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异国他乡交朋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异国他乡交朋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个人留学去的人在迈出国门前都作了充足的准备,但有一点你考虑了吗,那就是在异国他乡如何交朋友。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某留学生交友不慎,遭到欺骗、坑害。本编辑部也经常收到一些留学生家长的来信和电话,反映孩子在国外孤苦伶仃,很难遇到知心朋友,心情郁闷等。所以,本期特稿我们以此为话题,跟大家聊聊,并展示几个故事给读者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异国他乡,留学在外,交朋友就更是一个大问题了。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温暖!希望能得到亲人般的呵护,希望能找到家一样的感觉,希望能找到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

既然是异国他乡,就要交外国朋友,当然也有中国朋友。和同胞交朋友自不必说,关键是怎样和那些外国人交往,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习俗不同……不管它有多少不同,还是要和外国人相处,和他们交往,和他们交朋友。很多的事实证明,外国人还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有的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要记住,入乡随俗,要尊重人家的文化、风俗习惯。

还要记住,哪儿都有好人,哪儿都也有坏人。如果不慎交上坏人而不知,那是很可怕的!

下面让我们看几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经留学或正在留学的朋友。

异乡遇见“中国迷”

田子在马来西亚学习工作期间,有幸结识了一些当地朋友。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他不仅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学习工作中也平添了不少便利。

几年前,田子在马来西亚大学读书时,一位个子细高的男学生走过来自我介绍:“你好,我是高兴,很高兴认识你!”他居然讲中文!这让田子十分惊奇。一问,原来他是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叫比诺德・辛。由于本名就有“欢喜”的意思,因此他将中文名字取为“高兴”。平心而论,他的中文还略显生硬,但对一个从未去过中国的马来西亚人来说,已属难能可贵。一个地道的中国式自我介绍,一个亲切的中国名字,已经让田子很高兴成为这位“高兴”的朋友。

和高兴交往时间长了,话题也越来越多,才发现他真是人如其名。每次见面,高兴微黑的脸庞上便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高兴总是很乐观,也总是努力让别人和他一样都有个好心情。记得有一次告别时,他居然略带调皮地操着中文说:“哥,我颠儿了!”突然冒出如此地道的北京土话,真让田子感到吃惊。不过,高兴也有伤心的时候。一次,在看完中国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他伤心地说,影片中的场景多次让他想起穷苦的家乡父老,忍不住要落泪。

高兴是个重情义的好学生。他来自马来西亚大北部比哈尔邦一个偏僻的农村,家里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家境不是很好。但天资聪颖的他从小学习刻苦,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因此考上大学时,村里的一位老师便主动提出愿意承担他的学费。一次,田子在高兴的宿舍发现,他恩师的照片被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高兴端详着照片中的老人说:“对于老师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只有努力把中文学好,让他老人家欣慰。”的确,高兴每天都在“天天向上”。他床边的整面墙上,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全是密密麻麻用粉笔写的汉字和四字成语。

高兴虽年轻,但胸怀大志。一次在谈到中马关系时,高兴冷不丁冒出:“哥,你是我的榜样”,弄得田子颇有些不好意思。高兴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中国留学,然后做一个常驻中国的记者。

身处异国他乡,结识一位异国“中国迷”,不亚于“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一句中文的问候,一句地道的土话,让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成为了朋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拥有这样一位朋友,想必在异乡的生活会少几许孤单,多几分欢愉。

美国:交热爱自己亲人的朋友

留学美国的小欣,亲身感受了一把“文化差异”,积极的工作态度却在美国受到了孤立,好在最终是“拨开乌云见日出”。

“2003年,我考入美国加州一所大学,母亲则随我一同来美国陪读。因为这里消费特别高,我只得边学习边打工。在美国加州的这几年,我对美国人的交友观有了特别感受。

“在美国加州,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交友时,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看你是不是一个孝顺的人,一个注重自己家庭和亲情的人。

“有一次,我母亲生了病,打工时我心神不定,上司看到我这样的情形,问明缘由后,便骂我不通人情,命我马上回家,不能拖延,还问我用不用人帮忙,要不要车子。我赶紧回家,带母亲去医院看病。完事后,我便不敢停歇的打车回到了公司,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报答老板。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都对我这么快就回来,不照看母亲感到颇为不理解,认为我没有父母亲情,没有家庭观念,所以,从那以后,公司的同事和朋友们就慢慢地对我疏远了,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几乎处于一种孤立的地步。这让我不明其中的原因,心情也一落千丈。

“但实际上,我很孝顺我的母亲。每天我上完课之后,打完工回来总是陪母亲做饭、吃饭,春天时和母亲在花园里种花种草。这种情形被在一起打工的朋友看到了,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一个很孝顺、很顾家的人,而且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朋友又都开始接近我,我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摆脱了窘境。

“在美国加州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只有热爱自己亲人,热爱自己家庭的人才有可能热爱其它人,因为他们相信,热爱家庭表现出一种亲情和人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可交的朋友,一名值得信赖的朋友。”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衡量一个朋友是否值得交往的标准,有的认为那种大公无私,先工作后个人的朋友可以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有的认为要先学会爱自己的亲人,才能去爱别人,朋友这个词首先要给它融入人性的定义。在美国主流社会就是这样,如果你对别人说,你把家庭亲人放在自己生活的第一位,你会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大家都乐意和你交朋友。如果你对别人说,你把工作或者国家利益都放在家庭亲人之上,你就甭想交上朋友,美国人会认为你缺乏人性,不通人情。

孤独健谈的日本房东

日本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内向、难以接近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有一些人比较开朗,喜欢交朋友。在日本留学打工的李兴就有一位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他的房东宫泽老太太。

李兴那时在东京边学习边打工,住的是公司的宿舍,宫泽老两口也是公司聘用的员工,他们都70多岁了,在这里干了十多年,负责宿舍的卫生和伙食。

宫泽老头是个标准的日本男人,不苟言笑;老太太却是很热心,很健谈,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刚到日本时李兴的日语并不好,但老太太能很耐心地听他说话,一来二去他们就熟悉起来了。

一般聊天发生在晚饭时间。按照公司的规定,如果每天愿意花500日元,就可以在宿舍食堂吃晚饭。李兴和他的同事一般都会在那儿吃,老太太有钱赚,心情也好,当然喜欢和他们聊天。于是每天晚上她一听到宿舍有响动就主动跑过来,也不管他们听得懂听不懂,唠唠叨叨直到他们吃完。

聊天的内容开始时很琐碎很实际,比如她会告诉李兴不要佩戴钥匙链,以免挤电车时发生危险;去某地的电车线路;今天会播放什么电视节目,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后来李兴的日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话题变得越来越广泛,从个人琐事到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无所不包。李兴对日本历史、社会和文化抱着浓厚的兴趣,经常问这问那,老太太解答不了时她就帮他问老头儿,让李兴很感动。三年下来,他对日本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受益于这位日本老人。

宫泽老太太的好人缘也有打折扣的时候。记得来了日本3个月后的一天,一个中国同事和李兴聊天时突然说:“你知道日本的老两口为什么对你们那么好吗?不就是你们在他们那里吃饭吗?”

随着李兴对日本的了解,发现当时同事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儿。日本人吝啬是其一,孤独却是其二。虽然日本人很团结,但冷漠也是出了名的。老太太的儿女平时都很忙,很少看望他们,而抚养孙子的事情日本老人是很少做的,所以老太太的天伦之乐就少。加上年老色衰,孤僻的丈夫很少理她,让她倍感孤独。白天一天面对空荡荡的宿舍,她总盼着晚上和李兴聊两句。每当她滔滔不绝时,李兴都认真地倾听,甚至一言不发,她一聊就聊到快熄灯才不好意思地告别,让人既同情又好笑。有时说到中国人性格开朗,人与人比较亲密,老太太听得很神往,说将来一定去中国看看。

来日本的第一个春节,李兴和同事们决定在宿舍吃顿饺子,还邀请了老太太。除夕下午大家在食堂剁馅、擀皮,热闹得很。老太太那天的兴致特别高,吵着学包饺子,李兴就手把手地教她。虽然她戴着老花镜,一点点儿地模仿,但包出的饺子还是怪模怪样的。不过经过大家言不由衷地夸奖,老太太特别地高兴,整个人像年轻了10多岁,她甚至孩子似的说当房东的十多年从来没这么高兴过。快到第二年春节时,她几次问李兴还吃不吃年夜饭,只是那年大部分人选择在外面过年,联欢没有开成,这让老太太很失望,过后她还经常提起那顿香喷喷的饺子。

当李兴工作了两年半时,这老两口被公司辞退了。老太太生气地说,公司派了某个领导的亲戚接替他们,然后又不无惋惜地说,本想工作到你们离开日本,但现在实现不了了。

老太太离开后的一个周末下午,李兴下楼时看到老太太一个人站在楼梯口向上望。猜到她一定是在怀念以前的日子。

李兴回到中国一年多,一直没有和那对日本老人联系。最近一个朋友要去日本,李兴琢磨着托他给老人捎去一盒点心,记得过去探亲返回日本时,总要给老人带一盒中国点心,他们都很喜欢。

在国外的生活,除去同学、老师和同事,可能跟自己的房东接触的是最多的。与这样一位吝啬孤独但却善良的房东成为朋友,结成一对忘年交,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有些日本人看不起亚洲其他国家的人,但也有不少对留学生持关心态度、对亚洲各国怀着好奇的日本人。不少日本人因和一些留学生熟识了,而喜欢上那个国家。试着尽可能积极的与日本人接触,相信会有不小的收获。

在美国被忽悠

刚刚到美国的刘嘉,第一次参加课余活动是一次舞会,羞涩的她总是害怕自己的英文差,听不懂也说不清,所以只是静静的坐在角落里,去默默的感受这属于美国的舞会。正在刘嘉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名叫Brown的美国朋友与她攀谈起来。刘嘉结结巴巴的应答着,Brown却耐心的听她讲着,并不时提醒她该怎么样去表达,这使刘嘉很感动,并很高兴和他成为朋友。Brown留下了刘嘉的房间号和E-mail,说有机会和她联系。

舞会过后,他们通过几次E-mail,让刘嘉欣喜初来美国能遇见这样一个朋友。

一天晚饭过后,Brown来家里做客,他拿了一张很破的纸,上面是很多杂志的封面图片,说要捐杂志给小孩子。问刘嘉手头有没有可以捐给小孩子的书。Brown说他们在做一个什么慈善活动,希望刘嘉能够支持。刘嘉想仔细打听活动的具体内容,却发现这次他说话没有以前耐心,而且并不给刘嘉多解释什么,只是说这是一个正规的机构组织的活动,希望她能够参加。刘嘉明白是要她买一些杂志,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刘嘉按要求买了30本杂志,共交纳了50美元。

送走朋友,刘嘉仔细的回想刚才发生的每一个细节。50美元,30本杂志,可杂志的标价明明是1.2美元,没有任何交费凭证。她按Brown说的机构名称上网查询,却没有找到。接下来的日子里,Brown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不再出现。于是打电话询问师兄,师兄大声说:你上当了。哪里有不给收据的正规机构,哪里有算不清楚30乘以1.2的正规机构?

现在流行两个词,一是“忽悠”,一是“杀熟儿”。这位美国朋友从忽悠入手,渐渐熟悉后又采用杀熟儿的方法。这样的朋友也真算是“高明”的了。留学在外,渴望能够多与人交流,在交往当中,多留个心眼,不要总是被动的去迎合,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德国交了个“浪漫”男友

谁不期待在浪漫的国度,进行一场浪漫的爱情?在德国留学的瑶瑶给我们讲述了她的“浪漫故事”。

“2004年我进入柏林大学学习,虽然我考取的是公费,但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不久我的钱就花光了,不得不在柏林寻找工作,边打工边学习。2005年7月,我进入柏林一家服装厂打工,做质量检查员。

“当时,我并不熟悉这份工作,工作起来显得笨手笨脚,一个同行的德国男士对我非常热情,他主动帮助我,介绍整个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向我亲手演示。在他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工作,进入了角色,按照领导要求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务。刚一进厂,对厂部的工作情况不熟,哪也找不到,甚至连食堂都找不到,他热情地帮助我,熟悉厂部的情况,像老朋友一样带着我去熟悉环境,有时我工作忙他就把饭菜给我打回来,那时我真的很感激他,因为在德国许多当地人是非常歧视中国人的,没想到他对我这样坦率、热情,慢慢的,我觉得他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我处得越来越熟,常常在一起吃饭、谈论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家庭状况。后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一个周末,他带我去郊外玩,当车开出柏林郊外不远,他突然说道:今天做我的女朋友好吗?我心里一惊,对他说:我一直拿你当哥哥看待,可从来没想和你朋友。不可以,我们还是做个兄妹一样的纯洁朋友吧。他显得非常失望继续辩解道:我说的也不是象你们中国那样一辈子长相厮守,我们之间在一起,只是互相玩玩可以吗?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立刻变了,我坚决地答道: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他变得一反常态:就这一天不行吗?只要我们在一起开心不是很好吗?我心里骂道:去死吧,我更坚决地拒绝了。

“回来的路上,他一味地跟我说:这是在德国,和中国是不同的国度,我们有着不同的观念,用你们中国话来说,希望你能入乡随俗。并不停地要求我:今天到我家去吧,我亲手为你做几个拿手好菜。我不置可否,心里一阵阵在想,鬼知道他的心中想的是什么,我可不能和他去。第二天,我们成了陌生的路人,见面几乎连句话都没有了,从此,我们的友谊结束了。”

能有个无话不说的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国外更是如此。浪漫的故事谁都期待,但所谓的浪漫在不同国家的人当中有不同的演绎方式,对于结交外国异性朋友应该掌握好分寸,保持友谊的尺度。

交朋友是一门学问,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更是一样。留学生们也经常聚在一起讲述他们各自的交友心得。“其实外国人也是渴望去了解你的,也渴望通过你这样一个朋友去了解地球另一端的世界。”“在国外的日子,没有那一群‘老外’朋友,估计语言水平不会提高得那么快,对留学国家的认识可能也只停留在表面。”“文化背景的迥异,找个交心的朋友哪有说得那么容易?格格不入的感觉总是伴在左右。”每个人留学的经历不同,遇到的朋友也不同,不管怎样,你真心的对待你的朋友,不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你都会得到朋友的友谊。文化差异不是不能跨越的鸿沟,只要你兼顾国外的习俗和自己的原则,就会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觉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