,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他思维活跃,不拘一格。学生往往会主动提出并思考一些看起来错误甚至荒谬的问题。既然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老师们就应该认真对待,用科学的方法来论证和解释。最后是研究与创新教育。研究与创新是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样的探索分两种类型:一是理论探索创新,二是应用探索创新。相对来说,理论探索创新非常困难而应用探索创新比较简单。前者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严密的推理能力等优秀的综合素质,而后者要求则相对宽松。

三、创新与创业

虽然最近几年,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都将创业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实际上,正如在上一节所述,大学的一个内在精神就是创新。因此,对大学来说,创新并不陌生,也不乏很多杰出的创新案例。这些杰出的案例,覆盖了理论探索创新和应用探索创新两个方面。最能反映大学理论探索创新的案例主要体现我国科技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以及CPCI-S(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收录的数量。相比2005年,我国的科技论文总数在2014年翻了2番还多;占世界论文总数的比例也从不足6%增长到13%左右。这背后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的科研工作者(绝大部分来自于大学,少数来自于研究机构和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用创新主要体现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上。据统计,2015年,国内专利申请量超过200万件,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发明专利授权26.3万件,比2014年增长了10万件,同比增长61.9%。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的科技活动中,“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所有参与创新的人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大学教育的经历。因此,大学教育,是“创新”的生命源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强调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创业。创业和创新有天然的内在关系。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如果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并且有资本合作,那么创新人员都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反过来,任何成功的创业,都必定包含着创新。否则同质化竞争下,如果没有核心的创新,很快就可以被后来者模仿和超越。虽然大学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在校的大学生并不擅长创业,尽管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实际上,个人认为,大学生在校的学习,仍然是思维、理论、技术与实践的学习,这些都是创业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基础准备,那么创业也必然是空中楼阁。事实上,对高校来说,虽然最近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创业教育本身已经被推行了很多年,特别是在国外,据统计,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大学提供了创业课程。在国内,虽然创业教育覆盖面相对较窄,但不同的大学以不同的形式强调创业的重要性并且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达成了一种共识:高校必须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继续重视传统的“就业教育”,同时必须强调“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倡导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5,6,7]。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要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还有必要为他们准备一盆冷水!事实上,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以作者拙见,至少存在如下不足:(1)真正的创业对创业者(或创业团体)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而目前大多数创业者都不具备这些素质!(2)刚起步的创业公司缺乏核心技术,行业门槛较低,在同质化竞争中迅速败落。诚然,创业的道路艰辛曲折。引用著名创业成功人士马云的原话: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虽然创业不一定会成功,甚至是失败多于成功,然而,只要有一线曙光,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创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8,9,10]。而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创业教育,个人觉得,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强化:(1)保护创业激情:虽然创业不能仅凭激情,但创业离开激情就失败了一半。(2)强调团队协作作战:前面已经强调过,如果要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更成功,必须要有精通资本运作、商业模式、市场营销、公司管理、财务税收、社会交际以及勤奋踏实的合作伙伴。(3)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大学教育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但在“互联网+”新时代,对复合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人才数量。尽管一个人不能精通财务、税收、管理、市场等所有方面,但如果创业者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对创业是非常有好处的[11]。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又由于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的兴起,新时代的创业越来越需要复合人才。在这种趋势下,本文对大学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思考。如果说传统的就业教育偏重于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那么创业教育更偏重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为了响应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激发他们创业热情的同时,应该给予更多的创业指导,例如典型案例分析、强调团队协作、注重多方面能力培养,让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4-146.

[2]Helen Lawton Smith,Dave Chapman. Entrepreneurial Academic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Case of Spin-Offs from London's Universiti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Government and Policy,2014,32(2):341-359.

[3]G.John Geldhof,Michelle Weiner,Jennifer P.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ial Intent in Late Adolescence:The Role of Intentional Self-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4,43(1):81-91.

[4]辜僮瑁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161-165.

[5]Matthew J.Mayhew,Jeffrey S.Simonoff,William J.Baumol.Explor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Its Ties to Highe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12,53(8):831-859.

[6]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06):32-38.

[7]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8]Ivanov Vasily,ShaidullinaAlbina,Regional Experience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Forming[J].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2015,7(1):35-40.

[9]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10]李先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J].教育观察,2016,(02):10-13.

[11]Christian Luthje,Nikolaus Franke.The 'making'of an entrepreneur: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J].R&D Management,2003,33(2):1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