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借鸟鸣 抒写悲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借鸟鸣 抒写悲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赏读提示】

这两首词虽然题目不同,作者不同,但写作的背景及表达的情怀却大体相同。

辛词写于词人任提点江西刑狱,途经造口时。当时词人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陆词写于词人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时,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

辛词的第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的“郁孤台”三字将一座郁然孤峙的高台展现在人们眼前。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中间多少行人泪”中的“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于是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的“长安”指汴京。词人因回想隆佑太后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有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此处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彩。反观上片,“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语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不仅是词人沉郁苦闷孤怀的写照,还暗应合起笔之“郁孤台”意象。

陆词的起句也是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在这样的寓所里,词人坐在昏黄的灯下,该是多么寂寥。同时词人想象出“连江风雨”,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愤,就是对“有声”的厌烦。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这两首词的词人都生活在同一时代――南宋,他们面对的环境是当时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两首词妙就妙在借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作品都有深沉凝重的情味,凄切悲凉的格调,读来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