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东章丘方言中的“儿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东章丘方言中的“儿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儿化”是小称的源头,但山东章丘方言中没有“儿化”,而是采用变韵的方式来表示儿化,一是ai尾,一是ei尾。

关键词:章丘方言 小称 变韵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济南市的一个县级市,县城在济南东50公里处。在中国语言地图集6上,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与普通话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如本地人所言:“章丘人厚嘴唇,不分人然肉热,日月星辰”,即r,l不分,也没有er韵母,儿化韵无卷舌动作等。境内因地理位置所致,东部口音与淄博相似,西部与济南历城接近。

汉语方言中存在很多跟北京话儿化相类似的语言现象。并用儿化来表示小称、爱称。曹志耘先生在《南部吴语的小称》一文中说:“‘小称’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亲昵、戏谑等功能,有时‘指小’功能甚至已经不太明显了。”(曹志耘,2001:33)

在章丘方言的声母系统中是没有日母字的,日母字全部读成来母字。相应地,也就没有儿化韵。章丘方言表示小称的主要方法是变韵。

一、ai尾小称

由于章丘方言中没有儿化韵,所以,在普通话中本是儿化韵的音节,在章丘方言中都需要去掉“儿”音来读。此外,在an、ian、uan、üan之后,“儿”音去掉,其韵母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i?]、[u?]、[y?]。因其全部是有an变成了ai(我们把[?]记作ai),故而将其称为ai型小称。

根据章丘方言的声母、韵母表,现列举一部分字词如下:

这些词的语音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改变。根据发音人的介绍,这些词在语音发生变化时都可以进行重叠,表达事物极其细小之意或者是表达说话人的喜爱之情。按照其语音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的不同,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词语本身表示细小、微小之意,语音发生变化没有条件限制。如“尖、点、牙签”。

2.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对象来确定语音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吃饭(饭)”“泡面(面)”基本上在与小孩对话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表达一种喜爱、宠溺之情。

3.词语必须在重叠或者是双音节的前提下,语音才能发生变化。如“人缘、拉链、摊摊(小摊)、竹竿”。而“慢”发生音变时,首先要重叠使用,其次面对的对象是小孩、老人或者是说话者喜欢的人,表达一种喜欢关切之情。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语音将不发生任何改变。

4.词语发生音变的部分必须是位于词尾,如果后面还有音节,则不发生任何语音变化。如“坎肩”的“肩”,若在词尾,音为[?i?];若其后还有“子”,组词“坎肩子”,音为[?i?],不发生任何语音变化。此外还有“馅、碗、管、片、玩、干”等。

5.在人名中,这种音变现象则更为普遍,很多词语只有在人名中才会有变化,但也都是必须位于词尾才可以的。如小潘[p?]、洪山[??]、李燕[i?]。“潘”“山”“燕”在其他情况下并不发生任何语音变化。

章丘方言跟北京话进行比较,笔者发现这种现象跟儿化是分不开的。在笔者调查的章丘方言的音系表中,韵母有36个,其中没有前鼻音韵母,只有鼻化音韵母?、i?、u?、y?。与“儿”?r这个卷舌动作相结合时,鼻化音跟儿尾?r的发音部位都较靠前,因此发音部位发生排挤,由于章丘方言中并没有卷舌的音,章丘人只借助了舌位靠前这个动作,两相结合,变成了[?]这个音。“尖”音[?i?],“尖儿”音[?i?]。“饭”音[f?],“饭饭”音[f?]。

二、ei尾小称

章丘方言里另一种变韵则是变成[ei]。此类在现在的章丘话中保留不多,与ai尾小称相比,ei尾小称少得多,但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

A.事,音[??],事儿,音[?ei]。

鸡,音[?i],鸡儿音[?ei]。

妮,音[?i],妮儿,音[?ei]。

字,音[??],字儿,音[?ei]。

B.婶,音[??],婶婶(婶儿)音[?ei]。

门,音[m?],门儿,音[mei]。

针,音[t??],针儿,音[t?ei]。

份,音[f?],份儿,音[fei]。

C.劲,音[??],劲儿,音[?ei]。

妗,音[??],妗妗,音[?ei]。

筋,音[??],橡皮筋儿,音[?ei]。

信,音[??],信儿,音[?ei]。

从以上本字跟儿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儿化韵所表达的细小或者是喜爱之情。我们将其简单地分成几类:

1.A类的主元音是i,而B、C两类都是鼻化音。发音部位就是不相同的。之所以都变成[ei],也是由于受后面儿化音卷舌动作的影响,舌位都靠前的两个音在一起发生排挤,原来的[i]母字舌位降低变成了[ei],[?]则是舌位抬高变成了[ei]。

2.用于人的称谓或者称呼上,表达一种亲切、喜爱之情。但是,使用条件有所限制。单说或者重叠时可以变韵,后有其它音节时则不发生变韵。如“妮”在“小妮”中音[?ei],而在“小妮子”中则音[?i]。“婶”在“婶婶”中音[?ei],在“婶子”中音[??]。同理,“妗”在“妗妗”中音[?ei],在“妗子”中音[??]。

3.本身表示“细小、微小”之义的词语发生音变。如气门芯[?ei]、打针[t?ei]、橡皮筋[?ei]等。

三、发展趋势

从以上两部分所列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还保有小称的功能,表示想“细小、微小”之义或者是“亲切、喜爱”之情。也有一些词语的意义已经虚化,其语音形式已经固定下来,不再具有小称的功能。如事[??]。一边[pi?]的读音就已固定下来,葡萄干[k?]的“干”也固定下来了,各种水果、蔬菜无论大小,制成的“干”都叫作[k?]。

另外,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新一代的章丘人在说方言时,这些变韵已经出现得越来越少了,更多地向普通话靠拢。如果不好表达,干脆直接抛弃方言说法改用普通话的词语。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这都是符合经济、方便原则的。章丘方言中本来就没有卷舌音,这仅有的变韵后保留的少许儿化也在逐渐萎缩了。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南部吴语的小称[J].语言研究,2001,(3).

[2]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2,(6).

[3]王亚男.浅谈汉语中的儿化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7,(11).

[4]张树铮.论普通话“儿”缀的语音形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3).

[5]钱曾怡.论儿化[J].中国语言学报,1995,(5).

[6]冯志华,张亚玲.湖北孝南方言的语流音变[J].现代语文(语言

研究),2007,(11).

[7]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王理嘉.儿化规范综论[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李秀明 南宁 广西大学文学院 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