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体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体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经SG-ERP1.0(SG186工程)和SG-ERP2.0建设,实现了信息通信从无到有、从线下到线上、从分散到集中的演变。截至2017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已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至县级公司的全覆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已基本实现县公司全覆盖。2017年6月1日,国家《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信息安全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农电企业信息通信人才相对匮乏,信息通信技能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农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农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坚强智能电网是“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能源互联网更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办公等)为基础,实现人、物、能源之间的全程互联和广泛互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信息通信已深度渗透至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从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层面看,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覆盖率达到100%,公司月平均处理信息系统工单近900万个,平均日增数据记录达28万余条。220kV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保持100%,110(66)kV及35kV变电站光纤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层(直管县供电企业、供电所、营业厅)通信覆盖率提升到100%。从县公司层面看,营销MIS、生产PMS、班组一体化等系统已基本覆盖至县级供电企业,企业信息化生产、管理和办公水平持续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覆盖至县公司,县公司可以远程参加上级单位的各类重要相关会议,极大地缩短了国网—省—市—县各级单位的管理链条,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会议成本。

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差距分析

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信息通信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强基石。但与省级或地市级公司相比,农电企业对信息通信重视程度普遍不足。部分单位对信息通信的理解甚至仅停留在“修电脑”“装电话”的层面。农电企业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内外网混用、信息通信机房随意进入或操作、内网防护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造成较大风险。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农电企业因为受到通信网络规模小、信息系统运维经验匮乏等客观条件限制,缺乏精通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专职从事信息通信专业的人员。信息通信人员一般采用兼职方式,对县公司常用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内网等系统多停留在“用”的层面,发生故障后排查处置能力较弱。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快,但县公司人员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难以跟上信息通信发展步伐。企业信息化培训不足一是企业信息化培训时间不足。县供电企业各类培训中,关于信息通信内容的培训时间占比普遍小于10%。二是企业信息安全培训欠缺,信息安全已成为国网公司与生产安全并行的重要安全指标,但农电企业的各类培训中,涉及信息安全内容的培训较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培训人员帮助效果不佳。三是企业信息化培训手段单一,信息通信相关培训仅是通过PPT讲解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跟踪较少,难以形成有效的PDCA闭环提升。

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体系

总体目标与思路以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和信息通信发展规划为指导,充分考虑农电企业信息化特点,通过兼职+专职,业余+专业,普及型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农电企业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理念先进,人才梯队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有力支撑公司“四化”工作,助力坚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实现“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提供人才保障。创新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机制根据农电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员工的行为和实际工作中的客观能力素质需求为基本依据,并选定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数据信息筛选论证,提炼出绩优者能力特征,对能力素质分级整理,明确信息通信专业各级别、各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行为,坚持对岗原则,建立与农电企业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通信人才队伍胜任力模型。通过信息通信人才队伍胜任力模型为员工提供努力的方向及自我认知的工具;激励员工结合岗位需求,针对自己的差距,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与成长,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明确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人才培训与开发、选拔任用、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战略与规划制订等方面提供依据,使各类人才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保障信息通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农电企业级别的“三横一纵两交叉”的交流机制。一是定期开展同一地市公司内部不同农电企业之间、同一省内部不同农电企业之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电企业之间的横向交流。二是定期开展农电企业至地市公司、省公司、国网公司之间的纵向交流。三是加强农电企业信息通信专业人员与营销、运检、调控、财务、物资等业务部门之间的交叉交流;加强农电企业信息通信运维人员与研发单位的交叉交流,使研发单位了解一线人员信息化需求,使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更加实用、好用。建成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信息通信培训方式。研究建立信息通信“标准化+个性化”的“两化”培训体系。基于胜任力模型,开发并完善各类人员的能力培训标准,统一组织完善信息通信培训教材,编制农电企业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件,进一步优化信息通信培训标准体系。同时根据信息通信不同细分专业的技术技能特点,在培训中开展故障模拟与排查等专项研究,分享工作经验,积极考取社会和企业的认证,实现个性化培养。优化信息通信培训资源。在农电企业立足信息通信基层班组,利用现有场地和现有设备,大力推进班组实训建设。加大培训师下“班组”力度,将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三个层面的信息通信培训师资引入农电企业,实现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层层传递,切实提升公司信息通信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技术平台建设。农电企业进行集中培训耗时耗力,因此不断深化应用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信息通信系统仿真培训平台,持续推广应用公司远程培训网络系统,统一规划并不断丰富公司网络大学信通学院培训课件,大力开展远程培训,促进培训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按照ISO10015国际人力资源培训标准,规范信息通信培训项目流程管理,实现需求分析、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主要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胜任力模型,重点改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形成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日益增加,农电企业信息化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但农电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人才短缺、培训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信息化人才建设、交流和培训的机制,为今后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提供了思路。

作者:魏雪 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