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触摸新石器残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触摸新石器残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镰

一脚跨进月河闵岗这片隆起而宽广的黄土地,一下子就从现代迈进了远古。俯身拾起一把石镰的残片,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这把石镰呈黑青色,质地坚硬如铁,背部稍厚,刃部溜薄,有明显磨制和使用过的痕迹,而且依然锋利。一把古人精心磨制的石器,经过五、六千年的雨浸风蚀依然不改其锋芒,显示出邃古时代人们在选材制造工具时的刻意追求。

入伏第二天,随同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骨干培训班学员乘车去野外参观。走进闵岗新石器遗址,我们就被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震撼了:满地绿莹莹的黄豆秧掩不住黄土中散落的远古时期的大量残片,石镰、石斧、石镞、陶杯、陶罐、陶纺轮等等,件件残片呈现的品性特征印证这里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光辉遗存。这些残片虽经年深月久犁掀耙翻也不曾消弥那个时代的踪迹。拾起残片,凝视良久,感觉仍能触摸到远古平静而有力的脉动,嗅出一丝丝蕴积数千年清幽而温润的气息,脑海里便浮现出刚刚走出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们依然过着半洞穴、半穴居生活的景象,依稀看到身穿麻衣或兽皮遮羞的人们在田间挥舞石镰收割成熟的黍稷,收获荒原上初兴的农耕文明成果的开心场面……

于是,我们这次有意义的探寻就多了一份见识和感叹,一份惊喜和崇敬。

石斧

一只凝重而又冰冷的石斧,分明是用坚硬的青石精心打磨的棱角分明的原始宝器。

此刻,它寂无声息地躺在我的手掌上。扁平的斧身,磨薄的斧刃,显示出它当年在主人手里是一件顺心如意的家什。一经诞生,它就是先人们用来斩断树枝、砸烂果壳或者敲骨吸髓的重要武器。但是它怎么也不会想到五、六千年后的今天会躺在一个对它特别感兴趣的文化人的手掌上,被人仔细地凝视和猜揣,它更不会想到自己会作为心爱的收藏被人小心翼翼地带回家置于多宝格里,让许多好奇的人窥视自己神秘的往昔和历尽沧桑留下的痕迹。

制造和使用它的人,早已化灰成泥,他(或她)曾经充满活力的躯体、发达的大脑以及历尽艰辛的故事已经被历史的风尘裹挟而去,却留下这只石斧证明它原来的主人智慧的高超和性格的坚毅。别看这是一只粗重而又简易的石斧,却是我们的先人在艰难岁月经过千百年的思索和探寻,或反复实践或偶而发现,才有了这把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难题的难得的宝贝,从此为生存奔忙的先人们就多了一份生活凭依。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哲人们宣扬的关于劳动的命题: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制造工具使人区别于其它动物。

石斧重见天日,是我们从蒙昧走向开化的含辛茹苦的先人留给后世的馈赠和启示。

石镞

这枚制作精良完好无损的石箭镞,仍是用青石打磨的极具杀伤力的一件利器。它锐利无比的形制透着冷冷的萧杀之气,显示出它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无坚不摧的威仪。

早期人类的生存充满着较量。与变幻无常的大自然较量,与嗜血成性的猛兽较量,与贪得无厌的同类较量,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激起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的创造热情,在千百次的实践中终于打磨出无比犀利的石箭镞,成为后来的铜箭镞、铁箭镞的祖先,就像后世发明了轻而易举致人死命的枪弹一样。它的诞生,定然是聪明的先人为改变饥肠辘辘的困窘而特意打磨的利器。当初的用途应当是参与狩猎的人们手中的锐利武器,为人们猎取充饥的食物发挥了神奇作用;后来在利益争夺之战中也被派上了用场,显示出远距离射杀敌手的威力,又成为不可调和的生死较量中最厉害的长兵器。

石箭镞的出现,是为摆脱生存困境的先人们的又一伟大发明,是那个时代制造工具所能达到的尖端成果,但是不

幸充当了激烈鏖战中防不胜防的追魂夺命的家伙。石箭镞的存在,证明了远古时代的杀戮依然惨烈和悲壮。

骨匕

手握这把七寸长的骨匕,仿佛就握住了先人有力的大手。从直觉判断,这是先人们又一次绞尽脑汁倾尽心力的杰作。虽然分不清这把锋利的切割器的材质是牛骨猪骨,抑或是虎骨豹骨,但是我知道,发明这把骨匕就使我们的先人在割肉切菜时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

那时候,我们的先人虽然早已走出蛮荒时代,但是他们可资凭依的生活用具却是少之又少。学会打磨石器制作器具,标志着我们先人向着农耕文明跨进了一大步,这也是我们的历史学家给这个时代定名为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根据。可是,上溯的路啊,如此悠长悠长,近乎遥不可及。

利用兽骨,制造骨匕,应当也是这一时期天才的磨砺。此时,我们的先人大约过着农耕、狩猎并重的生活,农忙时耕种,农闲时打猎,仨五成群,挟刀带箭,上山逮野猪,射麋鹿,套野兔,捉猛虎,同打虎同吃肉。猎到野兽,就用骨匕剥皮卸骨,切肉剔骨锋利无比,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工具,自然要比笨拙的石刀好用得多,成为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得力帮手。

这把骨匕,无疑是铜铁尚未被利用的远古时代直接辅助生存的利器。

拥有骨匕,就意味着我们的先人拥有了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金钥匙。

陶杯

一只高脚灰陶杯,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是它仅有的古老的形制足可以证明当年它在宾主推杯换盏中是个不可或缺的尤物。

杯体的厚重,陶胎的古朴,恰恰说明这只陶杯历史非常悠久。我们的先人初期制陶的工艺还十分简单粗糙,即便如此这只便于饮宴的陶杯也不失为先人们劳动创造的得意之作。先人们学会播种五谷,用谷物酿酒,盛酒的陶壶、陶杯也出现了,人们或豪饮或品啜就有了专用的酒具,成为当时人家必备的待客家什。又过若干年以后,直到有了更漂亮更贵重的铜爵铁樽被王侯之家普遍使用,这种制陶工艺被改进后,制作出了各具形态的陶瓷杯,仍然被民间广泛使用。数千年过去了,我们善饮的人类仍然凭借它的媒介作用,实现了交友增谊沟通无限。

这只凝结着先人智慧的灰陶杯,以及由它延续下来制造的金杯银盏是伴随人们诗意生存的重要器具,也是芸芸众生生生不息最具象征意义的见证。饮食器具的不断改进,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史的缩影。一只残缺的陶杯,就是一段活着的历史。

陶片

在这片遗存丰厚的新石器遗址上,遗落着难以计数的灰陶片、彩陶片、红陶片、蛋壳陶等等,走遍闵岗,俯拾皆是。仿佛我们的先人就是要用数不尽的陶片来证明他们的真实存在,开辟生存空间的伟大创造就是他们能够拥有的全部生活。

一枚枚灰陶片,看似粗糙,但是它却是一只完整陶罐或者陶钵、陶碗、陶壶、陶盆、陶缸、陶鼎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囫囵的器皿早已不复存在,而它仅存的残片依然静静地躺在黄土里,等待后来的人们通过解读它传达的消息了解先人们生存的不易和艰涩。

仔细端详一枚彩陶片,我发现其中隐含着先人内心寄予的神秘信息,那黑白对比鲜明的色彩或许是那浑圆的天体的变形,那描画生动的鱼形纹或许是那阴阳初分天象的记忆,那曲折有力的线条或许是那洪水滔天的抽象记录,那简笔勾勒的图画或许是对田园牧歌生活的依恋。一只只彩陶器皿,成为先人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一道道质朴的线条,就是淳朴的先人天才的演绎。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那一枚枚薄如蛋壳的红陶片竟然出自五、六千年前我们的先人之手,他们当时能够达到的制陶工艺水平,真是令我们后人也难以望其项背!

收集散落的残片,作为心灵的一份珍藏。于是,我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追忆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