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东硅谷”的创新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东硅谷”的创新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国家只有几百万人口,一没资源,二没地理位置优势,三被强敌环伺,居然成为科技创新“大国”――这就是以色列,号称“中东硅谷”。从特拉维夫到海法的走廊地带,已是世界知名的创新走廊。自2000年以来,以色列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8人;以色列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全球第一;高科技产品同其它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5%。

这就是以色列,一个中东地图上的边缘国家,一个大众心目中总爱“惹是生非”的国家。

【纳斯达克上市创新企业超过日、中、印总和】

在“阿拉伯之春”横扫中东地区的数年间,以色列基本上置身事外谋发展,并获得了世界投资界越来越多的目光。2016年4月,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安迈凯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以色列有4800家初创企业,每年新增1000家初创企业。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欧洲的总和,也超过了日本、中国、印度的总和,仅次于美国――而前两年,以色列还排在中国之后。

欧美巨头不仅大量投资、收购以色列的创新企业,苹果、谷歌、微软、脸谱网等IT巨头如今都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中国的BAT(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首字母缩写)也早在数年前就布局以色列。此外,联想、东软、中国平安、光明食品等公司也纷纷加入投资大军。

以色列国土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大一些,人口只有800万左右,不到北京的一半,GDP却和北京差不多,都在3000亿美元的水准。中关村虽号称“中国硅谷”,但大量的创新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和以色列创新企业的“技术流”路线形成强烈反差。

新加坡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跟以色列差不多,但以色列的经济含金量要比新加坡高很多。新加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布局互联网信息产业,开始搞创新。李光耀重视创新,李显龙甚至自己都学会了编程,但20多年后,新加坡的创新成绩乏善可陈,以色列却实现了国家创新的崛起。

近年来很多报道均提到,以色列之所以成为创新之国,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创新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不过,并不是政府支持创新,一个国家就一定能够成功实现创新转型。事实上,很多国家政府都把创新纳入经济转型战略,新加坡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其实并不比以色列更弱,但结果如何,大家自有判断。因而,研究以色列的成功,需要寻找更深层的原因。

【军工技术驱动创新】

以色列军队对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民兵役制不仅能让以色列的年轻人迅速成熟,更给了他们拓展人际关系的机会。这个很好理解,全民兵役制很容易形成一种战友型的创业团队模式。另外,以军是培养年轻技术人才的熔炉。在服兵役期间,军队的尖端科技部门会把一些聪明的年轻人挑出来,单放在一个部门里,鼓励他们大胆想、大胆干。当服役结束后,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军工技术领先民用技术是一般规律,比如现在最热的VR(即虚拟现实)技术,其实在军队中早已应用。以色列的军工技术非常强大,

在航空、精密电子元件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很多以色列创新企业身上,都不难发现军工技术的影子。以色列有一家叫做“基文影像”的公司,有关资料显示,公司创始人伊旦曾是以色列国防军最重要的武器开发商Rafael的导弹工程师,专门研制尖端光电元件,有了这些元件,导弹才能“看到”自己的目标。伊旦的想法是,他要把导弹中最新的微型化技术用于开发一种药片大小的照相机,可以从人体内部将拍摄的影像传输出来。最终,伊旦开发出了医用的胶囊摄像机,并取得了商业成功。

强大的军火工业基础,决定了以色列创新企业的高科技基因。

【美国军援为腾飞插上翅膀】

探讨以色列何以成为创新之国,应分成两个阶段来考察。一个阶段是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另一阶段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在第一个时间段,可以看作是以色立并成为科技强国的时期;在第二个阶段,以色列启动经济改革,并成功实现了创新转型。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做好了充足的技术积累。

100多年前,从犹太人重返“应许之地”开始,以色列的经济就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的十多年。以色列的工业自1967年起,开始把力量集中在高增值制成品上,开发基于本国科学水平和技术革新的产品,计有电子医疗设备、农业技术、太阳能产品、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钻石加工等。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又带来了出口创汇效益。上世纪70年代后,电子、光学和航空工程已成为以色列的主要工业。

也正是在1967年,美国对待以色列的态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以色列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因为考虑在阿拉伯国家之间搞平衡,对以色列只是进行一般性援助。1949~1965年,美国政府一共给予以色列约10.71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6%以上是经济援助――来自美国社会的援助另当别论。

但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美国彻底改变了对以色列战略价值的看法,以色列在战争中显现出来的强大军力,使美国意识到以色列已成为中东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维护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苏以断交,以色列便选择美国作为后盾,美以特殊关系由此确立。此后,美国对以色列的经援与军援源源不断,并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逐渐变成以军援为主。美国毫不吝啬地为以色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一些新式装备和技术,美国甚至在正式使用前就给了以色列,中东成为美国新武器和新技术的试验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色列随时都有面临战争的可能,美国军援也注重以色列的自我造血功能。在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逐渐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并且和美国军事技术人员一起合作进行武器技术开发。到1992年,以色列的军火工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各种高精尖武器装备出口多个国家。

此外,犹太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以色列正式建国前,就已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希伯来大学,在海法建立了以色列理工学院。据估计,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经理人中,70%以上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电子行业的经理人中,74%持有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位。以色列的大学和普林斯顿等硅谷周边名校一样,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学术与科研支持。

【经济改革为创新奠定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色列经济仍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从政府到学界皆信奉政府干预。

那时以色列国家虽小,却有着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政府”。1980到1985年,以色列财政支出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0%,其中又有大量的转移支付,1982年财政转移支付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2%。以色列经济体制的形成有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是当时世界的“潮流”。在当时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高度计划经济,强调政府干预。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经济腾飞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干预;那时经济并不太发达的印度,甚至有国家计委这样的机构。

但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效率低下,抑制经济自由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以色列经济自1973年后,陷入长达10余年的低迷期。自1973年至1985年,以色列经济年均增长率仅有2.7%。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年年攀高,1984年的通胀率竟高达450%。现实的经济危机,迫使以色列不得不开始经济改革,放弃计划管制与政府干预。

回溯过往不难发现,自1985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才真正奠定了以色列日后成为创新之国的制度基础。1985年7月1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实施“经济稳定工程”,这被称作以色列的“休克疗法”。以色列首先调整汇率,7月份新谢克尔(以色列货币)累计贬值42%,接近实际汇率水平;其次,大幅削减对食品和公共交通的补贴;第三,确立以色列银行相对独立的地位;第四,控制货币增长,促使利率上升。

以色列的休克疗法很快起到了效果,经济趋于稳定。从休克疗法开始,以色列实质上按照当时的“里根主义”启动了经济自由化改革。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色列推出了资本市场改革,赋予企业融资、贷款的自由;完成汇率改革,最终实现了谢克尔的国际自由兑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退出一切可以退出的领域;放弃贸易保护主义,降低关税壁垒,融入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削减公共部门开支,大力发展的军工部门开始分流人员,并进行民用技术转化;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例如以色列电信市场就打破了一家独大的格局;经济创新转型,抓住国防工业转型以及苏联解体后大量高技术人才移民以色列的机遇,出台若干鼓励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

从大的趋势看,以色列向创新之国转型的过程,与其国内推进的经济改革几乎同步发生。以色列如果没有取得自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质性成功,创新转型恐怕也很难实现。

创新与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制度存在必然的关联。以色列成为创新之国,正是尊重自由、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结果。

【以色列的成功并不超越常识】

以色列成为创新之国,还有很多其它因素。

从政治制度上来说,以色列缺乏强势政党,长期以来工党、利库德集团等都缺乏单独执政的选票,而不得不与其它政党形成执政联盟。政党不太给力,对经济的干预与破坏就小。上世纪90年代,拉宾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行“以土地换和平”计划,这极大缓和了以色列的周边局势。随着和平预期增长,国人创业、外国投资、旅游均开始繁荣兴盛。以色列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国民带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此外,以色列与美国创投界的犹太资本也存在天然的血缘和人脉联系。

不过,总体来看,以色列的一切成功并非偶然。只要给人民和市场以自由,只要社会进入正常轨道,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预期,再加上重视智力投资,那么,几乎就可以取得教科书意义上的成功。

以色列的成功当然也有一些运气成分,比如占了美国援助的“便宜”,但以色列所取得的一切又并不超越于常识。这个论断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不过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有太多的人仍然无法逾越这道常识的门槛。

以色列经济改革尽管到现在仍存在种种问题,但它能够于十几年的时间内成功完成市场经济转轨,并实现创新飞跃,足以令其它国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