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毕节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1市7县1区。毕节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平均海拔1443.5米,水热资源适中,全年平均气温13.20℃,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农业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复杂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而且许多资源在全国、全省都具有唯一性。毕节盛产核桃、茶叶、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五倍子等农特产品,有“竹荪之乡”、“中国漆城”、“天然药园”之誉;烤烟产量占贵州省的40%以上,是全国四大烟区之一;已查明的中药材有1672种,其中植物药1577种,动物药79种,矿物药16种,素有“中草药育盆”之称;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13种(其中可乐猪已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威宁黄牛、威宁绵羊、威宁鸡、乌蒙乌骨鸡已列入2007年农业部新拟定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有核桃、漆树、樱桃、苹果、梨等国内外有名的特色经果林品种,尤以核桃最富盛名;有威宁大白菜、大方皱椒、毕节大白萝卜等各种特色蔬菜,具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由于资源、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如何准确地为毕节地区各县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定位,是一个关系到毕节地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笔者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较系统、客观地反映毕节各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经济梯度的划分,便于研究毕节地区各县区间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实现辖区内经济一体化发展,最终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划分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ClusterProcedures)是根据某种方法和准则对一组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聚类分析中,对样本进行分类被称为Q型聚类,而对变量(样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则被称为R型聚类。本文采用Q型聚类方法,它可综合利用多个变量信息对样本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直观,聚类谱系图能清楚地表现其数值分类结果。[1]
二、聚类指标的选择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客观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和区域经济梯度,指标间应相互补充,上下层次分明。为保证指标值的横向可比性,尽量选用相对指标。根据代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易获得性原则,[2]参考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指标,综合形成毕节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根据表1指标,结合《2010年贵州统计年鉴》,本文选取了毕节地区8个市县区2009年11项经济发展指标因子组成一个原始数据矩阵(表2),作为分析的依据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毕节地区8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该11项指标分别从经济增长、农业发展情况、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农民收入等角度构建了反映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
三、划分结果
将表2数据引入SPSS13.0软件,选择聚类分析方法的分层聚类法。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乡镇企业上缴税金作为聚类变量,同时将“县区”作为标签变量。原始数据的转化采用标准差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见表3。聚类统计量的距离测度选择平方欧式距离法(SquaredEuclideanDistance),求聚类方法选择中间距离法中的组间连接法(between-groupslinkage)。[4]将毕节地区各县区划分为3个梯度,最后得到聚类的结果(表4、图1)。根据表4和图1,以及其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将毕节地区各县区划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为毕节市;第二类为金沙和黔西;第三类为大方、织金、纳雍、赫章。将每一个类别看成一个经济梯度,得到毕节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梯度结构。
四、地域差异原因分析
第一梯度:毕节市该梯度是毕节地区辖区的心脏地带,是毕节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区位条件优越,人口聚集,人力资源丰富,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产业规模大,基础设施条件好,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是毕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发育相对迟缓、产业组织形式效率低下、产业空间布局不尽科学等诸多问题,与毕节市特色农业资源供给潜力及优势极不相称。造成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上述问题的可能成因很多,但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区域农业资源供给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梯度:金沙和黔西金沙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之一。境内农作物达400余个,适宜生长的药用生物资源达480余处,主产银耳、天麻、杜仲、黄柏等,适宜发展绿色产业和地方特色种养业。黔西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烟基地县,国家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单位,盛产烤烟、油菜、水稻、中药材等作物,适于大牲畜及家禽养殖。是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加工的理想之地。金沙和黔西的特色农产品优势比较明显,近几年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融资困难,交通制约,其发展规模欠佳。资源开发的配套条件也较差,效益比较高的产业性资源贫乏;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不稳定,风险大;农户缺乏积极性,政府的推介作用不强,没有好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存在加工程度浅、层次少的问题,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变化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上看,农产品加工业是朝着良性趋势发展,加上本身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很有潜力。但是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生产和加工集约化程度低,落后的加工工艺和落后的加工设备,很难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农产品加工形不成规模,由于整体缺少龙头的带动,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不紧密,分散的农户难以集结起来,不能有序地进行某项专业生产,致使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很突出,再加之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第三梯度:大方、织金、纳雍、威宁、赫章该梯度为3个经济梯度中成员最多、面积最广的梯度。区内特色农业资源种类多,竹荪、天麻、核桃、皱椒、猕猴桃、烤烟、马铃薯、甜菜等大宗优质品享誉国内外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但较分散,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梯度所有成员共有的特征。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存在严重相互竞争现象。这种重复发展,小而全、杂而弱的现象,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不利于地区品牌的建设,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区域偏僻,道路不通周边城市,环境落后,由此造成投资商的积极性下降,投资份额逐年下降。再如该区牛羊养殖规模大,但牛羊屠宰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大量的活畜从市场出售,使加工增值阶段的利润流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兼而有之,一方面原料生产分散,缺乏独立的基地保障,致使原料的供给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也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建设没有对“名、优、新、特”等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加之企业资金等问题,使大多数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五、对策建议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毕节地区各县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属类,毕节地区的整体农业经济发展还未实现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特色农业资源种类丰富,但由于气候、环境、交通、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都不具有一定的规模,各县区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不突出。
1.构建原产地品牌,强力树立特色经济形象
知名农业品牌的形成是特色农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对于传统农业区域的特色农业发展而言,原产地品牌相对于企业品牌有着很多优势,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性强,地域环境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很大,原产地品牌更符合消费者对农产品识别的习惯,特色农业的整体地域品牌建设,理应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努力提高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大大提升“毕节地区特色经济”的品牌形象,进而树立以强大的农业及其加工业为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形象。
2.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特色集中发展优势行业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要素察赋论,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选择最具优势的产业,对弱项可以放弃,特别是既不具备资源优势业,也不具备加工优势的行业,必须敢于放弃。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建立生产基地,严把质量,科学合理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村小企业的重复,同类企业之间通过兼并及合作,组成规模化企业。对于极具优势的作物比如竹荪、天麻、烟叶等要把目标定位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进行规模化经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以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等因素,突出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竞争力。
3.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力度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建议毕节地区立足于地域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培育名优特产品,可以选择特色农产品的产后保鲜储藏和加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结构的整体升级步伐,特别要重视发展便于运输的干性食品,如深度加工的各种干果等;要大力促进中草药的现代化加工,用先进的处理手段提纯浓缩有效成分增加药效方便服用,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等产业,广辟就业门路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使整体经济结构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改变过去只注重提高初级原料的做法,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扩大营销范围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