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走班制的分层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分层走班制策略探究》编号JCJYC152507120]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给每个学生恰当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多年来我们期待教育能带给我们的红利。2017年全国各地都将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语数外全国统考,政历地、理化生学生自主选考。因此,分层走班制很有可能将成为最流行的教学模式。虽然走班制的分层策略各具特色,但其共同原则就是要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规划,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本文将就中学分层走班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分层策略进行探究。
一、分层走班制的概念
1.分层走班不是划分快慢班
走班制的分层不同于传统的快慢班的划分。分层是学科教学分层,对于教师来说,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在每个层级都应按需分配。对于学生来说,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目标教学,是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的分层教育策略。而快慢班的划分只是一种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策略,只是一种优中选优的少数精英教育策略,它无形中加剧了发展缓慢的学生的自信心的丧失,是一种不太公平的教育模式。
2.分层走班制的概念及特点
“分层走班制”就是指教师和教室相对固定,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走班上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级,其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以及考查方式是不相同的,并且布置的作业和考试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自主选择”是分层走班制最突出的特点,“自信主动”是分层走班制最明显的优点。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水平、发展需要的课程和层级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生的发展需求,成功变得更加容易,极大地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分层走班制的理论依据
分层走班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发展的需要,是建立在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育实践的结晶。我们之所以进行分层走班,主要依据下列教育理论:
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的理论
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最好实践,它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有所进步,逐步提高,最终学有所成。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家维果茨基研究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即现有水平;一种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即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又叫“最佳教学区”。只有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波浪式向前发展。
分层走班正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瞄准“最近发展区”划分层次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符合本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实现良性循环、节节攀升。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教学的规律原则、任务内容、方法形式,在系统特征及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学生的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挥,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分层走班教学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各层次的教学过程最为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最大提升。
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多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变得十分相近乃至消失,实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分层走班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给其提供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目的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都能达到最大化,最终都能掌握同样内容的知识。
三、走班制的分层策略
1.教学目标的分层
可以依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可划分成A、B、C层教学目标:A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B层重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设立的目标都应瞄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其潜能的激发才真正具有引领作用。
2.教学对象的分层
可对即将分层的学生进行现有发展水平、潜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兴趣爱好的测试。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现状,自主选择层次,组成同层级教学班,每学期进行两次发展水平的诊断测试,根据发展的快慢自主选择进退。例如可将基础知识牢固,接受能力较强,态度自觉,方法巧妙,成绩优秀,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分为A层。将基础知识适中,智力水平一般,态度较自觉,方法合适,成绩中等的学生分为B层。将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弱,态度不积极,方法不对头,成绩欠佳的学生分为C层,分别开展教学。
3.师资配备的分层
由于分层走班教学是以促进所有学生的最佳发展为主要目标,所以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就要避免“水平高的教师必定教好班,水平低的教师必定教差班”的传统做法。层次发展缓慢的班级更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师资配备要有针对性地按需分配。
其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特点,结合教师的执教风格安排教师。例如:A层安排思维活跃、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B层安排基本功扎实、教风稳健的教师;C层安排耐心细致,善于沟通,教学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
4.教学内容方法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可将教学内容方法分为三层:A层要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创新发散的思想方法。对A层学生教法侧重“研讨领悟”,它能推动这类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B层要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一般理解。对B层学生的教法侧重“巧妙引导”,它能帮助这类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C层要掌握基础知识,初步会用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不作要求。对C层学生的教法侧重“细致讲授”。细致讲授,层层递进,步步成功,能够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5.作业练习的分层
教学目标因分层而有所不同,所以各层学生应该分别完成与其学习能力水平相当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是每层各自一套练习,也可以是一套练习各层选做。例如把一套练习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题型;第二层为运用题型;第三层是拓展题型。C层学生必做第一层的题,选做第二层的题;B层学生必做第一、二层的题,选做第三层次题;A层学生必做二、三层的题,第一层的题可选可不选。作业分层的做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6.考试测验的分层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试卷的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基础题、能力题、拓展题要与各层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考试测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难度设置要分层。要让底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基础题可占到80%,能力题拓展题各占10%。要让中层班学生感到游刃有余,基础题可占到60%,能力题拓展题各占20%。要让高层班学生享受“英雄用武之地”,能力题拓展题可占到50%以上。
考查方式要分层。可采用分层分卷或同卷选做的方式考查。在同一张试卷中,要有标明全体学生必做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必做题或选做题等设计。
7.教育评价的分层
既然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那么评价也应当分层评价。因命题难度和标准不一样,要在各层内部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可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可把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情况都纳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共同构成发展水平评价。
例如侧重分析两点:一是对照本层教学目标,评估其知识系统的发展情况。二是评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公正恰当的分层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潜在因素,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激情。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参考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
四、分层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分层走班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分层标准不能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学校管理面临新的情况,诸如逃课、考勤、辅导等,学校管理制度面临大变革;编排课表、安排教师受到了新的考验,硬件设施的分配遭遇了新的压力,分层走班后的评价机制需要创新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实验探究,寻找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
尽管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毋庸置疑,分层走班教学真正顺应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需要,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当分层的学生水平相当时,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有成就,体验了快乐,减轻了压力,重拾了自信,获得了发展。因而,分层走班会越走越精彩。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