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青春我的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青春我的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说人生是场旅行,那么大学必定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站。毕竟,大学所承载过的一切,太多与青春有关。四年的时间不能说短,且把鲁东大学看做是我人生旅途中曾经长期停靠过的一座城堡,这小小城堡中,有着我最美丽的人生回忆。

记得大一刚刚开学,学校就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陈列室,我所在的文学院也组织大家参观了“鲁大作家群”展室。刚开始时,因为性格内向,我对这样的集体活动有些回避,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学校组织这样的参观活动实在是明智之举。要在一个地方生活,必然要先了解她的文化,自1930年至今,鲁东大学(以下简称“鲁大”)经过了80多年的风吹雨打,其中诸多无奈、心酸的变迁,是初入象牙塔的我们闻所未闻的,单是鲁大这一份锲而不舍的继承精深,就值得我们细细去体味。

80年薪火相续,她从最初的乡村学堂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高等学府。文学院作为与之共进退的传统学科,更孕育了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其中既有以宋萧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群体,也有以张炜为代表的前辈校友,更涌现了以戴日强为代表的文坛新锐。在一辈辈鲁大人的努力之下,“鲁大作家群”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有学者评价说,“鲁大作家群”这种独特的人文现象和文化成就,在国内高校中是相当少见的。

上大学之前,我对这些前辈们知之甚少,上大学后,在现当代文学的课堂上,经常听老师们提起一位校友――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先生,又在老师的介绍下读了一些他的书,才对他有了些书本层面上的了解。直到后来面对面地与他接触,才真正了解了张炜老师的人格魅力。

彼时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张炜老师在我们学校举行个人作品研讨会,许多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学者都出席了。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作为主角的张炜老师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他还是很细心地留出一晚上时间举办了与学生的交流会。学院原定只让30名同学前去参加交流会的,不料风声一出,当天晚上那间并不宽敞的会议室被闻讯而来的学生们挤了个水泄不通。张炜老师并不跟我们打官腔,而是以兄长的身份和口吻跟我们聊天,跟我们分享他的生活见闻与心得。提到国人平均阅读量太小时,他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要我们多读好书,多读经典。而对于我们提出的或幼稚或宽泛的问题,他也尽其所能为我们一一作答。虽然交流会只有短短两小时,大家都意犹未尽,但过后反思,却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他把一个当代文人身上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传达给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文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埋头写字,更重要的是抬头看看这个社会。

其实在“鲁大作家群”的一众前辈里,除了张炜老师外,每年校庆期间也有许多其他前辈回校与我们交流、分享写作经验。都说文人孤傲,而我所见过的这些颇有文学成就的前辈们,却都意料之外的亲切随和。他们的关怀让我们知道,“鲁大作家群”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木铎金声,薪火相续。正是在一辈辈鲁大人的努力之下,鲁大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才得以流传下来,荫泽后人。

在鲁大文学院,跟学生们关系最亲密的,当属李士彪老师了,私下里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彪哥”。彪哥并不是我的专业课老师,但我经常跑到彪哥班上去蹭课,他的课堂通常都坐得满满的,其中60%都是像我一样慕名而去的外班学生。彪哥跟学生关系很好,元旦晚会上,还上台跟学生们一起表演小品。不管本班外班,彪哥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他不但就他教的中国文学史为我们整理出了一套系统的复习方法,还专门申请了一个“考研邮箱”,把他能找到的各个学科的考研资料都整理出来供同学们下载使用。他向我们承诺,有问题随时都可以问他,他的手机24小时为我们开机。为此大家都很感动,后来有个调皮的男生真的半夜发短信去试探他是不是没有关机,结果立即收到了回复。

最有个性的当属我的现代文学史老师刘永春,他教我们的时候,刚从美国游学回来。上课时他采用的是一种很自由的教学方式,从不强求我们记笔记,在课堂上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憎,直接表达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感情。虽然教的是现代文学,但一提到某一部令他激动的外国文学作品时,长串的英文评论便从他口中滔滔不绝倾泻而出。刘永春老师很博学,人也相当谦和,大一的时候我曾经因为文学社的杂志向他约稿,结果他很快便写好两篇文章发给了我,还谦虚地请我们修改。这份支持学生杂志的态度,令我们满心感动。

大学里遇到的好老师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时时刻刻传达给我们许多书本上不会教的东西。

说起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必不可少要提到社团,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举办热热闹闹的纳新大会,我们称其为“百团大战”。

我心怀对文学的喜爱,着重关注文学性的社团。当我看到学生们自己办的那本刊物《贝壳》时,就认准了一定要加入他们,一起做学生自己的杂志。也是到后来才知道,贝壳文学社原是张炜老师1978年在校的时候创办的,跟随文学院一起经历了数次的体制改革和易名变迁,最终被一批批热爱文学的同学继承下来,将《贝壳》从未间断地办到现在。

有人说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在这个社团里,我结识了很多喜好文学的人,他们中不乏文笔优秀者,其中一些很早就获得过新概念等一些大型作文比赛的奖项,他们正是“鲁大作家群”的下一代继承人。和一群热忱的文学爱好者一起办杂志,我们经常为了一个选题而熬夜到凌晨,也会因为彼此理念的不同而争论到面红耳赤。但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做好大学生自己的杂志。还记得我们曾相约,毕业之后要联手创业,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原创刊物。

可真正毕业之后,我们中有些人做了中学教师,有的选择考研深造,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真正以文字为生的人寥寥无几。但无论如何,我们曾经以文学的名义,在鲁大这座小小的城中,度过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青春时光。

学校档案

鲁东大学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19个学院,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65个二级学科),另有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被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评价为“人杰校灵”。

王牌专业:汉语言文学、日语、英语

招办电话:0535-667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