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滨河景观设计亲水性与安全性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滨河景观设计亲水性与安全性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滨河景观的亲水性与安全性设计原则,然后阐述了实现滨河景观亲水性与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滨河景观;亲水性;安全性;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水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物质,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域才有生命,无水的地域生命将难以维持。水覆盖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并为植物、动物提供生存之地;科学家经研究得出,人体中60%-70%的物质由水组成。由此可见水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城市在高度发展,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让人们越来越觉得不自在。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向往如诗如画般的生活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回归自然已是许多城市人的梦想,与水为邻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数据统计,建有或靠近水域的楼盘(500米以内)相比离水域较远的楼盘(500米至1000米),均价要高5%至10%。由此可见,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选择与水为邻是一种天性。

人类的临水而居让许多城市选择在滨河区域,对于城市来说,河流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存亡,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滨河景观已经融入到人的生命结构中,滨河区域是人类发展历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滨河景观设计是一个流动的有机体,在人类文明的演变中不断的重构和整合。

目前,中国还正处于迅速的城市化以及景观空间文化重新构建之中,每个城市都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作为最容易突出城市个性的敏感地带――滨河区,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1滨河景观的亲水性安全性设计原则

1.1舒适性原则

除了具有防洪等特殊要求之外,亲水设施的设计,在坡度、高度和尺寸上都应符合空间和人体尺寸要求,既可以让我们舒适地使用,又能在视觉上令人向往,这种舒适性是就整个亲水环境而言的,包括沿河畔行走、跑步、就坐、躺卧和触水等。此外,要更多地关注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需要,配备适用于他们的相关设施。

1.2生态性原则

亲水设计的生态性体现在生态的恢复和维持、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功能适用性等方面。生态方面的合理性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和掌握所设计环境的地区生态现状,制定符合该地区特性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于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物种生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在不对该环境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应力求提供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特别是与水的接触。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仍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现状。

1.3安全性原则

1.3.1亲水边岸的安全设计

在提倡近水和亲水的同时,在接近、接触水的水边部位应考虑防范性的安全设施,原则上不要在水位较深、水流较大的区域进行亲水设计,也要避免在具有潜在危险的地段进行设置。如果欲将亲水边岸设计成坡面形式,则应以缓斜坡的结构将水边部位与水下部位连接起来,并要缩小斜坡至水面以下部位的落差。倘若将边岸设计成阶梯形式时,一定要将踏步一直延伸至水下河床。此外,还要缩小边岸至水面以下部位的落差,并将从河岸向深水区延伸的一段距离的水域做成浅水区。

1.3.2亲水安全措施和设施

对拟定设置场所的河湖边岸和河床断面进行认真调研,因地制宜地进行构思设计。此外,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设置必要的安全救生设置。在亲水环境和城市滨河边岸,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设置防落水的栅栏。为防止人们不慎跌水设置的栅栏一般称为安全栏,在潜在危险不大的部位设置的、为提示和装饰而设置的栅栏称为警示栏。此外,还有不同结构和材料组合的复合栅栏,以及通过密植灌木而设置的绿篱栏。

1.4合理性原则

1.4.1生态合理性

恢复和维持河道的自身基本功能,尤其是维护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链,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兼顾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不影响边岸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人的亲水需求和人在滨河区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

1.4.2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合理性

不同地区的湖泊和河川之所以都有自己的魅力和个性,就是因为存在着历史和地域文化印痕和因素。作为滨河工程的护岸与亲水设计,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且在客观上表现了该工程的文化内涵。亲水设施和护岸是人们观光和聚集的场所,更应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创新现代水文化表现形式,使其成为既有愉悦性和观赏性,又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场所。

1.4.3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亲水的便利性

工程设计的合理性首先应符合人的要求,以人为本,为人所用;其次是亲水设计及设施不会影响水利工程和河道安全,所谓便利性是指人们使用的便利性和维护管理的便利性。护岸的艺术性是护岸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要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并充分利用水的多样性、可塑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建立亲水空间。让人在水与景的体会中使人性得到完全的恢复,感悟生活的美好。

2实现滨河景观亲水性与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2.1 自然驳岸设计

驳岸是滨河环境中陆地和水体的连接部分,它拥有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景观亲水性能否充分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驳岸的设计,要结合原有的驳岸形态,考虑到现在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要尽量保持原有岸线形态,若需要人工改造,在充分考虑到驳岸生态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一般可以设计为自然曲折的形式,在水位较低的水域还可以适当地降低驳岸的高度,拉近游人与水体之间的距离,如自然式生态护坡,这种驳岸形式不仅可以增加滨河景观的亲水性,还可以根据水位的涨落进行自我调节,适当地对防洪起到了一定作用。

2.2 亲水小品设计

滨河景观的亲水小品是亲水性设计的点睛之笔,是除了驳岸等硬质景观之外的软质景观,滨河景观对游人是否具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于亲水小品是否亲水和新意。在人工设计的滨河景观中,往往可以根据滨河景观的类型以及各个年龄段游人的需求设置小品,如亲水座椅、亲水雕塑、漫水桥、景观绿化等。在亲水小品形态设计上,可以根据地方历史和人文特色进行设计,或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元素对其进行装饰。

2.3 空间环境设计

滨河景观的空间是游人进行游憩活动的承载空间,是滨河景观设计的主体,整个滨河景观是否具有亲水性,可以根据驳岸、小品以及最主要的空间环境的设计来判定。因此,在对滨河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既要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划分多样性的空间,又要考虑到滨河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而不能使空间环境过于繁复。其功能区的划分可以包括滨河步道、娱乐休闲区、健身活动区、滨河观景区等,除此之外,对于管理区的设置也很重要,管理设施可以方便维护整个滨河空间环境及设施,还可以为其空间的安全性提供帮助。在滨河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还可以利用旱喷广场或亲水小品适当的把水体引到岸上来,如浅水池,叠水等与水体相呼应的元素,形成一个可以使游人与水体充分互动的滨河开放空间。

在国内,生态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卖点,表面的生态工作貌似做了很多,如进行坡度分析、日照分析,分析结果却没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组合上。生态问题是很实际的,必须用实在的方式、发挥实际效果的方式去做。GIS、水文、土壤、气象等生态要素都有非常成熟的技术相对应,我们需要把这些技术整合到规划之中,但是目前这些要素大多还没有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生态不只是种点花草树木,不能简单地认为大面积绿化就等同于生态。设计师需要好好学习生态知识,例如鸟类、植物、微生物、爬行动物等如何在群体空间里生存,人类怎样和它们和谐相处。此外,生态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设计师需要懂得雨洪管理及土壤和湿地的关系,只要做好了这些才能让设计做到真正的“生态”。

3结语

城市滨河地带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河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认过程共同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之一。滨河区在城市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因此滨河工程就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浜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每个城市的河流或者滨河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需求和人文特色,这就决定了滨河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城市特色的、多角度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综合地分析城市河流或滨河区域的防洪防涝、水量、水质、河流和城市的功能结合、亲水性、水体面积、交通、水域动植物生态环境、城市独特的历史延续性、城市的形象等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滨河区的景观规划应纳入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规划中。

参考文献

[1]陈德雄.2002.文化・空间・生态・载体――滨河地区城市设计的四大要素[J].规划师,8(18):

[2]丛磊.2007.滨河场所亲水规划设计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

[3]丁金华.2009.传统水网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优化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5(3):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