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提问,引领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提问,引领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精心设计提问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深入研究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对于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呢?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智慧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27-2一、“趣问”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趣问,要求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产生出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创设趣味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

以猜激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学生的大脑营造一个积极思维的氛围。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会迅速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推理和想象。猜完以后,他们好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又会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证实,从而激发他们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画一画、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再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猜想结果悄悄地告诉同桌同学,再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积极地行动起来,有的通过量,有的通过对折,有的通过比划,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把问题情境化活动化,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热情,闪烁出智慧的思维火花。

二、“精问”

“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即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精确的“问点”一般应设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以及规律的探究处。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应该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优化——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设计的所有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如教学“圆的面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把圆分割成16、32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学生不能理解教学意图时,教师适时抓住认知的关键提出:“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和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你能求圆的面积吗?”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有了明确的指向,使他们根据问题逐步逼近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很快找出:长方形的长为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即半径。圆的面积公式水到渠成。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直奔主题,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也有实效。

同时,教师提问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努力达到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会显得更有信心,叙述会更完整,思维过程更缜密。一部分学生还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提出异议,进行争辩、挑战并加以改进,学生思维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学生回答的问题才有价值,才能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

三、“巧问”

“浅”是提问设计的大忌。所谓“浅”,就是浮在表面,问而无疑。课堂上,乍看学生对答如流,似乎“互动”得轰轰烈烈,但离课堂教学的“有效”相距甚远。当然,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望而却步,即使是学生想与教师“互动”,但因为太难,生成难以形成,提问的有效性也会降低。因此,在提问设计上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使问题“跳一跳、够得着”,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至于出现因提问简单使学生失去兴趣或因提问过难使学生失去信心的现象。

上课前,我们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思考:1.学生是否具备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2.学生是否已经或部分掌握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3.哪些内容他们已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讲解?这些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备课时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出科学、合理、巧妙的提问。

比较两位老师的问题设计,不难发现,第一位老师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学生能够不假思索随口答出,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位老师的问题设计不但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内角和总是180”这一结论。可见,只有“巧”设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各种新的认识,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活问”

1.直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2.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例如: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比较它与商不变性质的异同,教师设问:为什么分数基本性质不也说成“分子分母都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而是“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教师必须对原有的概念进行修正、扩充、完善。

3.正问。从问题的正面设问。

4.反问。从问题的反面设问。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比较5/6与3/4的大小。很多学生大胆地提出假设,由于受刚学完的同分子和同分母大小比较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猜想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设问:“这种方法行吗?能不能把它转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这一提问使学生萌发起好奇的求知欲望,引领他们开始新知识的探索。

5.追问。针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除了形式要活泼多样,提问时还要重视学生灵活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果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感到突然,说明问题难度太大或表述不清楚,教师就要恰当地给一些提示,或灵活补充一些辅的问题进行过渡。如果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不以为然,或者不经过认真思考就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说明问题过于容易,也要迅速进行调整,增添难度大一些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则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进而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以有效地化解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