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谁上好这堂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谁上好这堂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12月28日下午15时许,历时2天的“第十二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已近尾声。主持人吴敏而(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说:“大会上,我们不要一个人一个人单独的发言,但我希望每个人都发言,把你们的发言打在荧幕上。研讨时请大家不要说一些客气话,你可以很礼貌地叙述你的抗议,你的意见,你们可以吵架。”

于是,台南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朝阳楼内的学术报告厅里,人声鼎沸。老师们三五一组,纷纷交流各自的观课感受,并把自己的观点飞快地写下,交与台后的打字快手……会场宽大的显示屏上滚动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字幕一:

1.协同教学,感觉有点穿越。

2.香港的老师很会开发教学工具。

3.各地区的培养目标可能差异太大了。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

4.学生的学习是需要规范的,在规范的前提下才能谈到教学民主。

字幕二:

协同教学的理念很好,但对于不同地区的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再做教学设计和沟通是相当困难的!

字幕三:

请问,《飞》的创想设计,目的为何?

字幕四:

协同得不是很协调,有点像接力赛。活动太多,许多活动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都有讨论空间。

睿智、率真的吴敏而

这次的会议安排,吴会长增设协同教学及研讨环节。大陆与香港,中国台湾与澳门,两两合作,协同执教《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采取协商的方法,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完成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深邃的课堂洞察力。当四位执教者进行反思性说课后,有的老师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平面上滑行,吴敏而会长这样讲道:

我想要引起大家多思考的是,不要太平面,我们谈了很多,如情境的布置,教师穿的衣物,拿出来的图等。我们在大堂上交流的时候,搬很多的东西出来,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平常做的,是不是有点过了。做得太多,淹没了我们要教的东西。另外,我们教得很细,一字一字去教,一段一段去教,是不是教得太多了。我们给孩子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值得讨论,孩子一看就知道答案。我们让孩子去竞争,拿点奖品,这种竞赛是必要的吗?这种竞赛是刺激孩子的思考吗?

非凡的协商研究力。当看到屏幕上滚动的文字发出对授课教师和协同教学的抨击时,她及时地提醒大家: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教学目标,来看别人的教学,总是觉得怎么这样!如果我去教学,几乎每个人都说,怎么这样!我们需要再讨论协同教学,把目标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今天的课堂是语文学习,还是道德的学习,还是其他内容的学习?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请四位执教者发言,每人2分钟,好不好?

为真的个性见识力。当香港的关之英、人教社的徐轶、台北的简毓玲、澳门的徐梅英四位专家要对课例进行点评时,她这样引导:

我是一个不按规矩做事的人,他们还没坐好,我就开始讲话,四位议课,我不认为他们的话比刚才老师们写的话精彩,专家的话我们要听,但要加上我们的思维,听别人的意见,你会有更多的意见,并不是听完某某人的话就结案了。我是做教材教法研发的,我不会满意的,我满意了就没工作了。我不满意,我就把这种态度带给大家。我认为有一些事情要慢慢做,比如说,改变老师的习惯,改变孩子的习惯。可是有些事情要快快做。比如说,改变人家的方向,改变人家某一方面的盲点。

真知、灼见的点评者

人教社的徐轶副编审,谦逊而有见地。她这样说道:

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一定是秉承自己的理念,有坚持,我想也有妥协和放弃。在这里面有一些深度的观念碰撞,也有深度的融合。两位老师协同教学,1+1不大于2,也不等于2,1+1就是等于1,这个1有全新的意义。

我有几点思考与困惑。我的思考:一是如何利用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本的价值;二是如何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三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策略。我的困惑:一个是我们如何在过程与结果、民主与效率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另一个是如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台北市私立静心中小学的简毓玲校长快人快语,直指要害:

这两堂课我有很深的感触,如果由他们四位任何一位来完成都会很完美的。一个人独唱,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可是当两个人重唱,是合唱、还是我唱我的调?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强调协同与合作。其实,协同与合作仍然有不一样。合作是分工,协同是分工之中有共同的任务,是彼此的互补,然后达成。

教学主体是老师,这没错。你是规划的设计者,你是引导者,不管教学场景怎么安排,最终要达成目标。主角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孩子跟着我们走,很累,我们想到没有?孩子的能力是他自己建构,不是我们在那儿讲,就变成他的能力了。我们都要思考:我真的给孩子机会了吗?我讲过学生就会了吗?其实,我们讲得太多了,要少教多学。我们要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个参与是人人。

我有几个建议:一是一课一得,不要教得太多了。二是我们可不可以慢一点,我等待,我给孩子机会。三是活动的准备时间要充分。这一次是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准备,如果要让两个老师的心理调适好,时间要拉长一点。默契是要一段时间来培养的。

协同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由于执教者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学观与儿童观不同,纵观两堂协同教学暴露出不少问题。

中国台湾周素琼老师和澳门王翠菱老师的协同教学,实际上是不协同的。王翠菱老师走上讲台才三年多,与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周素琼老师合作执教,由于时空距离大,年龄差距大,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积淀差距也大,让两位合作者在互动过程中遭遇挫折。周老师的强势,让本已弱小的王老师没有自信,以致教学在平面滑行,没有深度。如,对 “逍遥”等词语的理解,只让学生去说它的词典意义,没有指向运用。像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不能达到“更好地教与学”的目标。周老师也因自身的语文素养较好,而一味地表现自己,以致学生在静心默读时,她却在一旁又说又唱,眼里全然没有学生,教室的舞台好像是她自己一人的。

大陆楼翀与香港陈淑雯的协同教学,由于陈老师的年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帮扶他们一把,还是放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让协同者楼老师的教学设计无法很好实施,只教学10多分钟,时间就到了。这让学生遗憾,也让在座的听课者遗憾。所以,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徐梅英主任这样评价楼老师:时间用得最短,但他驾驭课堂的能力,他的语言魅力都让我们感叹。如果让他继续教学的话,他会让学生收获很多很多。

协同教学,爱你真不容易呀!

为谁上好堂课

“协同教学”的意义在哪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学生的发展?不可否认这种协同锻炼了老师,但如何避免让学生成为这种教学的试验品?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慎重考虑:

一是专业知能上的不匹配。如果在专业知能水平上有太大的差距,教师之间就难以保证真正的平等,难以展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互动。

二是没有充分的沟通时间和渠道。协同教学需要默契,这种默契是用时间做成本的,没有长时间持续的沟通,这种默契就不可能形成。

三是很难形成一种合作的研修文化。成员之间相互隔绝,难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专业关系。学生和教师不可能从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