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对照组7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且安全有效。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苓桂术甘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9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病死率较高,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35例,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4~74岁,平均62岁,心功能Ⅲ级20例,Ⅳ级15例。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4~75岁,平均64岁,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3例,两组均有慢性咳喘反复发作史10~20年,确诊肺心病3~1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均符合肺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冠心病[1]、风心病、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文献阳虚水泛型[2]、心悸、咳喘、咳痰清稀,胸腹胀满有水,脘痞,纳差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尿少。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炎、平喘、强心、利尿等对症与支持治疗。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5g,红参10g,制附子10g(先煎),黄芪30g,地龙9g,生姜12g,橘红10g,丹参30g,紫苏子10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治疗15天。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血液流变学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80年第3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的疗效标准拟定[3]。①显效:咳嗽、咳痰、喘促,紫绀明显消失,肺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心肺功能改善提高Ⅰ~Ⅱ级;②有效:各项症状部分减轻或好转;③无效:各项指标无变化,甚至加重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治疗组显效率37.14%,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显效率28.57%,总有效率74.28%,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讨 论

肺源性心衰属中医学肺胀、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本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发展而成。由于咳、痰、喘反复发作,伤了肺气,久病伤肾,损伤肾阳,阳虚水泛,水气凌心射肺,复感外邪引动凤根而发病,故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肺、肾阳虚,标实为瘀血痰饮,该病久治不愈而致肺脾肾,心脏虚损目甚,瘀血痰浊,水饮内生加重,内生诸邪的增多,又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肺心病的治疗中应当注重益气温阳,化痰利水,活血化瘀,三法的综合运用,其中益气温阳法应当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程。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方中黄芪、红参补益元气,制附子温肾阳,桂枝温心阳通血脉,茯苓、白术、生姜健脾利水,橘红、紫苏子降气化痰,地龙、丹参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5],红参、附子均有明显强心作用,并能改善外周和肺动脉血循环,桂枝具有强心利尿,止咳祛痰作用,黄芪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减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