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52

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原因通常是急性血栓形成使冠脉管腔完全阻塞,局部心肌血流丧失。因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迅速重建冠脉血流,有效限制和缩小梗死的范围。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均符合溶栓条件,男42例,女15例,年龄36~74岁,平均53.6±12.1岁。梗死部位:前壁15例,下壁14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4例,下后壁3例,下壁+右室3例,右室3例,高侧壁2例,前壁+下壁2例。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糖尿病并高血压3例。患者符合下列条件:①持续性胸痛半小时以上,经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②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体质好,无溶栓及抗凝禁忌症[1]。溶栓距发病时间平均为8.2±6小时,其中

方法:溶栓治疗开始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然后用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00~150U半小时内滴入。以后每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维持3~5天,阿司匹林300mg,1次/日,口服,3天后减至50mg 1次/日,口服。同时常规应用硝酸甘油、卡托普利及β受体阻滞剂(无明显泵衰及心动过缓者)。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注意胸痛、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观察住院4周内溶栓再通组及未通组死亡、心衰、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

具体监测指标包括:①观察用药后胸痛减轻程度,并注意有无出血现象;②分别于溶栓前、后作18导联心电图描记。开始于溶栓后即刻,其后每半小时1次,共6次,再以后1次/4小时,共6次,之后2次/日,持续7天,观察ST段下降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③溶栓前、后检查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④心肌酶谱检查:从入院当时起每2小时查肌酸激酶及同工酶1次,共3次,再6小时查1次,共3次,若其水平仍高每天查1次,直到正常。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率比较用卡方检验。

结 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57例,再通36例,再通率63.2%。其中30例发病6小时以内,再通25例,再通率83.3%;27例6~12小时溶栓,再通13例,再通率48.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成形术、放置支架和药物溶栓治疗,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采用药物溶栓。尿激酶能激活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本组病例研究结果表明,6小时以内溶栓再通率高,说明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但发病6~12小时甚至24小时后溶栓仍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本组资料急诊静脉溶栓的再通率63.2%,与国内相关报道相近[2~5]。同时,本组资料通过对发病至溶栓不同时间段内的治疗对比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冠脉再通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溶栓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病死率越低。

为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从而改善预后,宜提倡在急诊室溶栓以缩短溶栓距发病时间。目前,AMI常规的急诊科-CCU的院内救治模式,中间环节过多,往往延长了发病至溶栓的时间,贻误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国内文献报道的平均时间延迟为5小时,其中就诊延迟2小时,院内延迟3小时。国外资料显示,急救中心溶栓的发病至溶栓时间比院内溶栓的缩短0.5~2小时,死亡率下降15%~49%;国内文献报道,急诊溶栓组可以缩短175分钟,死亡率下降5.02%,再通率提高19.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急诊溶栓治疗疗效优于院内溶栓治疗。

总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宜及早应用,溶栓后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有效改善患者的急性期预后,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18-329.

2 刘明,傅一明,梁建新,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原医刊,2003,30(22):8-9.

3 冯丽霞.急诊和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临床医学,2002,22(12):30-31.

4 吴茂林.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3):233-235.

5 张向霞,王俊.急性心肌梗死rt-PA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