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投石入水起涟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构建优质“求索”的高效课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实践者、参与者、探索者。
【关键词】探究 创新 实践 合作 生物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70-0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构建优质 “求索”的高效课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实践者、参与者、探索者。
一 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究者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主阵地,教室为主要空间,教材为主要载体。因此,立足课堂,“不做‘讲师’做‘导师’,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最重要的是让探究的精神走进课堂,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有了探究的眼光,任何载体都可以培养探究意识、锻炼探究能力,把探究的精神和方法相结合贯穿于日常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生物课的探究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1.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和思维的力量,能给人带来情绪色彩,由于视听感觉和思维同时进行,学生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情绪记忆的东西,在这种好心情下,没有理解不了的东西,没有记不住的知识。”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插图、模型、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形成直观生物图景,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对象,使学生深入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探究。如自编一个消化系统课件,创意是利用鼠标可任意查看人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随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的各部分,可看到食物成分的变化以及消化后的吸收情况,同时提出以下问题:(1)消化系统由哪些消化器官组成?(2)食物中哪些成分须经消化分解成什么物质才被吸收?(3)吸收部位在哪里?又如在一段描述心脏结构的三维立体电脑动画中,随着虚拟摄像镜头的推拉摇移,学生的视线可随镜头进入心脏内部,直观地看到房室瓣的结构及开闭情况,提出问题:房室瓣的作用是什么?立体感强且形象逼真、直观,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强的辅助作用。通过建立直观的生物图景,再联系已熟悉的生物图景,填补学生思维的空缺,形成解决问题的桥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中只向学生介绍成功的方法和途径,将会破坏学生对学科思维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发现过程,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错误,突破原有条件、问题锁定的框框,进行将错就错修正条件或问题的训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
如在学习“生物的进化”时,学生常常认为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严格按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进化的,即:植物进化的历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种情况,可试着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八下55页“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示意图,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然后教师做必要的纠正、补充。
3.加强实验教学,组织、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探究创新能力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说,他们爱问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实验,既可增加感性认识,又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自己亲手做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对于贯彻新的教学改革精神中提出的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强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 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
人类的学习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情感、行为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的积累和更新。围绕体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生物现象、规律,善于用生物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医学领域、尖端科学探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学习“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因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超越教材和课时的束缚,设计为菜市场蔬菜卫生情况调查、马路边早点卫生状况调查、中学生营养与健康情况调查和对策、中学生早餐情况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现实、体验生活,学点“有用的生物”,不是单纯应付“考试的生物”。
三 倡导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
健康、有益、互利的合作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学习、求得共同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没有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以前后两桌4人(尖子生1人、中等生2人、学困生1人)一组为宜,坚持独立在前、合作在后、成果共享的程序,坚决杜绝尖子生当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现象。例如在“临时装片的制作和细胞的观察”实验中,我们采取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问题质疑:教师先简要指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独立阅读课本提出问题。组长认真组织组员展开讨论,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2)实验操作:1人调试显微镜、1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人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人督导巡视,4人轮换,比赛哪组制作的装片既快又好又多,这样分工明确,人人参与,热情高,凝聚力强。(3)观察、绘图并张贴: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出细胞简图张贴在教室板报的生物角内。(4)综合问题分析并展示:包括以上各环节所出现的问题,组内分析时组员既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看法;组际交流时,组长先代表本小组发言,组员要敢于大胆补充更正,甚至代表组长发言。教师鼓励学生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辩论台,教师相机诱导,适当评判。
四 突破传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探究性学习》一文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探究者。”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探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现在的学生处于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信息量已超过教师,如学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时,不少学生已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这些知识,教师可先请他们讲,既可模仿教师平日的新授方法,亦可自创教的形式,使其他学生学会这部分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也常常能开拓教师的思路,师生互补,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