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飚天豪飞墨 纵横云岭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飚天豪飞墨 纵横云岭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代中国画坛,纯以水墨写意松、荷、蕉“三君子”的,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堪称是领秀人物。马锋辉是一位有洞察力、赏鉴力,表现力的画家,他在观察自然界,领略四季变幻中“三君子”的自然本色时,从不间断写生笔录。他有自己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格律,但不盲目自负,经常揣摩、临摹前人的精作,师法无碍,汲取优质的艺术滋养,赢以水墨这一最质朴、清纯的形式语言,写意自然之性,抒发自己的情感、意气和襟怀。就他的水墨画创作,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马馆长,您好!您的出生地浦江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您在少年时就倾心于书画,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早年的绘画心得吗?

马锋辉:应该说,家乡浦江的山水风物对我绘画艺术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我喜欢的松、荷花、芭蕉等等,这些在我生活的周围是随处可以观赏到的:仙华山麓苍松成林:浦阳江畔芭蕉成荫:村前屋后植荷种藕,农家院落清香飘逸。所以,少时的我就很喜欢描摹这些景物。后来,我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就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在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中,以往留存在大脑中的生活图景就有了更为精专、明朗的诠释方式。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就职,并主持吴之纪念馆的筹建,这便有许多机会接触吴之先生的艺术。吴先生是“海派”大师吴昌硕的弟子,也是”近代画坛四大家”之一潘天寿的益友,感受他意境高尚笔墨苍劲的水墨写意花乌画风,我多有启发。以后,我得机会去日本研习了乡贤心越的艺术创作,心越是明末清初渡日传艺的高僧,他的画迹中所透露的水墨禅意和故国情怀,使我获益匪浅。

记者:马馆长,您为浙江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所创作的《九里云松图》,可谓是声势、骨肉、灵性融为一体。古人也画松,能否谈谈您的创作与古人的区别?

马锋辉:古人画松是象征性、抽象式的,如梅清的《双松图》,笔墨疏简,造型奇古,表征着清劲、高秀、奇气:我画的《九里云松图》采用了全景式构图,广扩视野以体现自然与人文交合的意向,赋予、内涵了广大气象。古人画松是附属、配合式的,如袁尚统的《泰山松色图》,幽径转折,松间石台,画中的松树附属于苍茫林树的山野之气;我画的云松图,无论特写还是全景,始终把松作为唯一的主体,有时让松针布满画面,有时让主干支撑到底,就是让松在画中有“舍我其谁也”的主导定位。古人画松是单一、疏立式的,如吴历《石壁疏松图》中的茅亭临水、长松稀植:我画松林时是以浓墨重彩表现密植群集,是群体、集结式的。可以说,赋予性、主体性和群体性是我表现《九里云松图》时集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希冀和实践。

记者:《九里云松图》可以说是您在多年的水墨画创作中用笔濡墨的集中体现,请为我们指点一下您的笔墨之道?

马锋辉:一般来说,在构思、构图形成之后,我下笔落墨是毫不迟疑的,我希望通过迅捷、多变、沉着而富有力度的运笔过程获得与作品主题相辉映的气势和韵律。在创作《九里云松图》时,为对应松林的茂密浓郁,我采取了自然分布、又叠加复合的笔墨技法,用笔多以中锋,积墨法参用宿墨法,泼染法合用破墨法,渍水法间用铺水法,贯通参用、合用和问用,使表现方法更趋综合并丰富性。藉宿墨法的单笔突破,以表现对象的形与质皆备:积墨法的层层深厚,以表现景象的平染与景深;水渍法则用以表现松林亦虚亦实的空间过渡。整体上,我着力于笔墨意象的苍劲、强悍与恢宏,追求密中见疏、暗中见明、静中见动的优奥。

记者:我们知道除了画松之外,您还喜欢画荷花和芭蕉,能具体谈谈这方面的创作径道吗?

马锋辉:我以为绘制荷花贵在映其质“清”。创作中,我偏好以宿墨或漆烟墨在水的浑化下秀出团团的莲叶,以内浓外淡的方式渲出其立体的质感、叶面的向背,以及老叶舒如伞盖、嫩叶卷如弯月、新叶才露尖角的形态,至于荷花,则多以简洁的弧线勾出莲瓣,再以爽利的墨点缀出荷蕊,或含苞、或半绽、或盛开。

明代中叶的徐渭首创泼墨法,成为水墨芭蕉的教养。我在绘制芭蕉时汲取了徐渭的粗犷,但更注重芭蕉凝重的质感。在用水运墨上,除泼墨外,注意惜墨的分寸,在形态上写照蕉心轻快的升态和边叶厚硕的垂感。在躯干的处理上,我利用飞白、毛边、不对称的边缘墨线来壮圆芭蕉的身形。我擅好用浓淡不同的中锋竖沥出叶茎的沉稳,以凌厉的侧锋横扫出蕉叶的放逸。无论画荷花还是画芭蕉,都愿望观者能体味到水墨幻化出的那种自然丰腴的韵律之美。

(责编 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