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通俗唱法的基本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通俗唱法的基本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论述了通俗唱法中也同样需要基本功

[关键词]通俗唱法 基本功现在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够看到KTV歌厅。大家对听别人唱歌还不如让自己一展歌喉的兴趣也一如既往的高涨。确实,通俗歌曲演唱门槛其实很低,会说话就能唱歌,但能不能把歌唱好听就另当别论了。从称霸荧屏的各类歌唱比赛来看,受到观众追捧的,都是有技巧且极具唱功的歌手。如“我是歌手”里的黄绮珊,“中国好声音”里的平安,张玮等。这也间接证明唱好通俗歌曲也是需要基本功的。

会说话就会唱歌没错,但唱出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有人嗓音又高又亮,说话声如洪钟,唱起歌来却很难听,这属于嗓子条件好。有人嗓音条件很差,说话还很沙哑,但唱起歌来却很动听,这属于乐感好。所以,也有人说,唱好流行歌曲不需要嗓子,乐感好就行。这等于把歌唱的基本要素对立起来。唱好一首歌有三个基本要素:声音、乐感、技巧。

唱好一首歌,“音色”很重要。在传统唱法中,音色被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有特殊的要求标准:圆润度,光泽度。在通俗唱法中,对声音没这么讲究,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同样一首歌,有人“喊”出的高音直穿人心,极具张力,有人“喊”出的高音像嚎叫,难以忍受。有人唱一晚歌嗓子不累,有人唱几首歌便难以说话。可见这中间是有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把歌唱好需要方法,方法又分为自觉和自发两种。自觉是指经过老师指点学来的。如毛阿敏、韦唯等曾经都经过美声训练。自发是指从没拜师却唱的很有方法,天生的,如刘欢、韩磊等。“自发”理解为不自觉在发声上符合了歌唱的规范要求,而“自觉”可理解为是从无数不自觉的方法中总结出来的。依据这一论点,有些从没学过的歌手,唱起歌来却比学过多年的人唱得好的例子就不足为怪了。无论何种艺术,要达到高水平都需要基本功。以舞蹈为例,无论是哪种舞蹈,哪个民族的舞蹈,腰腿功都不可少。如果腰不软,腿没劲,舞姿再好也不会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歌唱艺术对基本功的要求与舞蹈一样是同样严格的。西洋唱法的基本功在发声上是打开喉咙和集中声音,在呼吸上建立强有力的支持。通俗唱法与西洋唱法的基本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不同的是打开喉咙的方式。西洋传统唱法要求在低喉位上打开喉咙,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通俗唱法不强调这点,所以至今仍有不少歌手喉咙打不开,特别是高音区。用高喉位而不造成“声道阻塞”,这在通俗唱法中是允许的。但高喉位只要稍有“位移”,非常容易造成“声道阻塞”。在通俗唱法中,打开的目的,不是为了共鸣的需要,而是防止声道阻塞。但就效果而言,适量的打开喉咙对演唱歌曲的效果来说是积极的,这也是欧美唱法比港台唱法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打开喉咙这种基本功在通俗唱法训练过程中,地位虽没美声唱法那么重要,但仍不应忽视。

通俗唱法的基本功是“压缩声带”和建立“动态下的气息支持”。用“压缩声带”来发声或唱歌的原理,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不然。因为声带的形状很像人的嘴唇,只要看看吹笛子的人怎样变换吹笛子的嘴唇形状,就不难理解声带在歌唱时的状态。“收缩”声带的涵义也变得形象起来。

另一个基本功是建立动态的气息支持,知道歌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并不难,但做到气息要有支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说通俗唱法最接近于说话,但说话和歌唱还是有区别的,这主要反映在音域上。说话音域“狭”,唱歌音域“宽”。气息也同样有区别,说话时用气“持续”短,唱歌时用气“持续”长。更何况歌唱有高低、强弱、刚柔之分,因而必须建立一种调控的呼吸机制。常见的所谓呼吸训练法往往有三个问题:1 重吸不重呼;2 重姿势不重实效;3 提气和压气的失调。如果说“摄影是光的艺术”,那歌唱就是“呼吸的艺术”。这话对通俗唱法同样适用。从建立歌唱时科学的呼吸机制,到学会控制这种机制,是需要时间和功夫的。它毕竟和日常生活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以上两种机制都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使用到歌唱的实践需要上,所以称之为歌唱的基本功。不论是西洋的传统唱法,抑或其他任何唱法,这种生理上的发声要求都是一致的。唯一稍有差别的只是通俗唱法对于喉咙打开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声道畅通无阻。不像西洋唱法打开喉咙的出发点是为了“建造共鸣腔”,以求在自身建立一个扩大器。

通俗唱法也是一门和电声密切结合的学问,因而和话筒结下了不解之缘。再好的歌手也离不开音响的美化,但主次不能颠倒。唱永远为主,音响为辅。作为歌手而言,使用话筒的主观方面,和音响师配合的客观方面,都属必须重视的技术课题。它具体要求是:

1 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质感”是以声音高度“聚集”的形式来体现的。音点越小,质量越高。

2 音量控制不是以放大――缩小来体现的,而是以声音点的明――暗控制来体现。音响再好,只能改变唱者的音色,却无法制造出“音质”来。

3 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于声带的张力――阻力,因而发声的“焦点”必须在声带上。

4 声必须靠在声带上,“让声带唱歌”就是这个意思,声带的调节是一切唱法的核心。

5 声音必须充分唱出来的另一体现是吐字,应该说歌唱的咬字要比说话夸张得多,一个好的歌者,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声音在听众耳朵中的实际效果。

6 气感:气感不只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效果”。气感能使歌声始终带有回荡的“余音”,唱者的自我感觉是清楚感到胸中有“回声”。

以上是我多年在通俗歌曲演唱中的一些体会,尽管通俗唱法是多样式,多层次的,但这些要求是一致的。但对不同层次的歌手的具体要求标准可以有所区别。任何唱法模式只要有技巧要求,就必须要有基本功,只是按不同的美学效果建立自己的状态罢了。