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高专光电制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高专光电制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当前光电制造人才需求及光电人才结构分析,引出对高职高专软件人才培养的定位——光电蓝领,并就相关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光电制造;光电蓝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28-04

通过走访一些光电加工制造企业的各个岗位,发现从业人员中光电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寥寥无几。这些公司和企业的技术力量还远远不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光电技术专业人才出现供求不协调现象。企业越大、级别越高,对光电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就越大。未来5年,相关岗位需求量为5000人/年。

二、就业面向及职业岗位要求

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并且同中光学集团公司、平原光电集团等企业分析主要岗位群,确定其工作范围,依据企业调研结果和职业领域分析,落实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最终确定职业岗位要求,如表2。

三、光电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军工职教集团,立足与南阳光电产业已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参照国内外优秀光电企业的职业或技术标准,完善12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总体要求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3”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构建“校企共建”的合作育人模式,通过“1个平台”,完成“2个融合”,实现“3合作、3对接、3引入、3进入”来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1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图如图1。

学院与利达光电、平原光电、深圳天瞳光电等多家光电企业合作,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的育人作用,结合光电制造技术专业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与员工身份互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图2。根据光电制造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实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单项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训三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四、校企合作构建“1434”课程体系

1.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走访武汉、深圳、福州、常州、焦作、洛阳、南阳等地光电企业,开展光电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近3年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光电技术方向)的毕业生调查分析,归纳光电制造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岗位:光学加工操作、光学镀膜、产品质量检验、加工工艺编制、光学仪器装配与调校、光电产品销售与生产管理等,依照毕业生岗位分布情以及学生发展需求,把光学加工操作、光学镀膜、质量检验及光学仪器装配与调校岗位确定为关键岗位,明确光学零件加工、光学镀膜、光学测量、装配与调校等能力为光电制造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

2.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出发点,立足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和南阳光电产业基地,面向全国光电制造领域,培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掌握光电制造技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光学加工机床操作、光学产品质检、光学产品镀膜等技能,能够胜任光学元件的生产、质量检测、光学机床的故障维护、光学加工车间的生产管理、光电产品的装校、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引入行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构建“1434”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分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归纳行动领域,并将其转换学习领域,基本思路如图3。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国家光学加工行业标准《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GB/T 10987-1989)、《光学零件镀膜、分类、符号及标注》(GB/T 6179-929)、军用标准《光学膜层通用规范》(GJB2485-95)等技术规范和标准融入课程建设;将课程和标准相结合,使教学、实验、实训和行业标准相融合,贯穿于各个专业核心课程。

光电制造技术专业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了1个目标、4个课程平台、3个教学体系、4个证书的课程体系,即“1434”课程体系,如图4。“1个目标”即以光电制造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4个课程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课及拓展课等四大课程平台;“3个教学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教育体系;“4个证书”即英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所培养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基本实现了培养软件蓝领人才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梅鲁海,基于工学结合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胡雪梅.工学结合模式下光电技术人才培养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程玲云,李旭.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