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应对传染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同样的策略也可以套用到应对传染病上。“伐谋”就是要有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的谋略。“伐交”是指开展国际合作。“伐兵”好比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开发疫苗,培养健康的个人习惯。“攻城”就相当于隔离、药物治疗等补救措施。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说,谋略、外交、兵法、攻城是用兵水平的四个层次。其中,谋略是最高层次的用兵,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城是最低层次的用兵,刀兵相见乃不得已而为之。
应对传染病也一样。我们少不了要“伐交”(开展国际合作)。也少不了要“伐兵”(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开发疫苗和药物,培养健康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时甚至要“攻城”(采取隔离、药物治疗等补救措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伐谋”。
应对传染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谋略?答案是,与微生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的前提是,重新审视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大体上来说,微生物并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们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有时候,某些微生物之所以会让人们生病,是因为人们的某些行为破坏了人体微生物生态的平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人体菌群失调。
认清了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后,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少数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或是在患病后积极治疗。“伐谋”很重要,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伐交”“伐兵”和“攻城”。在传染病还没有被彻底消灭的今天,尤其如此。
应对传染病,有的防治方法很简单,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到。有的需要国家力量或者国家问的合作,包括监测、预防和治疗等。
个人能做的“天大小事”
日常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强大的防御传染病的屏障。对照一下,下面的这些好习惯您有没有?
坚持免疫接种。疫苗是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好的途径之一。
经常洗手。正确洗手的方法请见40页。
在传染病高发的时节(比如流感季节,烈性传染病流行时期)和场所(如医院、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请参阅《健康管理》杂志创刊号第55页。
小心地准备和处理食物。具体注意事项请见41页。
只有在发生细菌感染时才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基本无效。
当心身边的野生动物或者不熟悉的家养动物。被动物咬伤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咨询医生。用视觉而不是用触觉去欣赏野生动物。(接第42页)
正确处理和准备食物的6个关键词
洗。先用香皂和温水洗手,再处理食物。
加热。把禽肉蛋类食物彻底做熟。炖肉时可以将温度计插到肉里面测量,至少要达到杀灭细菌的温度。以牛排为例,至少要达到71摄氏度才能杀灭细菌。鸡蛋做熟的标准是蛋黄彻底凝固。
分离。生熟分开,手、器具、切菜板等都要分清楚。肉类烹饪完毕后,应当盛放在一个干净的盘子中。不能放回之前盛放生肉的盘子,除非盘子已经清洗并消毒。
冷藏。细菌在室温下会快速繁殖。因此,如果剩余的食物不能在4小时内吃完,就应该放入冰箱冷藏。如果食物的体积较大,可以先切成小块再放入冰箱。这样比较利于快速降温。
清洗。用流水冲洗新鲜的水果蔬菜。并且,用手搓洗掉灰尘和污垢。生菜和圆白菜最外层的叶子最好丢弃。因为细菌可以在水果和蔬菜被切过的断面生存,所以在切菜和切水果时应注意防止污染。切好的蔬菜和水果不能在室温下放置太长时间。
报告。如果怀疑有与食物有关的传染病疫情,应立刻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在户外游玩时尽量穿长衣长裤,戴帽子,以免被昆虫叮咬。
在中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如果您计划去传染病高发的区域旅行(比如非洲),或者旅行时需途经这类区域,出发前最好先了解一下预防当地传染病的知识。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上都有不少相关内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坚持锻炼,远离烟草和药物依赖等。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覆盖您的鼻子和嘴。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
国家需要的“小题大做”
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的快速传染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能解决的。需要构建一个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的防御体系。具体来说,国家要做的事包括开发疫苗和药物,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开展国际合作等。
开发疫苗和药物
上世纪初,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缺失或者不健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类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医疗整体救治能力较弱。疫苗和药物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我国为例,由于疫苗的大范围使用,原来在中国流行一时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破伤风等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这些病已经很少见到了。
治疗传染病的药物有两大类: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前者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后者用来治疗病毒感染,在很长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效果。
细菌和病毒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人类开发新的疫苗和药物的步伐也不能停止。疫苗研制的成本很高,收益也很高。所以,一直在不断推进。但是,药物的研制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由于细菌和病毒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远远不如慢性病药物或需终身依赖(如治疗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的药物利润回报那么丰厚。而且,研制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耗时的特点。因此,近年来,新药的研制已经逐渐减少。最新的两种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和嗯唑烷酮类药物分别于1962年和2000年问世。算一算,两药之间已悄然流逝40年了。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相关法律文件,通过国立卫生研究院向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福利的方式,确保药物研究更安全和有利可图。一些非盈利性组织正致力于动员慈善家、医学研究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研究。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21世纪,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地球村。2009年,甲流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除了人群的普遍易感性之外,主要危险因素是发达的交通,大量流动的人口和空调在城市的普及。这些危险因素是疫苗和药物基本上无能为力的。
虽然疫苗仍然是应对传染病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但是,目前不是每个病都有疫苗。疫苗对人群的理论保护率也不可能百分之百。药物的生产能力,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也限制了药物的整体效果。因此,疫苗和药物对健康的影响不可能一枝独秀。
21世纪,应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是依靠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和非高科技的方法,控制环境和改变人的行为,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干净的饮用水,足够营养和安全的食品,健康的住房,科学的污水和废物处理系统;保证清洁的空气;建立可靠的疾病爆发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做到家家户户享有必需的妇幼卫生服务;认真落实医疗系统救死扶伤的理念和完善、公正、合理的卫生法制监督系统。
开展国际合作
国界线并不能阻挡传染病的脚步。在这个距离不断缩小、交流不断扩大的“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都有可能迅速扩展为所有国家的问题。2003年SARS、2004年禽流感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就是例子。
因此,为了保证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我们上面讨论的很多策略都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而不是单一国家内实施。各国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监测体系,共同构建防御传染病的故障。
同时,发达国家应该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扶持。目前,最富有的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之间,平均预期寿命相差40年以上。这个差距很大程度上是传染病造成的。
比如,在富裕的国家,孩子们定期注射疫苗,可以免受儿童肺炎和痢疾的伤害。贫穷国家的孩子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发展中国家孩子死于肺炎的危险是发达国家的2,000倍。
在发展中国家,超过一半需要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没有获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