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东明书法蠡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东明书法蠡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书法作为一种纯粹寄兴达情的艺术形式已愈来愈为时人所重,从书家个性释怀到趋向大众审美愉悦,书法的审美愉悦功能日益凸现出来。就书家而言,应对此趋向有清醒的认识,使自己作品的个性释怀能纳入到大众审美范畴,使自己的作品不再仅仅是一种书斋雅玩或少数人的雅事,雅俗共赏才是真正的合乎时代气息。其中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自不待言。

江苏书家张东明,十数年来临池不辍,坚持走碑帖结合的路子,他根据自己的个好和审美选择,以“二王”流派书风为基调,从米芾入手,下法明清,上追魏晋,将碑的朴拙豪放与帖的精微严谨巧妙地融为一体。他认定一家,取精用宏,在不断深化自己作品传统精神的同时,注入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作品透着典雅的书卷气息,用笔灵动,线质朴厚,不急不躁而风规自远。清新雅正的书风,既合乎传统书学的精神又暗合了时代的审美特质,为大众审美心理所青睐,使他在日益喧闹的当代书坛渐而浮出水面,脱颖而出。

张东明的书法创作中,最合乎他性情的是行草书。东明不是那种写字式的书法匠人,他是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敏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家。他在为艺道路上走的是先精后博,先吃透一家再进而博取百家的路子。实际上吃透一家不容易,在东明这里,“吃透一家”绝不仅是吃透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选择了合乎己性,借以释放个性情怀的以“二王”为代表的经典帖学作品。从米字结体入手,追寻“二王”遗韵和明清文人气息,其中又挟以碑派浑厚豪放的意趣和手法。无论是手札式的小行草作品,还是八尺长条、对联作品,用笔都非常灵动自在,透出了一种无意于佳而佳的精神意趣。他在用笔使转上的把握能力和技巧相当娴熟,对结体笔画间的调整和细微处理常在不经意间而自然到位。东明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怀去追寻传统书法的雅气、静气、清气和金石气。长期浸淫于“二王”一脉的作品,使他对其中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很透彻,在碑帖相间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不难看出,东明在行草书法创作和实践中,接受了传统文人对书法艺术风格化的自觉性追求和渐次深化雅化的意识。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矫情做作的成分,更没有时下那种“假传统”和“伪现代”的影子。以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写字讲究的是心平气和”。当然,他同样也追求变化,讲究形式感,追寻作品中的动感和情态意趣。近几年来,他在行草书作品中又更多地注入了碑的浑厚气息,使灵动的帖学线条更加凝练,灵动而厚重的点线使作品血肉丰满。这种自觉的调整变化,丰富了他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含量。可贵的是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他的行草书中,而且在他的小楷尤其是隶书作品中更为明显。他的小楷以钟王为铺垫,近来又关注碑版墓志,韵致迭出的华丽中又透出稚拙古朴的气息。他虽很少作隶书,但偶作之竟也是那种古典书法“气厚神和”的格调,体貌古意盎然,加之掺入其中的新文人书法笔法意趣,细细品来,如佳茗留甘,淡逸清旷,韵味悠长。

接触过他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东明于人于书都很真诚。他不事张扬,质朴内敛的品性铸就了他作品中的清新雅量和高标格调。作为一个本色书法家,更多的应靠自己的实践创作和作品来说话,而不是其他,张东明的成功便是一个明证。当然,东明的书法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得益于他所处地域书风的影响,徐州又称彭城,地处要冲,位列九州,是南北交会的地方,北方的雄强、南方的秀韵于此相冲相合,故此地书风以“清雄”为主脉,生生不息,东明处此宝地,更是如鱼入海、如炭入炉,假以时日,必成精金。

当然,东明对自己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掘传统精华,如何更加贴切地把传统精神与时代风貌结合,如何在“清雄”的基础气氛中凸显自家品格等方面,始终是他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他今后进一步丰满羽翼的必备功课。

朋友们都有信心,相信东明会取得更大成功,有更多更好的新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