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研究性学习进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分为过程渗透形态和课题课程形态。本文通过对过程渗透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阐述了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 自主探究 实验 反思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此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种形态,即过程渗透形态和课题课程形态。过程渗透形态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探求问题是其突出的特点。当然,并不是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这种学习方式,许多教学内容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是必要的,也是高效的。课题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起点,从教材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上述两种形态的差异再依据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特点,我个人认为开展过程渗透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更适合本校学生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同时也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改要求教师通过课程、教材及课堂教学活动的重新构建,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着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和合作的氛围,真正体现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每个小小成功的快乐和自信,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

学习每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学习它的学科思想,通过学习,进行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习成为能力培养的一种形式,去影响学生的一生。研究性学习通常要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得出结论――应用拓展的几个过程。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更多的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而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平时注重阅读,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大量素材做准备。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形式过程便是参与研究的过程。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一定要精心准备,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要适合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带给学生一点成功和喜悦的问题情境。

2.强化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强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实验来完成。

(1)演示实验研究化

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其验证性成分多于探索性,使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惊奇。在实验教学中尽力创设实验,或改变实验程序,或自己演示,或师生配合完成,或学生独立实验,尽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创设更多更好的探究性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究性和研究性。

(2)学生实验常规化

学生实验不仅能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为使学生实验经常化,尽可能地多设计简便,安全及合作式的实验,让学生更多地走进实验室,体检探究实践过程中自信心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例如:SO2 性质探究实验,将它设计成一组由8个学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方式和同伴合作的意识。

(3)课外活动的开放化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有人提出“厨房”中的化学,可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教材中也安排许多的家庭小实验。诸如:暖水瓶,热水壶中水垢的清除,证明食用盐中含碘,证明香蕉中含淀粉等等,尽量让学生回家动手做,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简单的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望。有的实验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在安全范围内去自行探索,自行设计,动手完成。不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研究和学习。

3.充分发挥“讨论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讨论”主要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讨论题”作为创设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例如,在讲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鉴别NaCl、Na2SO4、NaNO3和Na2CO3等四种无色溶液,并开展评价,优选出最佳方案。另外,新教材中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介绍一些知识性常识,也可以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或课题,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了解。可见,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材背后的知识,研究教材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研究性学习必定能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无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过程引发的思考

三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在获得不少经验的同时,也发出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1:问题创设的情境还有待于教师不断挖掘、收集和开发。问题情境是思维的本质,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这是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课堂的关键所在。

反思2:教师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同时更要通过各种方式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现有的能力水平。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技能、思维和能力等差异,学生在进入研究探索过程中必将产生认知过程的分化。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并认可这种分化,才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才能尽可能地使不同学生的研究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反思3:指导学生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不指向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不是直接为升学考试服务,研究的结果不确定、或无结果、或失败的结果。研究性学习更强调的是过程的体验,是一种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形成良好品质和各种能力的新理念。

反思4:课堂教学评价。

反思5:怎样做到“在研究中学习”,反映学习过程的特点?这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尽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引发出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上述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点滴策略。我相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必将引入更多更好的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必将做出相应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