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教育之所以可以走的长远就是加强了校企合作关系。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深度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存在问题、深度合作原则与模式等认识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本文就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校企深度合作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

对学生进行各级生产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技能传授是高职教育的职责,它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所以,高职教育须与其对应的职业活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需要在院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置相应职业的真实工作情景作为实训教学环节,院校配置的实训环境或者仿真平台大多是真实场的模拟,与真实生产活动有本质的区别。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所学技能,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最佳途径。

一、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

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它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校企深度合作也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它不是简单的用工对接,不是简单的“订单式”培养,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双方共同利益驱动,努力创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机制。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倡导的“校企共同体”;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入,以师资共建为核心,以课程共定、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校企共同体中,学校与企业不仅仅是在实习就业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学,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

校企深度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操作技能,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同时也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了对所从事的事业岗位的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

校企深度合作还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下了技能人才基础。校企深度合作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深度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深度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化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二、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目标

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的目标,校企深度合作的目标就是企业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扩大利润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得到检验和运用,并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学校是“兵工厂”,企业就是“战场”,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只有在战场上加以运用,才能加以检验,学校是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专业知识日新月异,学校只有紧密地和社会、和企业结合起来完成学校知识检验、人才检验并促进企业利润增加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三、评价校企深度合作优劣的标准

衡量一个学校最本质的一个基本标准和学校好与坏的关键看它培养的人才是否得到企业的认可,或者说为企业的发展是不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推动作用。而评价校企深度合作好坏的标准不应该是看学校已经和多少企业结成了联盟,而是要看学校对企业产生了多少的推动,为企业解决了多少其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评价校企深度合作优劣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学生去过了企业,而是看有多少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在企业得到演练。没有学校的深度合作企业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有了学校的介入,有了理论的系统性指导,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提高,或者说有了学校,企业的部分职能转变为学校的研究方向,各显所长,各取所需,其成果才是衡量校企深度合作优劣的真正标准。

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我国,高职教育现有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深度合作模式。它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是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单位之间深度合作的样式。具体的样式可能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大体是三种。

一是校企结合型模式,这又有企中校、校中企、校企联合三种形式。二是校企援建型样式,或是企业对学校在设备、场地、培训等的有偿支援,或是学校对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有偿支援。三是校企互助型模式,即强调联手、优势互补、双向提供发展后劲的模式。

虽然校企深度合作主流模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一是认识问题。校企深度合作目前从政府、企业、学校本身,还没有真正认识其重大意义,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财力和政策支持,企业多属短期行为,学校则偏重利益,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二是缺少制度保障。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还属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支持校企深度合作,但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劳动准入等。三是人员问题。高职教育需要一支有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尚需时日。最后是教学方式问题。校企深度合作不仅是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也不仅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深度合作,还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深度合作行为,如何深度合作,需要逐步规范,减少随意性。

高职教育要想发展的更好,主要是各方参与、形成合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兴办校办产业。校办企业要形成一种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要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得到利益,得到理论知识的应用,毕业的学生可以拥有校办企业股份,继续参与企业经营。有目的地收集相关企业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以软件形式加以虚拟,模拟市场,假想技术,规范管理,研究问题,让学生在所虚拟的企业中轮换扮演各类企业角色。适应企业、积极搭建各类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五、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应坚持的原则

社会的发展对校企深度合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很难有具体的措施解决,所以必须把握和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一是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任何一个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开放性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系统环境中是不尽相同的。在这里,应从两个视角来认识:一是校企深度合作教育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这要求在构建这个组织时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形式的组织结构有较大的动态性,使组织通缉适应发展并更好的实现组织内部的开放性。所谓组织内部开放性主要是指组织内个体间的开放,深度合作双方必须有一致的目标,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市场导向原则。市场因素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外部动力因素。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环境来确定对策。因此,市场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一根红线。首先,高职院校和企业按市场规律自愿参加,按市场原则分配资源。同时,参与者按市原则共享组织资源并获取利益。校企深度合作必需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准则,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避免无实质内容的形式上的深度合作。

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智、德、美、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当前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必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必须对产业的现状、相关行业、动向以及发展趋势了如指掌,进行严密的论证。同时,还要明确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重点。从投入主体上看,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是依靠市、省级财政,无论是从投入收益,还是办学成本,校企深度合作都必须严格把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孟宝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4).

[2]安雪晶.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68-69.

基金项目:本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G2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