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导学生探“水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导学生探“水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交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具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通常人们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的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我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唯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汲取知识,探索“水源”,这样其所得就远不止“一杯水”了。

那么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重视预习感知,开启学生智力的窗口

观察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语文的基本训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文,以获得事物的表象。大纲所说的“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提倡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以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叶圣陶先生就特别主张在预习中要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貌,之后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直觉的欣赏和感受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文章的许多内涵都是通过整体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只有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内容。

“整体感知”是语文基本训练的起点,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如果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摆在面前,那么教师千万不要急于逐字逐句的讲解,而应引导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遍或读几遍,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的印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感知时,要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动机,确定明确的“观察”任务,确保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设计预习题、限时阅读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感知;同时,还要将表象和语言结合起来,通过语言来唤起形形的表象,进而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孔乙己》时,教师可先布置预习思考题:划出课文中描写孔乙己的重要语句,并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_____”的孔乙己。然后让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这样,通过让学生加副标题的方式,调动了学生“观察”课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训练中,经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习感知训练,就会使学生养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观察能力,同时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自学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

二、发展想象能力,让思维长上翅膀

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想象,再现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和情境,就能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容。

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场面,让学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行大胆想象。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可让学生对“手的海浪”、“汽笛长鸣”、“告别的声浪”、“剧烈抖动”、“吃惊眼睛”等短句展开想象。想像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同时再想像一代知青对自己、对国家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慌的诸多心理感受。这样的训练,定能将学生引入思维的新境界。

三、培养记忆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仓库”

记忆三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们借助记忆可以把从感知获得的材料储存起来,把思维和想像的结果保存下来。记忆的基本过程三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重要的实验成果“遗忘曲线”表明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教师要掌握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学生复习,并采用一定的记忆方法,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仓库”。

由任简单地把记忆和死记硬背等同起来,实际上,许多记忆方法都是和思维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理解记忆法来说,诗词、文章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忆时,要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思路,在此基础上九会记得更牢。

在学习一些较长的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手写上批注。批注可以对文中观点、思路、语言等进行评论,也可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文中间的两大段较难记忆,可引导学生在课文空白处写上内容要点,这样,会让学生在记忆时保持大脑积极的思维状态。

事实上,在语文基本训练中,对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在训练过程中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目的均指向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