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悼亡诗寄托和传达特殊情感,表达的是心灵深处的爱,审美价值取向值得借鉴。

关键词:悼亡诗 意象 审美

原 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赏 析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夫妻恩爱,琴瑟调和,甘苦与共,正值青春洋溢,情韵熟稔的王弗不幸去世,苏轼含悲忍痛将其葬于家乡。时光荏苒,十年后苏轼仕途坎坷,被贬密州。凄凉的冬夜,凄惨的心境,急需心灵的慰藉和心力的平衡,王弗的恩爱、体贴,温柔象思念长河中一叶扁舟挥之不去,强涌脑海,音容笑貌映在眼前。梦中的王弗犹如结缡未久的,形象优美,夫妻恩爱一幕幕的画面随时间浮现脑海,爱妻就在眼前。苏轼感到阴阳两隔,心似刀绞,“惟有泪千行”。梦中的王弗见苏轼虽“尘满面,鬓如霜”仕途多舛,但意志坚强,心态积极,才华横溢,只有用红袖添香激励夫君奋发努力去实现自己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抱负。

梦境的慰藉。“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通过吟诵诗歌的形式来抒发对亲人的缅怀之情,用亲人的重托激励自己努力向上。著名诗人李商隐、潘岳、苏轼都有此类诗歌传世,大多与悼念爱妻有关,对于爱情这一主题表达得比较隐晦和曲折。诗人一般并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追忆故人音容笑貌,生平事迹来寄托情感和哀思。《江城子》承继了悼亡诗一贯传统,通过描写故人生前的情景和生活场景,借物是人非的感慨而抒发生死离别的伤感。如词中“小轩窗,正梳妆”,通过回忆亡妻当年倚窗梳妆的情景勾起心中无限的感伤之情,曾经熟悉的一幕,如今却早以物是人非,“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既说明了梦里相见百感交集,也点出了两人已是阴阳相隔,故最终“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词的字里行间都沉浸在融景生情,感极而悲的情绪之中,倾诉生死离别后无限哀痛和思念,词句中无论是所描绘的场景,还是所流泄的情感,都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凸现梦中相遇的快乐和幸福的感受,用梦的理解方式告慰激励自己的人生。

时空的追忆。《江城子》以梦境的形式展开对妻子的追忆,但梦境不是主角而是以梦境反衬出醒后的悲凉,所以侧重于描写现实的孤寂和无奈。现实中“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里“十年和千里”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都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伤。漫长的时间和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隔阻心中的苦思,同时“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更是折射出苏轼当时际遇的坎坷与波折。被贬密州,凄凉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想念已逝去的妻子,感慨心未变,身已老。由此诗歌的抒情基调备显沧桑,而真正的苏轼梦境则非常短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内中也是包含感伤,醒来愈发令人唏嘘。诗人侧重于梦境前后的感受,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词句营造深深悲凉的气氛。

心灵的惆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苏轼长于通过表达个人的悲欢离合来折射现实世界的炎凉。他深受儒释道的影响,一方面常以魏尚,廉颇等自比,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同时在逆境中他又贯以道家的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来自我安慰。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诗感怀月圆人难圆,以望月为主线,同时隐含对自身处境不顺时的矛盾与理想的背离。由此该词在哀悼逝者的同时体现出一种命运多蹇,知音难觅的惆怅之情,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文化的纠结。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于灵魂的概念表现得比较模糊,儒家传统认为“未知生,焉知死”以及“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主导思想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努力充实自身的修养,不必过于在意死亡及灵魂的归宿。磨砺修养,积极入世,在短暂的人生活到老,学到老。毕生效力于为人类的幸福发展有所作为,不在意死亡及灵魂的所在,只感伤于睹物思人之中。

《江城子》全诗注重含蓄委婉,语言简洁隽永,表现内心的思想与客观矛盾冲突,意境悲凉感人至深,读后给人一种在世要努力学习,奋勇向前,以行动的实绩给予死者以最好的纪念。

郑春梅,王爱生,教师,现居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