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苏霍姆林斯基(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苏霍姆林斯基(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之一: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很可能,孩子从书本、从教科书、从课堂上吸收的一切之所以被吸收,恰恰是由于书本以外周围还有一个世界,小儿从出生直到他能自己开卷阅读,就是在这个世界里迈着不轻松的步伐走过来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载于《育人三部曲》第13至14页)

朱永新解读:

童年对于人的意义,怎么言说也不过分。尽管现代科学还无法准确地证明,儿童时期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已向我们昭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过去,我们经常把童年作为一个为今后的人生做准备的阶段。所以,一切都着眼于未来:为了未来的幸福,可以放弃童年的快乐;为了未来的发展,可以不考虑儿童时下的感受和需要。

这已被验证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儿童的时下才是最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一段“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这段生活直接决定着儿童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儿童阶段是为人的生命奠基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经验和经历,也直接影响到他进入学校以后进行书本学习的品质和效果。

亲爱的父母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童年吧,这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藏!

之二:儿童为什么会对学校失望

孩子们在就学之初的日子里是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的,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的眼睛!为什么往往在几个月,乃至几周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便会熄灭,为什么学习对某些孩子会变为苦恼?要知道,凡是教师都会真诚地企望保持住孩子们的天真,保持住感受和发现世界的快乐,希望学习对孩子能成为具有鼓舞作用的、饶有趣味的劳动。

如做不到这些,那首先是因为孩子入学之前教师对他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而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规范化了的学校生活又仿佛在磨灭孩子们的差异,驱使他们向同一模式靠拢,使那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不得展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载于《育人三部曲》第16页)

朱永新解读:

是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对学校生活的憧憬走进校园的。虽然从父母身边来到学校会有许多不适应,但是有经验的老师总会尽快让孩子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雷夫曾经说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校生活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感。”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学校恰恰就是制造恐惧感的地方。我们的老师过分强调了学校生活的特殊性,给孩子许多严格的要求与统一的规矩,学校成为与家庭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个失去了温馨情感的冷酷所在。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真正走近孩子,不了解孩子们所思所想,不了解孩子们还是一个刚刚从家庭的怀抱里出来的人。想用一个模子来浇铸所有的孩子,把每个正在挣扎的个性扼杀在萌芽之中。

亲爱的父母们,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配合学校,努力消除孩子对于学校生活的恐惧感,应该与老师沟通,主动介绍孩子的特点,让老师能够因材施教。

之三:帮助孩子恢复童年

我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认识到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那些未曾享有过家庭的天伦之乐的孩子们恢复童年。

我在校任职三年,便认识了几十名这种孩子。生活印证了一个信念。这就是:如果未能使小孩子恢复对善意和公正的信任,他就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获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体验和个人尊严的感受。这样的学生到少年时期就会变得心狠易怒,对于他,生活中就没有了任何神圣和崇高的东西,教师的话语也深入不到他的心底。(《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载于《育人三部曲》第21页)

朱永新解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来自一个不同的家庭。有些孩子,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述了大量这样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故事。他认为,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这些从来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的孩子恢复他们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认识世界是从认识人开始的”。当孩子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如果他们遇见的仍然是冷漠无情的人,就会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失去对世界的信任。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孩子,热情地呵护孩子,公正地对待孩子,让他们得到在家庭里没有得到的温暖和快乐。只有这样,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

亲爱的父母们,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文字无疑是在强调: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之四: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们应当成为头脑清晰、心地善良、双手灵巧、情操高尚的人。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如同滴水能映太阳一样,孩子身上反映着父母的品德。学校和家长的任务,是赋予每个孩子以幸福。幸福是多方面的:它既在于人的才能得到发挥,热衷于劳动并在其中成为创造者;也在于能欣赏周围世界的美,并为他人创造美;还在于爱别人并被别人所爱,把孩子培育成真正的人。教师们只有和家长同心协力,才能赋予孩子们以巨大的、人的幸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载于《育人三部曲》第29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就像滴水可以照映太阳一样,孩子的各种行为都打上了父母的烙印。他告诉我们:他曾经思考过各个家庭的优点和缺点。好的父母身上不费力而能为子女所仿效的最可贵的品德,就是心地善良,就是善于为他人做好事的品德。

儿童是最优秀的模仿大师,父母的一切都收录在他的眼里、心里。他能够从父母的对话中学习如何与人对话,从父母的眼神里读懂如何与人交往,甚至“父亲用什么口吻和母亲说话,他的眼神和举止表达什么感情,已经在向孩子揭示善恶”。

亲爱的父母们,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一定要首先成为那样的人。如果你是太阳,那么孩子的身上一定能反射出你的光芒。

之五:让学校生活快乐而充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欢乐。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尽的生活前程。在这个日子的前夕,最使我忐忑不安的是,怎样使孩子们在学校里不丢失幼儿之乐。相反,要让他们进入学校这个世界之后不断享受到新的欢乐,使认识活动不至于变为枯燥的教学。但是,也不能把上学变成没完没了的、表面热闹而实际空虚的玩乐。每一天都应当让孩子们的智慧、情感和意志得到充实。(《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载于《育人三部曲》第29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苏霍姆斯基撰写的关于开学前一天的感想。他说,今天孩子们还牵着妈妈的手,明天就要独自来到学校了。作为一名校长、一位教师,如何让孩子们不仅没有丢失幼儿的乐趣,还能够在新的学校不断享受新的快乐,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当然,学校不是游乐场,不是一个单纯地制造快乐的地方,如果把上学变成了无休无尽、没完没了的玩乐,变成了热热闹闹但是一无所获的地方,那就完全失去了学校的价值与意义。

让孩子接受智慧的挑战,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丰盈,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丰富,这样快乐而充实,是好学校的标准。这也是“新教育实验”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