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单腿跳”和“双腿走”哪种方式走的更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单腿跳”和“双腿走”哪种方式走的更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门类,既要求学生有头脑,能创意,又要求有技术,能创作。在大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秉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力求将基础理论和专业创作齐头并进。如何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培养模式?本文试从艺术设计学专业的特点去分析工作室模式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单腿跳”;“双腿走”;工作室模式

一、艺术设计学专业特点

“艺术设计学专业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艺术设计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级学科,也是最核心和基础学科。之所以我们说是基础学科,主要是因为其更加注重的是艺术素养和设计思维的培养,为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专业覆盖面广。既要了解设计发展历史,又要知晓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既要掌握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又要把握设计评价的原则;既要有进行艺术设计历史的能力,又要有从事本专业教育的潜质;既要了解国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针,又要知晓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

第二,理论写作水平要求高。本专业的招生考试考察能力比较侧重写作水平,在考察中的重点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在本专业的教学中也就注重对艺术设计历史和设计观念的分析。

第三,学习的可持续性。艺术设计学服务的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在进入社会之后,因为艺术设计学的人文素养比较深,其继续深造和学习的空间比较大,同时,专业细分之后的可选择余地相对比较宽阔。

二、“单腿跳”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传统模式的专业培养方向与方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文创等方向的人才。在30多年的艺术设计学教学中,我们传统地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导,引导学生按照理论知识照葫芦画瓢,甚至闭门造车,让学生依然按照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采取填鸭、灌输式,力求通过四年的时间将所听、所看、所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设计理念。然而,四年中我们几乎是学完一门课程就换一位老师,不同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同,培养侧重不同,虽然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缺乏一个系统的贯穿指导,造成了知识比较凌乱,不成体系,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少,也谈不上心得交流。教与学确实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传统培养模式的效果

传统教学中采用多门课程的渐进式教学,确实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点,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完成了课程作业,教师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掌握依然停留在人与亦云的阶段,很难形成自己的意识反馈。不但与市场的人才需求不相符,也违背了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单腿跳”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失败的吗?也不尽然,通过10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也培养出了一些专业素养较高,设计思维较为活跃的设计人才。在毕业生的远期发展上,不同教师,不同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的视野,为他们的人生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向。

三、“双脚走”的工作室模式

高校教学中工作室模式并不是在我们艺术设计专业中独有的,这一模式的出现是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下产生的,单从设计教育的发展去追溯源头的话,早在德国包豪斯时期就已经有工作室设计教育模式。与我们现在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于,德国包豪斯时期的工作室制其实是师徒制,以传授技艺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创作技能。我们现在的工作室是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为目的,两者的培养根本是不同的。

(一)工作室模式的培养方向和方式

艺术设计学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以是校企联合的方式,由艺术设计学相关的社会企业和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本专业的工作室课题。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目的,培养设计人手,也就是设计相关的从业者,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企业所需求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培养。

在行课方式上,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闭门造车的模式,由校企联合的企业将其以前做过的案例或是正在做的文案提供给工作室,通过具体的项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项目,进一步整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或实践,以更加自由、开放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企业的项目,结合学生的专业所长将学生分组展开,继而团队合作,切实做到了“因材施教”。

(二)工作室模式的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项目演练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实际项目了解市场动态,得到锻炼,在以后的授课中更好的将社会实践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由于提前接触了市场实际项目,有了练兵的过程,缩短了步入社会后的适应期,能较快的适应社会工作。从学习的主动性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讲授基础知识,由于空乏的理论学习,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是被动接受,等待灌输,而实在项目的参与能够适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但是,它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艺术设计学的专业特长就是其丰富的独立的艺术审美和设计思想,而在没有形成自己审美价值和设计视角的时候过早接受设计市场的熏陶,容易丧失自我,被市场所同化,难再培养自己的“设计眼”。市场的专业细分让学生眼界受限,将来的择业域就会缩小,而且,艺术设计学是培养中国未来设计界的向导和生力军,而设计向导的“视觉疆界”影响着未来中国设计发展的前途,我们必须要谨慎前行。

将艺术设计学教学中传统模式和工作室模式做个简单的对比,不难看出,这两种模式也都各有利弊。传统教学的教学特点是理论讲授、讲练结合,优势是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劣势是不成体系;工作室教学是项目演练、注重实践,优势是适应市场需求,劣势是缺乏设计素养、人云亦云。

我们现行的常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借鉴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从20世纪70年代沿用至今,的确无法适应当下我国的教育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体系也严重滞后,市场急需设计人才,而高等院校每年培养的设计人才却毕业就失业,我们不禁反思,是我们不适应市场,还是市场不需要我们?作为设计教育者,我们要为“中国设计”的梦想添砖加瓦,抛开学生自身的问题,从自身做起,从教学做起,不断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单腿跳”还是“双脚走”,能够跳得更远,走得更稳才是设计培养最终目的。未来的设计教育模式必将是多元化的,将资深设计师纳入到设计教育中定能培养出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英)彼得.多默.梁久译.1945年以来的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周至禹.设计基础教育[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7.

[3](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叶霞(1979-),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设计管理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