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释休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释休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道文化是一门深入的哲学,被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跟现代休闲学最为接近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古代休闲方式以及休闲观念深受道文化的影响。以道文化为视角,阐释了中国古代休闲行为,指出了中西文化冲突下道文化的衰落以及休闲失范现象的存在,并运用道家哲学思想释放被束缚的、固化的、变异的休闲思想,重塑现代休闲观念,将其回归到满足心灵自由恬适的目的上来。

关键词:道家;休闲;休闲观;至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01-03

生命的本真状态是休闲。当人类意识到自己是人的时候,休闲意识也随之产生了。庄子的《逍遥游》、李涉的“又得浮生半日闲”(《题鹤林寺僧舍》)、林语堂的半半哲学等,都表明了休闲从来都是人心之所向。休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孕育了西方的休闲文化,那么,中国的休闲文化则是在儒释道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而其中最为系统、影响最为深远的非道家莫属。道家本身就是一种民意文化,其超然的态度,便是为了在当时的压抑社会中寻求心灵的解放和超脱,而这正是休闲的本意。道家很早就开始关注休闲,庄子更是明确对休闲进行了论述,追求摆脱一切主观束缚寻求精神自由的超然境界。在这种休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休闲。

一、道文化滋养下的古代休闲

(一) 审美诗意型——琴棋书画

道家哲学本身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样这种浪漫也表现在了休闲方式上。道家十分重视审美,提倡生活的审美化和诗意化。先哲们都喜欢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庄子更是有“天籁”之说以歌颂天地之大美,“夫天籁着,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① 可见,这里所说的“天籁”便是老子所谓“大音希声”的自然之音。此后,“天籁”便作为天然形成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融入到了文学、音乐、绘画之中。中国古有的琴棋书画便这样发展起来,成为了最具品位的休闲方式满足了先人们颇具文化内涵的审美趣味。琴棋书画是静与动的结合、虚与实的融通、神与形的统一,是闲情逸致,更能修养身心。四艺均以静态形式来陶冶情操,凸显了人的智慧和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达到了“至虚极,守静笃”②的精神境界,演绎了天籁、人籁、我心籁的合鸣。

(二) 自然逍遥型——山水娱游

道家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③之境。老子崇尚对自然的赞美,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 人来自自然,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则更彰显出了任性逍遥、悠然自在的性情,在其《逍遥游》中得以展现。在这样自然逍遥的思想影响下,先人们便有了山水情节,爱上了回归自然的山水游。其中以魏晋文人最为喜爱。这种怡情山水、心归自然的休闲方式不但让他们获得身心的放松,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山水之间他们找到了释放压力、感悟人生的一方净土,体会到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如斯情景,让人不禁将所有矛盾、冲突抛之脑后,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相互沟通、和谐共处的天和地和人和的心境。而这样的心境下,便孕育出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三) 虚静朴素型——田园隐逸

道家讲究“虚静”和“朴素”,并且追求彻底的个体自由。对于道家来说,休闲完全是一种个体自适的行为,而最高境界便是返朴归真,虚静自然。正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隐逸文化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庄子所谓的“隐”,是指客观上有条件或有机会担任行政官职而又拒绝它,也就是“能仕而不仕”,追求精神的逍遥和自由的超越。隐士们追求避世弃俗、遁世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荒野山林中寻求一处宁静。正如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在辞官归故里后便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然。他淡泊、朴素、恬静的生活倍受后人推崇,同时也开启了重精神生活、轻物质享受的休闲之门。

二、道家的衰落与休闲失范

清朝晚期,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日趋腐朽没落。与此同时,洋派思潮盛行,新文化运动兴起,西欧近代科技不断引进,基督教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家思想便陷入停滞僵化的状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使这种独居中国特色的哲学意识受到了极大冲击。西方列强一记闷棍狠狠敲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中国人开始崇拜西方文化并毫无保留地不断进行全盘的学习和模仿,这一点在休闲这一领域也是有所表现的。

西方休闲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喜好开放、冒险、动态的休闲方式,以追求畅爽。他们喜欢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挑战自己,甚至挑战自然。他们不遗余力,用千百年的时间想要战胜大自然的力量,这显然与道家所提倡的自然无为、虚静朴素是相悖的。可更为可惜的是,中国在学习西方休闲文化的同时,并未了解到西方休闲哲学的真谛却又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于是,休闲失范现象便不断出现。

(一) 奢

质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不知何时,这一传统美德便被遗弃在了某一角落。人们开始用昂贵的奢侈的物质消费来满足自身的欲望,抹杀了休闲原有的本意。人们从事的更多的休闲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不是放松自己的。休闲成为了炫耀身份、地位、财富甚至所谓的品味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只有超乎常人的金钱消费,才能给自己带来自尊与优越感,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二) 贪

欲望与生俱来,合乎常理,无论儒家、道家都没有否定过欲望的价值。而老子所谓的“无欲”意指无“贪欲”。然而,近些年来,人们的欲望却如同癌细胞一般不受控制地不断膨胀,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现象:一则工作成瘾,在工作中忘了休闲。忘我工作的人们机械似的投入到工作中,不给自己留一丝喘息的机会,同样也漠视了休闲的重要性,逐渐成为了工作的奴隶。二则休闲成瘾,在休闲中忘了工作。人们开始对某种休闲方式产生依赖。例如,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现象。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不能控制甚至无法摆脱。不论是对工作的贪婪还是对休闲的贪婪,都属一种休闲失范,使得人们开始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