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标签理论的教育管理研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标签理论的教育管理研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标签不是不能贴,关键要看贴上什么标签

教育工作者要经常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如果不假思索地给学生贴上“违纪者”的标签,并将自己的主观判断公之于众,极易给学生造成被孤立的处境,导致学生逆反,结局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读者》杂志曾讲述著名作家三毛的真实故事:数学老师在全班面前数落语文学得特好而数学特差的三毛同学,甚至还在三毛的脸上“涂鸦”,极尽奚落,并贴上“笨蛋”的标签。面对困境,好强好胜的三毛无法排解,于是形成了更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敢走出房门,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严重自闭,被迫辍学。后来她得到心理援助走出困境,融于社会,但最终结束生命的方式是否与此有关,我们不得而知。相反运用表扬和鼓励,淡化违纪行为的影响,赋予学生正能量,则极容易使学生获得自信和勇气,愿意体现自己的价值。有时贴上一个好的标签是件大好事,有一位心理学家从一个班级的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要求她的同学改变对她的看法。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这位姑娘献殷勤,假定她就是一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气质变得很好,同以前判若两人。她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这种积极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内心获得了信心。我们要使某个人变好,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贴上好的标签就能够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教师的鼓励、表扬、赞赏的言语和行动是学生的动力源泉,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给学生一句鼓励或赞赏的话语,学生可能会终身铭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关注和关怀,它给学生以强大的信念支持,使学生在困境中仍然坚信自己的力量,无所畏惧,不轻易放弃。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真实的案例。

(二)标签不可乱贴,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这里的标签,其实是指根据学生一时的表现而武断地给学生一种不好的预测。在教育中,我们有多少学生是被我们贴上标签后而成为教育的失败者的,没有人做过统计,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由于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结果他们果真就成了我们所预想的那样的人。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开始是偶尔一两次犯错误,可是后来却越来越严重了,为什么呢?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属于他的“重要他人”。根据标签理论,要成为一名违纪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重要他人(如校长、教师、朋友、法官等)对违纪行为的察觉;(2)给违纪者贴标签;(3)加入违纪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重要他人公开标签是成为违纪者最重要的步骤。被标记为违纪者的学生获得了不为学校和社会所接受的污名,被学校和社会归入另类,被大家拒斥和疏远。许多初级违纪者最后可能会加入一个由其他违纪者组成的群体,他们会在这个群体中获得情感和社会的支持,最终成为一名违法者。按照标签理论的观点,教师给偶尔发生轻微违纪行为的学生随意贴上“违纪者”的标签,可能是导致学生最终走向职业违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群体的各种行为时,都会有主观的判断,但不能盲目下结论,要淡化贴标签的行为,要深入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要考虑我们的判断和教育行为的后果。爱因斯坦小时不被同学和教师认可,但他有充盈教育智慧的父母,他们极力淡化他人贴“标签”的行为后果,表扬孩子的探索精神,激励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最终成就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陶行知先生“四个糖果”转化了一名后进学生的经典教育故事,也诠释了标签不能乱贴。当然,学生的发展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能把责任全归结在教育工作者的身上,但是,我们至少不能助纣为虐,推波助澜,把学生往歧途上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忌给学生乱贴标签。给学生贴上好的标签,或许就会成就学生,反之很可能会断送学生的未来。

作者:杨勇 单位: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