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造假的识别与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造假的识别与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会计造假行为在很多企业都有发生,不同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考虑都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使用会计造假手段来掩饰或者虚构一些财务现象,以此来为企业的领导层服务或者应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想有效的解决企业会计造假问题,就需要在分析企业实施会计造假的最终目的基础上,从当前企业会计操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将企业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列举出来,分析使用该造假方式和手段的具体环境,并针对企业财务处理中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给予对应的造假识别防范策略。

关键词:会计造假;利润操作;识别

在当前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更加成为了企业正常经营、维护是经济正常运转的根本。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稳定运行,有必要剖析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并探求对应的识别和防范策略,为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提供参考。

一、实施会计造假的最终目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造假问题也日趋严重,各种造假手段方式也层出不穷,已经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经营运行阶段中实施会计造假的目的是不同的,总的来讲包括这样几种基本形式。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是我国实施公司制度改革的特殊形式,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度改革,可以是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实施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利润指标以及对应的考核标准,这是该类型企业实施会计造假的直接动力。同时,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获得政绩资本而实施会计造假。为了减少或者调整税费的支出而进行会计造假。为了隐瞒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非法行为而进行造假。

(二)上市企业会计造假目的。上市企业实施会计造假的目的相对单一,一般没有行政因素的干扰,而主要是处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例如,为了发行股票、配股,活着是为了逃避行政处罚、为了推卸责任而将经营过程中的非法操作行为予以隐瞒,活着是为了进行对外投资而需要进行会计造假,总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

(三)普通民企、外资企业的会计造假。普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会计造假的目的包括减少纳税、分配利润和增加费用等。同时,为了获得贷款时可能会采取伪造信用的方式进行会计造假。

二、企业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一)利用投资收益核算方式变更的方式进行利润操纵。企业在实施长期的对外股权投资时,通常会私用成本法或者权益法对投资收益进行核算。一般,当企业不能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控制、没有共同控制或者不能产生重要影响力时,或者不准备长期持有当期的股份而在对应的限制条件下经营时,通常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而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能力,而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时,长期投资的股权则应该采用权益核算的方式进行。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企业违反法规、法律的相关规定,对收益核算方法进行随意变更,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加之所得税法是依据投资企业是否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红利以及红利的多寡来征税的,这直接使得企业会在被投资企业盈利时选择权益法作为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而且可以减少企业为利润支付的税费。

(二)采用关联交易的方式修饰企业利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实施了公司制度改革,将之前对企业实施的行政管理采取了以现代的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部分有限责任公司改组成为股份制有限公司。这种改组的方式导致了改革公司之间在成立之初就产生了对应的“裙带”关系,与之前的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了说不清的关系。具体的实施过程只能够,主要是在会计年度前使用了高于市场销售价格在关联企业进行商品交易,从而达到利润修饰的目的。

(三)灵活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式变更利润。针对企业长、短期借款的利息,通过使用不正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式,利用将利息资本化处理的渠道,或者直接增加借款利息资本化来对利润进行包装修饰。在进行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过程中,企业通过编造不合理理由的方式来实施,例如:折旧变更、存货计价方式变更、合并会计报表变更以及坏账损失变更处理等。同时,当在建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依然不办理验收,从而减少了计提折旧。。

三、识别企业会计造假的有效手段

(一)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状况。(1) 分析企业自身情况。为了搜集企业存在的异常会计信息(造假信息),应该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状况,通过全面分析、综合了解的方式,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具体业务构成、企业行业性质、经营方式、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的整体收入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需要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多项数据,财务指标等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2) 分析企业外部财务特征。一个企业的外部财务特征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企业财务造假的虚实,而外部财务特征主要是企业对外的各种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关注企业在财务报告的连续性、披露周期以及外界对企业的评价等,一旦出现异常则应该质疑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情况。

(二)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附注内容。企业会计报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通常主要提供定量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对一些定性的财务信息予以表达,而这需要报表附注予以补充。例如,企业财务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说明、重要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变更说明等相关事项。同时,对于报表信息使用者和会计师要对报表中的附注内容予以关注,这对于理解报表,判定报表的编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尤为必要,从而为判定企业是否存在会计造假提供依据。

(三)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予以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审查以及内部牵制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牵制主要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具体人员的职能、责任进行分工,从而形成相互制约与均衡;而内部审查则是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进行日常的审查和监督,保证企业的相关操作处于合法、合理的范围。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审查关注主要是对企业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内部管理权责划分的合理性等进行确认,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操作错误和造假现象。(2) 审查企业内部会计体系。为了识别造假行为,审查人员必须对企业的会计系统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为了提高找出缺陷的效率、总结得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基本的动机,在审查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企业的财务收支和余额方面是否存在异常;会计报表和账目中的数据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烟气提交会计报告以及没有按时记账的次数;是否存在大量没有记录的收入和费用,或者没有确认的费用调整事项。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造假的行为复杂而且多样,各种性质的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都会使用会计造假的手段来粉饰财务现象,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查力度,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措施。当然,除了技术上的防范外,主要还得从企业领导层的思想意识上着手,让他们意识到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一步加强制裁,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沿着实事求是的轨迹前进。

参考文献:

[1] 秦承忠. 如何识别企业利润的会计造假[J]. 新财经(理论版), 2011(9).

[2] 张小燕.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识别技术[J]. 科技广场,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