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北京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北京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处理不好,不仅会打击市场信心,影响短期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会加大财政金融风险,恶化经济结构,减缓经济自主增长动力

世界经济格局持续调整,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北京市经济也进入潜在增长下行和增长动力转换叠加期。

在这个时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处理不好,不仅会打击市场信心,影响短期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会加大财政金融风险,恶化经济结构,减缓经济自主增长动力。随着本市主动调控和主动转型继续,为了进一步稳增长、防风险,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关注。

结构性下行风险

依然较大

目前,北京市经济正处于衰退期向复苏期过渡的阶段,经济增长虽然处于合理区间,但结构性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求动力不足,民间投资不活跃,投资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消费占比较高,消费增长乏力。

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主导驱动,民间投资占比仅三成多一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内资贡献率近两年连续下滑,民间投资仍不活跃,投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限车、限房背景下,消费增长较为乏力,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7%,是1982年以来最低水平。最终消费结构中,自2007年以来,政府消费占比均在40%以上,高于2000-2005年34.4%的平均水平。

产业增长动能不足,新产业培育潜力有待挖掘。随着国内经济去产能化,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12年3月以来持续通缩,工业产销率一直为负,显示北京市工业整体需求依然低迷,加上后续大项目较少,增速将面临进一步下滑风险;服务业目前处于调整转型期,主要行业增速面临放缓,生产业高端不强,消费业和公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去垄断进程的推进,总部经济优势将不断减弱,金融、信息服务等占比较大的生产业增长将面临下行风险。与此同时,虽然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但由于新型人文服务业发展缓慢,导致多元化供给相对不足,不能转化为新的增长点。

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近两年,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速总体有所放缓。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有所下滑,作为重要税基的工业、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等均有所回落,与此相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增幅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另一方面,营改增、审批权取消、减免小微企业税收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带来相关税收收入减少。据统计,北京市超过26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3年全市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减税182.93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北京市“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财政刚性支出不减,占比已达80%以上。近两年,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等关系民生方面的支出,均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环境、交通等重要领域甚至年均增速30%以上。未来,随着转方式、调结构推进,除了民生保障领域,新兴产业和企业培育方面的支出也将增加,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不减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攀升

北京市以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租金价格等为代表的要素成本大幅攀升,导致企业发展的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不断增加,随着水、电、气等资源品价格改革推进,尤其是2014年非居民供热、用气、垃圾处理等价格上调,将明显提升企业运营成本。

而空间承载不足和运行效率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空间,从而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亦庄等部分产业园区土地资源有限,CBD等高端功能区优质写字楼供应不足,多数产业园区尤其是六大高端功能区,对发展初期“预留用地”和集约化发展认识不充分,随着园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后期腾笼换鸟、腾笼引凤存在一定难度。

债务风险与基础设施

投资两难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等带来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累积,还债期限逐渐逼近,北京市债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断累积。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处于大规模建设期,资金需求压力也有所增加,债务风险累积将加大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难度。

据北京市审计局2014年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北京市政府性债务余额6506.07亿元。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整体债务规模虽然处于可控状态,但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幅下滑,土地管理政策的不断趋紧以及房地产调控背景下,作为主要偿还资金来源的土地出让金对于财政收入的贡献正在下降。自2012年起北京市已进入债务偿还高峰期,2014年政府需偿还债务余额的29.83%。

受国家陆续出台的规范地方融资政策和当前以平稳为主的宏观政策导向影响,融资平台相对收紧,特别是区县融资平台资金落实较为困难,资金面偏紧的状态将在一段时期内影响本市投资运行,尤其是对以融资平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最大。

由于市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的大都是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量大、效益产出慢,导致企业资金运行捉襟见肘,极易陷入“借新债还老债”的困境,这也是近年“金融热、实体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目前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期,主要投融资平台3-5年内的融资压力均十分巨大。

占据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地位的市属企业由于融资存量规模大,普遍面临经营亏损、现金流短缺、投资后劲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的局面。一直作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来源的市政府投资,近三年实际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幅仅为9%,远低于市政府投资33%的增幅。

收入增长放缓

制约内需潜力释放

2013年全年,无论是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连续三年低于20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收入增速的放缓,尤其是占比较大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放缓,将制约内需潜力释放。

根据持久收入理论,工资收入增速连续放缓以及收入预期没有改善,消费将变得更为谨慎。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速的放缓将影响我市城乡居民当前储蓄和消费的比例,进而影响消费支出。虽然收入分配改革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推进,但实质性的措施政策迟迟未能推出,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没有明显改善;随着经济增长减速,未来几年居民收入增速或将延续放缓态势,这将制约内需潜力的挖掘。

公共产品和服务

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北京市人均GDP迈过一万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已由主要追求温饱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发展享受型需求转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在不断升级过程中,由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乃至高端耐用品的升级,由私人产品和服务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升级,由商品性消费到商品性与服务性消费并重升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巨大需求与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以及效率较低是制约消费需求与供给结构协调匹配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事业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以公共教育和科技为例,近两年北京市公共教育和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占比为15%和17%左右,不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北京都处于较低水平。

公共产品总量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支出不足,投资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没有形成一个市场化、民营积极参与的融资框架和机制。供给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医疗、教育等资源的不均衡;供给效率低,基础设施是典型例子,随着首都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供水紧张等日益突出,由于产业化程度低、运营效率较差等原因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滞后于城市发展。

CPI与PPI持续背离

自2012年4月北京市CPI与PPI出现涨跌背离以来,这一现象愈演愈烈,CPI温和上涨,而PPI连续23个月持续通缩。与此同时,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北京市住宅价格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21个月环比上涨,住宅价格指数也不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无论是新建商品房还是二手住宅,北京涨幅均在领涨的城市行列。

这种CPI、住房价格与PPI涨跌背离现象的持续,反映出北京市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困境依然存在。实体经济需求疲弱,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凸显;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压。

CPI、房价向上,PPI向下充分说明北京市经济中存在冷热不均的结构性问题,而价格背离的持续,也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自主增长动力,就必须要理顺价格传导机制,形成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