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现代城市设计中的生态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现代城市设计中的生态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世纪初,美国曾炸毁数幢“灰色公寓楼”。这一事件建筑评论家称为“现代主义建筑死亡的标志”。面对泛滥灾的、毫无生命感觉的“灰色城市”、“灰色建筑”,“有机计”、“绿色设计”则试图另辟蹊径,重新赋予城市以生机。

【关键词】:城市设计 生态 可持续

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过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发生着巨大转变。面对如此大规模、高速化的城市变革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更加理性和清晰地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其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迫切需要进行理性和清晰的总结。

现代的城市设计经过了工业化时期的发展,后工业化的趋势不可转变,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直接导致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原来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过程,都必须在重视城市的经济、空间、功能等要素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发展,使之与城市的经济、社会、空间、功能等的发展维持同步,从而不断支持城市的全面发展。

二、城市设计生态研究的繁荣与困惑

1、“生态”的繁荣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中国城市化的现实背景下,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城市设计学科也在经历了美学形式主义、功能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之后转向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积极引入生态学的知识和原理并相互融合发展,形势蓬勃;在理论探究,学术活动和设计实践方面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对我国期刊网收录的1994到2004关于生态设计研究方面发表文章统计表明,生态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城市设计与生态学的结合越来越受到关注;(二)生态城市设计的学术活动愈加频繁。从1993年海口“滨海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国际论坛之后,许多包括生态设计、生态城市、可持续设计的会议、竞赛活动风起云涌,如“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主题的第3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1998,北京)、厦门“21世纪国际城市绿色环保博览会”(2001)、深圳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2005);(三)生态城市设计实践。随着可持续方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对生态环境的越加关注,城市设计越来越注意生态目标的追求、生态理念的体现、生态原则的遵循、生态活动的设计以及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

2、“生态”的困惑

繁荣的背后产生了困惑,尤其在设计实践领域。许多城市设计的文本、说明书等文件中动辄出现“生态”二字,“生态”俨然成为了解决城市设计学科困境和现实城市空间问题的“名方良药”,在“生态热”现象不断涌现的同时,是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泛生态化”现象:

(一)表述不明,研究平台混乱。

生态热的最直接表现是新名词的表述热,如“生态设计”、“生态规划”、“生态工程”、“生态建筑”、“生态城市”、“生态型城市”、“生态园林”、“生态广场”、“生态家屋”、“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景观”、“生态农业”等等。内容不一、角度不一、目标不一的表述使得概念模糊,难以辨认。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结合生态因素考虑问题就更加复杂,同时涉及设计原则、生态学原理和现实的可能性等诸多复杂因素。如果能够厘清基本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可以避免学术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谬误与浪费。

(二)真伪不分,判断标准模糊。

城市设计实践中常常在其设计文本、说明书、设计报告中发现“生态理念”、“生态原则”的字眼,但是细看其设计方案也不知其出处。生态此时成为神秘的学术产品,然而其此类生态化现象的实质是挂“生态”设计羊头而卖的是一般的设计商品罢了。

对生态的认识的差异表明我国城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和实践缺乏一个相互认同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生态学和生态性原理在城市设计学科中应用的研究仍然不深入,缺乏科学理性的支撑造成了生态学在一与城市设计学科搭接的过程中出现了的混乱的现象。对我国近些年的生态性城市设计实践的整理有助我们对“生态”概念及其进程的阶段、特征、和规律的认识。

三、可持续城市设计——城市生态设计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逐步兴起的城市设计运动,在对20~30年代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规划主流思想——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进行反省和批判的过程中,为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的变革,提供了基础和先导。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和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的考虑内容是城市体型环境。如果说,城市设计对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城市生态设计对于城市人类的长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城市生态设计必须以生态学为出发点,对城市系统中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各种系统、各个层次、各个生物既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予以应有的尊重,构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就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生态学观念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 从“普适设计”到“地域设计”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建筑师就开始审视战后开始流行的“国际式”设计,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来摆脱这种单一的、无地域性的“普适设计”。结合“地域”、“地方”(Place)的设计便是其中的一种思潮,“地方生态”(Bioregionality)常常成为这些设计构思的起点。埃及建筑师哈桑•法斯(Hassan•Fathy)、印度的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Correa)以及马来西亚的建筑师杨经文都对地方气候形成的环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探索了一种结合“地方气候”的设计思路。中国建筑师吴良镛在三亚城市设计研究中,也构想了“山—海—河—城”四位一体的城市建筑模式,来保证其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地方生态设计”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提供了一种蓝本。

2.从“单性设计”到“整体设计”

广义的可持续城市设计强调“整体思维”,提倡以“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来解决城市、建筑问题。美国建筑师西姆•凡•德莱恩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整体设计”( IntegralDesign)来取代现在普遍流行的“单性设计”(LinearDesign)。并认为“整体设计需要把在研究自然体系的生物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人们所处环境的设计当中”。“整体设计”注重能量的可循环、低能耗/高信息、开放系统/封闭循环、材料恢复率高、自调节性强、多用途、多样性/复杂性/稳定性、生态形式美学等等。“整体设计”尝试使城市与自然资源环境达到最佳配置。

整体设计作为一种观念和方法,是一种对复杂的环境问题与城市自身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的整体性为目标,认识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明确建设活动引起对人不利的环境变化,并对具体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从“灰色设计”回归“有机设计”、“绿色设计”

如果绿色代表生命,那么可以说灰色表示无生命。如合理利用资源,为人类创造更为健康、充满阳光的绿色的城和建筑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前文所言,生态设计是一整体设计观,如何节约利用能源、有效利用能源,以满足生的要求是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是对环境危机的实际回应而不是出于对形式和风格等问题的考虑。20世纪初,美国曾炸毁数幢“灰色公寓楼”。这一事件建筑评论家称为“现代主义建筑死亡的标志”。面对泛滥灾的、毫无生命感觉的“灰色城市”、“灰色建筑”,“有机计”、“绿色设计”则试图另辟蹊径,重新赋予城市以生机。义地理解,“绿色设计”是对“灰色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反转是对“技术至上”的矫正;广义地理解,“绿色设计”体现了类对生命的本能渴求,强调了高技术与适宜技术的协调融策略——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人类社会共同的宏伟目标,它强调人类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性城市计是以城市的良性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种发展。建立生态观念、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一项系工程,不可能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存在某种机械性的操作过程。若要将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落实为一种战略方针和执行措施,则必须一方面通过对以往环境问题的反思对我们以往的发展观念有一个重新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完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作用体制,从总体上问题进行把握和处理。

参考文献:

①夏海山,当代城市建筑生态转型,建筑师, 2005[4]。

②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城市规划学刊, 2000[6]。

③昆•斯蒂摩,可持续城市设计:议题、研究和项目,世界建筑, 2004[8]。

④童明,现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走向一种生态观念城市规划学刊, 1997[6]。

⑤张燕来,可持续城市设计生态观念,福建建筑2007年第3期

⑥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