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菇类真菌对白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菇类真菌对白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探讨菌肥(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在白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菌肥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小菇类真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空白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紫萁小菇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6 835.65 kg/hm2,比空白对照增产262.47 kg/hm2,增幅3.99%。说明小菇类真菌作底肥施用对白及产量有明显增进作用,生产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及;紫萁小菇;石斛小菇;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Q949.32;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74-01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白及属,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咯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白及在医药、化工、食品、园林绿化等领域用途拓宽、用量不断增加,发展人工种植,提高产量成为必然。但目前白及的人工栽培刚刚起步,规模小,栽培技术未成熟,经济效益不高[2]。

郭顺星等[3-5]报道了小菇属真菌对天麻、石斛、白及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Bidartondo等[6]研究发现共生真菌可同时出现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阶段、幼苗期和成年兰时期整个生长时期,也可能只出现在其中的1个或2个时期。张玉武等[7]指出地生类兰科植物对共生真菌依赖程度更高。目前,有关小菇属真菌对白及块茎大田栽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报道还未见,因此项目组开展了小菇属真菌菌叶作底肥,伴播白及块茎栽培试验,对不同小菇属真菌影响下,白及生长发育及产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该试验于2011年1月12日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牛角铺子试验地进行。海拔860 m,土质较肥沃,排水良好,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前作为芥菜。播种材料:一年生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块茎,其大小基本一致。菌叶种类:石斛小菇、紫萁小菇菌叶。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紫萁小菇、石斛小菇菌叶及空白对照(CK)。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菌叶以底肥的形式随机播种,每处理播种白及块茎各20个,3次重复。每小区播4包菌叶,小区面积2.55 m2(含厢沟)。其他各项田间生产管理措施统一进行。

1.3 菌叶制作

收集壳斗科(Fagaceae)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栎属(Quercus)植物枯落树叶,剪成2 cm2大小,喷洒适量水至树叶含水量达65%,装入聚丙烯菌袋,共24包,于0.12~0.15 MPa高压灭菌1.5 h;制作PDA培养基,将培养基分装入250 mL组培专用瓶,每瓶装量20 mL,同上高压灭菌0.5 h;待消毒后的PDA培养基冷却后,将以上灭菌后的树叶转入瓶中,分别接种提纯的真菌,菌种块置于PDA培养基上;25 ℃恒温培养,待菌丝长满树叶后,备用。

1.4 测定指标及统计分析

测量白及出苗率、繁殖系数、经济产量等。采用DPS7.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菇类真菌作底肥对白及出苗率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一年生块茎繁殖材料在不同小菇类真菌菌叶作底肥的处理中出苗率均为100%,且出苗时间无明显差别,只是在幼苗长势上,比CK壮些,叶色稍浓绿些;2种小菇类真菌处理间无明显差别。小菇类真菌菌叶作底肥对白及出苗率无明显影响。

2.2 小菇类真菌作底肥对白及繁殖系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间繁殖系数差异不显著,紫萁小菇处理最高,达到12.50,与CK差异不显著。

从产量来看,紫萁小菇菌叶作底肥的处理经济产量最高,达到6 835.65 kg/hm2,比CK增产262.47 kg/hm2,增幅3.99%,但与石斛小菇处理产量无明显差异,但2个小菇菌叶处理都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小菇类真菌作底肥对白及产量有明显增进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作底肥对白及出苗率和繁殖系数的影响效果都不明显,繁殖系数比空白对照稍高,白及整体植株生长势要比对照强些,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处理的经济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这与郑维强等[8]研究报道的白及生长势的强弱与产量成正相关相吻合。

小菇类真菌对白及产量有明显增进作用。笔者前期研究得出石斛小菇、紫萁小菇能显著促进白及成熟种子的萌发,而且均能促使白及苗、叶、根的分化和生长。郭顺星等[5]研究发现白及种子伴紫萁小菇等4种真菌播种,真菌对原球茎的子叶分化、生长及假根生成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小菇类真菌对白及从种子成苗,到块茎生长成熟收获都有一定影响。白及地下有根和块茎2种结构,均与白及的生长发育有关。戍国标等[9]研究云南野生白及指出白及的根始终与真菌形成共生的菌根,但块茎中未发现任何真菌感染。小菇类真菌对白及产量的影响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5.

[2] 徐锦堂,郭顺星,范黎,等.天麻种子与小菇属真菌共生萌发的研究[J].菌物系统,2001(1):137-141.

[3] 郭顺星,徐锦堂.真菌在罗河石斛和铁皮石斛种子萌发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1,13(1):46-49.

[4] 郭顺星,徐锦堂.促进石斛等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的真菌分离与培养[J].中草药,1990(6):54-57.

[5] 郭顺星,徐锦堂.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紫萁小菇等4种真菌的关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2,14(1):52-54.

[6] BIDARTONDO MI,READ DJ.Fungal specificity bottlenecks duringorchid germination and development[J].Molecular Ecology,2008,17(16):3707-3716.

[7] 张玉武,喻理飞.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原生兰科植物生态特征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4):83-86.

[8] 郑维强,罗光辉,周树勇.不同白及种比较试验总结[J].医学信息,2010(3):148-149.

[9] 戍国标,王祖涛,杨柳,等.适应于营养积累和防止真菌侵染的白芨块茎结构[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8):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