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贫者\弱者可以借考试出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贫者\弱者可以借考试出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富者、强者因为顾忌自己有一天可能转成贫者、弱者,而不敢过分欺负贫者、弱者。

北宋新旧党争,其中一项争执牵涉到科举取士的原则。新派王安石进行改革,废去“明经”,将其员额并人“进士”科,而且考试一律以经义为主,王安石还为此写了“三经新义”,作为科考标准。这项改革受到很大的反对,最重要的理由是这样会造成科举取士在地域上的分配更不均。

原来,北宋以来文化中心转移到东南,西北相对程度低落,欧阳修就已经说,“科场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明经。东南州军进士取解,两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

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西北读书的人少,考试多半选比较容易的,以背诵为主的“明经”来考,东南各州程度高,竞争激烈,大家选择拼出身较好的“进士”来考。

废“明经”,势必让“西北士人”减少考中的机会。旧派司马光反驳王安石说:“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他的意思是考试应该考虑各地区人口多寡,各路都要有一定的名额,不能被特定地区垄断,更不能让有些地区“全无一人及第”。司马光在元祜年间主政,尽废“新法”,确立了各路名额保障的取士制度,这项原则直延续到明清两朝,或分南、北、中,或分省录取,都以平衡各地人才为主要考量。

科举纵有千百不是,仍然无可否定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那就是提供了灵活的社会阶级流动管道,贫家子弟可以借科考上升,配合地域平衡措施,那就连偏远、发展落后区的人家,也还是能够有相当机会进入政府服务,改善家户地位。也因为通过科举进入政府的人才,有贫有富,有东南有西北,使得政府施政不至于太过偏颇,有其一定的公正基准。

打造一个完全公平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神话梦想,我们必须接受社会有贫有富、有强有弱的事实,不过同时我们应该致力于保证社会上有让贫者可以致富、弱者可以转强的管道,如此一来在贫者、弱者心中保留奋斗的希望,在富者、强者心中深植警惕;二来让富者、强者因为顾忌自己有一天可能转成贫者、弱者,而不敢太过分欺负贫者、弱者。

考试,一向是中国传统里最重要的“翻身”管道,只要社会上大家仍然普遍重视考试,考试就有机会提供上下流动管道。最怕的是有些什么显性或隐性的做法,破坏了考试的作用。显性的,例如说作弊更动考试结果,隐性的,例如说考试项目过度依赖昂贵的特定训练过程,以至于使得农村、贫穷人家失去了竞争力。

不公平的考试,比不考更糟;还有,老是只有富人子弟、权力子弟才出头的考试,对社会产生的负面破坏,远胜于正面建设。让我们致力于保留穷者、弱者可以借考试出头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