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内部师德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内部师德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实现师德目标,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针对当前高校师德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和高职院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师德评价的机制,设计出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师德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德评价 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行为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构建科学规范的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师德评价体系能为教师未来的发展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促进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师德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对教师的考核基本上都是采用本科高校所沿用的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领导、学生、同行三方面评价进行加权得出考评结果的模式。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强调师德的重要性,从教师年度考核到各类评优、职称评聘、出国选拔等,都对师德表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把职称学历层次、教学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的数量和级别作为硬性指标,而个人的工作态度、育人实绩、师德、师风这些软要求,往往就被忽略了。师德评价只是流于形式,师德评价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尤其在评价体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忽视职业院校特点,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校合并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其办学层次、办学环境和办学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内部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当前高职院校广泛深入的进行教改和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而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的师德评价体系没有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设计,没有将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情感、工程实践经历、项目指导等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作为观察点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

2.师德评价内容不够具体,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由于目前师德评价只是在面上进行,未能细化到具体的点上,评价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所以评价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填表时就敷衍了事,一味唱赞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泄私愤的好机会,把对自己要求严厉的教师评得一无是处。同样,教师们也对此褒贬不一,课多、班级多、学生多的教师在评价时问题最多;而课少、班级少、学生少的教师却往往获得很高的评价。所以,这种评价标准没有从客观上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没有体现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具有科学性,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只有目标设计全面具体,才能合理区分评价对象的师德水平;只有既看动机、结果还看过程才能使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设计科学,才能真正考核教师的师德状况。

3.师德评价不具有发展性,平均主义突出

师德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一方面,师德水平的高低,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有多高无法说清,说他水平低,有多低,也无法说明白,惟其如此,才使教师个人师德的评价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软任务、虚指标,使师德评价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况。另一方面,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评价者对“德”的评价标准、内容缺乏科学与一致的认识,师德评价平均主义化和庸俗主义化相当普遍,教师若无太大问题和教学事故,言行举止不至于太损形象,基本上师德评价等级能评为优秀。评价结果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能促进教师以后的发展与提高。

二、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内部师德评价机制的构建

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的机制能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师德评价取得成效,发挥师德评价应有的作用。其具体评价的路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目的的确定(价值取向)、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对评价结果的反馈。

1.师德评价的价值取向

师德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发展性评价。根据教师劳动、教师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以及高校管理的特点等,高职院校应按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要求确定以发展性评价为评价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点,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其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行为成果往往是以内隐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信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准确掌握,所以这必然要求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并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及评价以后的相应的奖罚来调控教师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因,而要真正起作用,还必须将其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要。为此,就要求选择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作为评价的取向,以此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使教师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使教师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

2.师德评价指标的设计

师德评价的指标应具备时代特征以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师德评价的指标体系虽然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也形成了一系列公认的师德规范。其中,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表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规范等,都应该是师德评价指标中必须具备的要素。高职院校师德评价的方案应该在内容详尽的基础上定出明确的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细化到针对高职院校特点要求的具体的观察点。可量化的指标要准确量化,不能或很难量化的指标要清楚明确地表达出其特征,以让评价者可以明白领会,不存在模糊认识。

3.师德评价标准的设定

师德评价的标准是指师德评价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规范,它是评判、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行为的尺度和准绳。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标准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即既要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切忌师德评价过程中的唯质量论。第二,标准的动态性,即师德规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确立符合时代特色的师德规范。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继承前人的师德规范,也要解放思想,赋予传统师德以新的时代内容,努力构建新时期的师德规范体系。第三,标准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在制定师德规范时应体现出其层次性和差异性,力求能具体化、细则化,即既制定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也有一些具有激励性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教师努力做到。

4.师德评价方法的选择

师德评价应努力调动各种力量,探索多渠道、多途径的评价方式。在师德评价中,要力求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应坚持评价者的主体性,多开展自我评价,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自我评价能够在外在评价不能涉及的场合下发挥自我监督制裁作用。由于教师的劳动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不为外人所知,社会评价就无从谈起,但自我评价却能调节教师的行为。自我评价还能深入教师内心最隐秘的领域,而外在评价却只能对教师已经表现出来的师德状况进行评价。另外,就最终作用而言,外在评价的作用也需要通过自我评价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5.对师德评价结果的反馈

师德评价不是为了对教师的品行进行“定性”或“定论”,而在于及时矫正不良行为,褒扬教师的良好品质,教育和引导教师,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进步,所以对师德评价结果的反馈十分重要。为此,高职院校内部应建立一个师德评价的“反馈一矫正”系统。科学的师德评价不应只是静止的终结性评定,而应通过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与师德标准做对比,通过分析、综合与判断,从中找出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以调节教师的行为。同时,在师德评价中,要改变有些学校或部门存在的以罚代建的做法,要体现以评促建的理念。评价不是为了惩罚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师德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师德评价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学生对师德评价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因此,师德评价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在学生评价前,要对师生宣传师德评价的意义,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并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如果师生对师德评价缺少了解,对意义认识不到位,学生作出的评价就不能保证公正、公平、客观,教师对师德的评价结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都会给师德评价造成负面影响。

2.要注意师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师德评价既不能单纯依靠定性,也不能单纯依靠定量,应该既要有相对“模糊”的定性指标,又要有具体合理的量化标准,两者相互结合。缺乏具体合理的量化指标,师德评价的尺度就难以“准确”把握;但是,评价指标又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到全部量化,比如人的思想、动机和价值判断等,如果要将这些复杂因素一律量化,那么反而会使评价结果变得简单化和不准确,并带来危害,不利于师德评价开展。实践表明,定性和定量的比例以40%和60%较为恰当。

3.要注重体现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建设性的互动过程,它不仅仅关注教师的当前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教师的长期成长和发展。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表现,根据现有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经常性或周期性的指导,也可以提供进修条件,从而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业务发展。师德评价也应如此,使被评价者处在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里,感到温暖,充满希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能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

4.要注重师德评价的全面性、简便性和多渠道性。师德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师德评价的全面性,同时也要注重体现学校阶段工作的重点。操作中,还应做到简单可行、易于操作。并应探索多渠道、多途径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运用校园网络、校长信箱和校领导接待日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师生对学校师德情况和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

总之,师德评价不在于制裁教师,而是通过规范对教师行为起到告诫和警示作用,树立师德榜样,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较好地发挥对师资队伍的激励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宝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型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瞿鹤鸣,吴佳.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