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当前中职生德育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当前中职生德育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职生在校期间,是其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因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别。正确分析中职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德育工作,帮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育;教学;关爱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大多为中考落榜生,学习兴趣一般比较淡薄;有些孩子来自偏远农村,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缺少父母的关爱,大部分中职生还未成年,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需要老师加以正确引导。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中职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较薄弱。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院校生源基础差,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加之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重理轻文”思想,使学生对人文学科不够重视。

(2)心理素质较差。尽管中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使中职教育成为很多家长的无奈选择。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环境不够理想、待遇水平不高,中职生对前途感到渺茫,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情绪不稳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

(3)集体观念较淡薄。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对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责任感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逃避甚至对抗集体;一些学生纪律散漫,不愿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批评教育,即使给予纪律处分,也难以解决其思想问题。

面对这些中职生,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尤其做为一名德育老师,更要主动了解他们,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为这些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呵护,可塑性比较强,让表扬成为成功之母吧。

二、中职生需要爱的呵护

针对中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中职院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采取机智、风趣幽默等方法,循循善诱的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的情趣。

柏拉图曾将爱视为一切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甚至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普遍的本性。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的教师无疑会把学生视为活泼而丰富的创造者。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么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后,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其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地付出,是一种想到自己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愉悦或关注。

三、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1)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师生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和谐的、融洽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认为该老师对学生热情,并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欢其教的那门学科,从而产生兴趣,养成积极学习的态度。俗话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应尊重别人。教师应该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课堂上,教师亲切的目光要关注每一名学生,要尽量使每一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努力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声音,使学生愿意与你相处,愿意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大教育家孔子在学校教育中明确地形成了师生相互欣赏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后代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提供了范例,树立了榜样。融洽的教学关系,也会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热情,从而促进理解力、记忆力地提高。

(2)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与中职生接触最多是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感染,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同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通过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作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要鼓励班委会学生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多与其他学生沟通,探讨生活学习和人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与班委会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班委会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学习交流,加深对其他学生的了解,实时掌握其他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帮助解决,避免养成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加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程子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只有启发智慧,才能够提升觉悟,从而使德行的培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说明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体悟到道德的重要意义,并接受圣贤的教导。弘扬中华文明,首先就要认真地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美德,进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做为一名德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立志毕业后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2] 美 叶维龙·凯博士著《金钱哲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4]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