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的情趣,是让学生富有兴味地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生成自己的新经验。情趣使语文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教学法的本源。语文课堂情趣浓起来,才能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否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因此,创设充满情趣语文课堂,就得从兴趣和情感两个方面入手。

一、 创设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高尚而强烈的兴趣会使人在研究和探索中乐而忘返、废寝忘食,不断开拓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触发器”。

要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课堂人际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语言、情感互动交流的关系。在和谐的课堂人际交往中,整个教学过程应当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律动的思维和飞扬的激情。师生之间应打破森严的壁垒,老师不能师道尊严,在课堂上冷若冰霜,不苟言笑,古板地说教,让学生机械接受,而要尽可能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尽量和每个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性评价。教师应贴近学生,尊重学生,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动思维。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勇于质疑问难,敢于争辩,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同时也善于采纳意见,纠正错误。

要掌握良好的教学艺术

首先要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方式。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跟导语设计有很大关系。有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学《扁鹊治病》。教师首先出示“起死人,肉白骨”这个成语,在齐读理解词义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著名的神医扁鹊高明的医术。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扁鹊治病的故事。”学生自然会很想去读。有的导语能直接触及难点重点。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直接提问:“在你们的印象里恐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脑海里就会出现“庞大、笨拙、凶残”等词,这明显与飞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教师又问:“这样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到书本中寻找答案,直击教学重点内容。有的导语能营造情感氛围,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利用课件播放国旗在天安门前升起的画面,配合雄壮的音乐,为全文的讲读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由于教学过程和时间比较长,在课堂教学中,教者既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抓住中心,通过简炼的语句、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做到这两点,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教学《永生的眼睛》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问题:母亲去世,父亲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悲痛的,当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时,父亲为什么爽快地答应了?理解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当12岁的女儿死于车祸后“我”也替女儿捐赠了角膜。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充分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了解人物的高贵品格。再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首先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描写巨人花园景象的语句,通过朗读比较其中的巨大差距,再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原因:赶走春天的是你那颗冷酷、寒冷的心啊!使学生和巨人一起走过了困惑的历程。这两堂课,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跟随着人物经历喜怒哀乐,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懈怠。

二、 创设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课文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应该融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互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 抓课程特点,与作者、人物情感交流

各种小学语文教材都充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体现在选作课文的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里,在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习里。即使实用文体,也都或多或少流露出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秦兵马俑》、《颐和园》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圆明园》体现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长相思》让我们体会到远在他乡的征人对故土的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安塞腰鼓》展现给我们的又是一派淳朴的乡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境激情,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与文本对话,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学习一篇文章,了解一位作者,认识一段历史,熟悉一位人物,学到一点知识,产生一些体会,这就是语文的真谛。

2. 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应该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能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的飞跃。这就要求授课者本身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高超的授课艺术。同时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素质,即教师必不可少的激情。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中要把握好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表达的情感,做到胸有全局。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成为一首时而悠扬悦耳,时而低沉伤感,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活泼跳跃的歌曲,教师的感情必须与歌曲的情绪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动作、语气都应该切合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示范朗读,要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形成想象画面,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3. 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本身在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存在多义性,加之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审美修养、人生经历不一样,他们对同一篇文章的体验和感受就会各不相同,在阅读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解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将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丰富语文教学的情感内涵,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认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是师生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我们应该潜心打造语文教学的情趣课堂,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作者单位:丹阳市荆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